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021-11-23 07:55倪宾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师提高了对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学习方式的关注度,但忽略了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改革提高了对数学运算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生活实际

[作者简介]倪宾(1976—    ),男,江西德兴人,德兴市第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计算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具备较好的计算能力,才能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计算的重要性被忽视,计算教学的地位逐渐降低。因此,数学教师要加强对计算教学的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核心知识教学

核心知识是教学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知识包含了运算、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等内容,是连接数学各知识点间的纽带,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因素。计算作为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核心知识教学,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能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难度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大,只有巩固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学习。以小学中年级为例,中年级教材中涉及的计算以乘法和除法为主,如“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其中包含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等知识,学好这一节内容,培养学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计算的前提,也为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打下基础。而多位数相乘必须建立在个位数乘法的基础上,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透教材,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在多位数相乘时,竖式计算要先从哪一位相乘?在与十位数相乘时,结果能不能写在个位上?当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时,超过个位的数字应该写在什么地方?在列竖式时,能不能从十位相乘?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如小朋友到糖果店买糖果,一包糖果有14颗,小朋友一共买了3包,那么小朋友一共买了几颗糖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小木棒,一捆小木棒有10根,让学生用小木棒代替糖果,在桌子上依次摆出3行,每行14根(1捆木棒加上另外单独4根),再列出算式。从例子中可以知道小朋友拥有的糖果数量是14×3,先从个位数开始计算,通过个位数相乘可以得出结果为12,超过了个位数字,从3行小木棒中数出10根捆成一捆放在第4行,就能够直观地看出小木棒的数量一共是4捆加上单独的2根,从而得出结论为42。将这个计算步骤列成竖式,个位数中的2是通过3乘4得出来的,而多出来的10则以1的形式记在十位数的旁边,再将十位数中的1与个位数中的3相乘得出结果为3,再加上记在十位数旁边的1得出结果为4,从而得出结论。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将规范的书写方式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后,在乘法中无论因数怎样变化,都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计算,为今后更加复杂的乘法计算奠定基础。在“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两位数乘一位数在小学乘法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重视这一核心知识的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此外,估算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计算出计算结果的近似值,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计算器算、笔算、口算等方式不同,估算在计算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对学生笔算、口算等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学会简单的估算方法,了解估算的意义。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算法

算法是计算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算理包含了数学概念、定律、性质等内容,是计算的基础理论。算法和算理是影响计算能力的重要因素,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理解算理,就难以掌握算法,而没有掌握算法,也就难以提升计算水平。只有让学生明确算法和算理,学生才能够灵活进行计算。新课程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算法和算理。因此,教师要将计算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原理,掌握计算的方法。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学生在计算时仍然会出现许多错误,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算理,没有明白“多位数乘个位数”和“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许多问题。要想提高学生对“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的原理,掌握四则运算方法。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计算。如学生到商店买书,一套书有12本,每本15元,让学生思考一共需要多少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原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将12拆分为10和2,再分别计算10×15和2×15,学生之前学习过两位数相乘,具有一定的计算基础,能够很快计算出答案。再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相整合,让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先用12中的个位数2乘另一个数15中的个位数5、十位数1,再用12中的十位数1乘另一个数中的个位数5、十位数1,让学生明白多位数乘法的顺序,避免学生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三、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计算与数学问题区分,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导致计算与实际相脱离,学生对计算缺乏兴趣,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将计算置于数学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数学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目标,设计实际数学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计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学习意识,进而使主动学习计算,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情境:学生在教室中用小木棒摆图形,4根小木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3根小木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5根小木棒可以摆一个五边形,图中一共有三组小朋友,第一组小朋友用小木棒摆正方形,第二组小朋友用小木棒摆三角形,第三组小朋友用小木棒摆五边形,根据图中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每组小朋友有11根木棒,分别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三角形和五边形?教材中的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学生更加容易对与现实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让学生明白计算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掌握好问题与计算之间的联系,避免出现计算与问题主次不分的情况。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小组中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分别用11根小木棒摆出正方形、三角形和五边形,数一数一共能摆几个,并记录剩余小木棒的数量。“有余数的除法”知识需要花费几个课时教学,教师如果每个课时都先展示数学问题,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再从问题中探究算法,不但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还会使教学实践难以控制,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灵活使用具体数学问题进行计算教学,在同一知识的授课中,教師可以保留原有例题中的情境和条件,改变例题的数据,让学生在新课学习中能够快速进入具体问题情境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计算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开展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计算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