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高考题引发的思考

2021-11-23 23:07王新燕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3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科学思维

王新燕

摘要:由一道2020年全国二卷高考真题引发的对现行生物教学的思考,就试题涉及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而且由试题延伸出的指导高考备考策略和方法的思考。

关键词:高考真题;科学思维;关键能力

2020年全国二卷有一道真题如下:

(2020年全国Ⅱ卷,30题)(9分)

为了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用溶液B应满足的条件是 (答出2点即可)。

(2)离心沉淀出细胞核后,上清液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分解,原因是此上清液中含有 。

(3)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悬浮在适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气释放:如果在该适宜溶液中将叶绿体外表的双层膜破裂后再照光, (填“有”或“没有”)氧气释放,原因是 。

【分值】9分

【答案】

(1)pH应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应与细胞内的相同;

(2)细胞质基质组分和线粒体;

(3)有;类囊体膜是H2O分解释放O2的场所,叶绿体膜破裂不影响类囊体膜的功能。

说实话,我第一次做这道题的第3小问时,第一反应是“没有”氧气释放,原因是“细胞器(叶绿体)的双层膜破裂,其结构被破坏,无法行使正常功能”。高中生物中的一个核心大概念:细胞——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个核心概念不止必修模块一在强调,一直到必修模块三及选修内容都是随处贯穿的。可看到解析答案是“有”时,我顿时陷入了沉思中,心中那个“不是细胞器膜都破坏了,也就是结构破坏、不完整了,怎么能行使相应功能?”的疑惑愈发浓重,也和同行探讨、讨教过,同事也是各种观点都有,搞得我更迷惑了。

为了把我心中的这个疑惑解开,我查阅了相关生物学科资料,似乎也是在细胞层面和个体层面来强调结构的完整性才能保证其功能的顺利进行,而且高中生物在必修一模块一开始就强调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单位,那么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就是细胞,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是细胞结构的完整。而我回头再仔细揣摩这道高考试题时,发现第3小问有个情景: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悬浮在适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气释放。这一情景信息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离体的叶绿体,结构完好时在适宜环境和条件下生命活动还是能完成的,这也就不难推理出:离体叶绿体的内部结构完好无损时,也能在适宜环境和条件下完成自身承担的功能。这样就能理解答案的来龙去脉了。

由此题,也能看出设问是逐级递进的,但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呈现,不仅考察基础知识的准确表述,更注重对情景创设下的思维推理。这也是高考对基础知识考查的“一核四层四翼”要求。对这道高考题仔细領悟一下,也能看出它与新高考要求是高度贴合的,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几个层面设置情景,并依据情景设置问题,而问题答案的出处全在课本中有体现,但又不是靠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简单记忆就能解决的,必须是对知识的来源、去路、因果关系有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再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才能达到拿分目的的,而这正是针对现行许多高中学校生物学校仅凭记忆、刷题、套路等漏洞,不能很好地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尤其是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不符合对新时代合格学生的要求,由此从一道高考试题就可以窥探出试题导向——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低效落后的学习方法、避免刷题套题局限学生思维,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主动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对知识的来源、认识过程及知识的实际应用,尤其是注重让学生体会在不同情景下的问题思考和正确知识的表述、应用,这样也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

基于此,生物学科的高考备考也要做相应的改变,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应对高考试题考查出题方式、灵活度、文字表述规范化的要求等,从我本人的一线教学体会,我觉得新课改背景下要提升高考备考的实效,得做好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回归教材

生物学科基础知识体系一定要以教材为根本,引导学生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领会教材知识编排顺序,体会知识的发现史,让学生领会教材知识表述,逐步形成科学、准确描述的能力。

2、注重科学发现史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个是学生要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科学学习过程才能逐步积累形成的,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自主思考、学习的关键能力,而科学发现史恰恰可以让学生领略科学家研究的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技巧,从而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

3、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误区,切实降低学生学习负担

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刷题就能达到目的的,应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体会科学家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科学方法、技巧和思维,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学习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反思,才能让学生领悟科学本质,进而才能在不同情景下,能依据情景和涉及的知识来推理解题。

4、引导学生纠错反思、小结归类,形成知识体系

生物学科知识是成体系的,要引导学生梳理有联系的知识点儿,区分概念的内涵、外延,总结规律,纠错反思,注重共性形成知识体系,统领学科学习。

高考备考,技巧、策略、方法多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由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永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主旨。

参考文献:

[1]姜晓洁, 于兴江. 由一道高考题引发的思考及探究[J]. 中学数学研究, 2016(7期):20-22.

[2]曹钰雪. 由2016年一道生物高考题引发的思考[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33.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科学思维
从关键能力培养看文秘专业教学改革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国际贸易》教学设计与实施
浅析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科普少儿剧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