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洁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分公司,上海 200070)
财务工作一直是各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企业运营有直接影响,也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新租赁准则考虑到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使用权资产应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其他内容与国际租赁准则基本一致,逐渐完善了企业的会计准则体系。新租赁准则的变化给企业财务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建筑企业积极分析,妥善应对,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新租赁准则主要针对租赁业务进行了调整,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对租赁定义的改变。新准则给出的租赁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资产的使用权,由出租人转让给承租人,然后得到对价合同。这个新的定义意味着租赁成为对资产使用权实施让渡的操作,并且在让渡操作之后,承租人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可以自由决定这项资产的使用方式,与此同时出租人会因为这种操作而获取租赁收益。
对于非租赁部分,新租赁准则也作出了新的规定,这为管理人员识别租赁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在上述基础上,按照租赁和非租赁的区别,不同业务适用于不同准则,租赁部分适用新准则,而非租赁部分适用收入准则、计量准则等。按照新准则的规定,承租人进行租赁业务的处理操作时,不需要区分是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只要求遵循会计处理的普适性原则,即确认租赁业务的资产和负债,并对应计提折旧和利息费用。
同时,对于短期、低价值租赁的会计处理,仍按照旧准则的规定进行简化处理,无须确认为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另外,新租赁准则进一步明确了售后回租的会计处理方式,要求按照实质性原则操作。对于售后回租业务,要求承租人根据涉及的资产转让是不是归属销售分别处理。如果属于销售,则要求承租人按新租赁准则确认使用权资产,并确认资产处置损益,若销售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资产的公允价值是不等的,还需要将两者的差额作为租金的调整项目;对于资产转让不是销售的情况,要求承租人继续进行确认,并将转让收入确认为金融负债。
新准则的上述变化使会计核算工作出现新的变动。一是确认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新准则对此的规定是在租赁期开始日时,将还没进行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现值确认为租赁负债,已支付的则确认为使用权资产的一部分。二是对于上述操作的后续计量问题。对于租赁负债,新准则要求遵循实际利率法计算具体的确认摊余成本,之后根据租赁合同约定的日期,确定相应的到期偿付义务;对于使用权资产,新准则要求先计提折旧,判断其价值是否出现损益,之后对产生的损益情况进行入账确认。
因为新准则对租赁重新进行了定义,租赁和资产类型没有单独划分,租赁涉及的使用权资产、负债等内容都需要纳入资产负债表,这意味着资产负债表最终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都会增加,这可能会提高建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偿债能力以及资金周转率,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新准则对利润表也有一定的影响,按照旧制度的规定,经营租赁是按照直线法平均分摊成本的,承租人应当将租赁费用确认为损益,而新准则提出要按照实际利率法计提财务费用,此时承租人需要在利润表中明确展示相关折旧费用,不将租赁费用确认为损益,所以会增加息税折旧前利润。在每个会计期支付租金之后,摊余租赁负债会逐渐降低,所以利润表中有关经营租赁的总费用也出现由高变低的趋势。
对于现金流量表,按照新准则的规定,承租人每期租金支付分类至筹资活动的现金支出中。相对来说,虽然新旧制度下承租人在每个会计期的现金流量基本不变,但实际的资产结构会发生变化,由旧制度下的经营性现金流出归类到新准则下的筹资性现金流出。
从盈利能力来看,新准则没有要求将租赁费用计入利润表,所以会对经营利润评价产生影响,而且利润表的部分项目出现了调整,所以财务费用大幅增加,租赁的总成本表现出由高到低的趋势,而且早期的净利润低于后期,有所关联的盈利能力指标,如利息保障倍数、经济增加值、资本收益率等,则表现出由低到高的趋势。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分析租赁方利润表时,需要考虑新制度下的报表项目核算的变化,客观评估盈利能力。
从对偿债能力的影响来看,在新准则下,租赁费用归属到了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中,提高了现金流量比率,方便了财务人员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对来说,新准则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较小,所以依然使用原本的核算方法进行计算,但对长期偿债能力有很大影响,增加了其风险。所以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小于1,当分母使用权资产和分子租赁负债同时增长时,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就会增加,财务杠杆率也会随之升高,每期计提的利息费用又增加了融资成本,降低了利息保护率。因此,在新准则下,企业长期负债能力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长期融资风险大幅增加。
从对运营能力的影响来看,在经营租赁表内部化管理后,在企业的总营业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使用权资产的确认会使资产总额增加,进而使总资产周转率下降,且随着经营租赁体量的增长,企业相关的运营指标的变化速度会越来越快。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在分析报表时,要明确新租赁准则对企业资产周转率变化的影响,了解一些租赁企业资产周转率变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认定为承租人资源管理不善、效率低下。此外,从使用旧租赁准则到逐渐运用新租赁准则的过渡期,建筑施工企业前后的财务数据可能会缺乏可比性。
税务工作开展的基础就是各种财务报表和数据,所以在新准则下,财务报表出现了很大变化,税务工作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变动。在旧制度下,租赁业务没有资本化,报表中只需要计提每期的租赁费用,承租人可以借助以租代买的方式降低财务报表上的直观成本,从而降低资本负债率。而新准则提出将租赁业务资本化,要求企业产生的所有财物交易数据都要在财务报表中有所体现,这样企业就不能借助租赁操作避税,所以可能会增加税负。同时,建筑企业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也可能减少租赁业务的开展,较多选择直接购买设备设施,而不是进行租赁。
一是有助于增强风险管控。经营风险管理是当前建筑企业进行日常管理的重点事项之一。对业务部门而言,要有经营思维和风险意识,要清晰地认识到业务开展需要为企业创造价值,控制和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也是创造价值。对财务部门而言,要深入业务活动,将财务管理移到业务前端,对企业资金、项目、采购等主要环节实施完整、实时的监控管理,明确内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了解管理薄弱的环节,并反馈给业务部门及决策层,同时据此提出解决策略,采取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更好地规避和防范风险。二是有助于提高财务工作水平。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始终存在财务工作,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企业可以通过会计管理系统、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全面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等提高业财信息收集能力,将财务数据的收集与业务发展统一起来,通过数字化、大数据手段开展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并借此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寻找应对措施,减少风险问题的发生。三是有助于推动财务职能转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逐渐开始执行财务集中管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作用,这使得财务人员的职能发生变化,一些基础、重复的工作内容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而财务人员负责专业要求更高的财务分析、决策制定、预算编制、发展预测等工作,这增强了财务工作的专业性,也推动了财务职能的转型。
第一,部门设置不够合理。在有些企业中,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设置,财务管理部门的地位最多和其他部门平等,无法有效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财务部门在工作过程中也难以获得其他部门的支持,有的财务管理工作甚至还会被干涉,不利于工作的开展,需要权衡很多要素,致使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限制。
第二,工作内容比较单一。近年来,企业财务管理基本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如资源分配、经费使用、降本增效、经营业绩、经济管理等,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仍然为查错纠弊,注重对经济活动发生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合法性的审查,而对于经营活动的效益,财务管理则浅尝辄止。同时,效益性的审核和评价只停留在表面,对于企业经营中隐藏较深的风险揭示得太浅显,更多履行的是监督职能,管理咨询的新功能基本未得以开展,无法起到建章立制的作用,财务管理能够发挥的价值十分有限。
第三,制度体系不够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在制度建设上存在不足,而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工作出现较多漏洞,难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当前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律规定还不全面,没有专门针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管理方面作出规定。因此财务人员一般是按照经验或一般制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同时,还存在控制机制缺失、监督职能发挥不足、管理发展秩序性不强等问题,给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难题。财务管理风险识别机制不强,财务人员难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也没有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极易出现财务管理风险。
首先,企业需要在当前制度的支持下,针对财务管理的特征,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制度,保证新制度能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通过制度的优化更好地约束财务管理行为,明确财务管理职责,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注重转变传统财务管理思维,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内涵和本质,掌握新租赁准则的内容,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管理,构建财务管理创新机制,为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后,从租赁业务的特点出发,结合新准则的要求调整工作内容,完善工作机制,提升财务管理效能。
建筑企业还要增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因为新准则的推行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所以新时期,在新准则的规范下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要增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财务人员要进一步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以及对新租赁准则的了解,强化行动和执行力,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夯实财务管理基础,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财务管理。财务管理部门要注意增强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新时期出现的转变,把握财务管理方法和趋势的革新,并通过自我学习适应这种形势。
企业要关注财务管理方法的优化和提升,建设大数据财务管理模式。租赁业务活动要积极引进大数据财务管理工作方法,引进相应的工作工具,建立起大数据财务管理体系,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机关还需要主动搭建联网财务管理平台,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财务管理数据采集机制,建立统一的收集标准,解决获取数据困难的问题。另外,还要逐渐扩大财务管理范围,不局限于财政数据,还应该包括其他业务数据。打造联网财务管理平台,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的收集、存放,并支持财务管理分析。借助先进软件和工具,创新财务管理分析方法,建立新的适用性强的模型,提高数据分析成效和准确性,更好地支持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新租赁准则的提出给建筑企业的租赁业务带来了影响,所以建筑企业要科学控制租赁业务。一方面是优化业务处理。在新准则下,要做好对租赁业务的分类管理,合理区分租赁业务的不同类型;考虑会计核算的需求,明确对承租人和出租人的规定,并统一租赁业务类型的划分标准。在承租人方面,要事先确定企业的资产、负债、信用等情况,并在租赁资产到手后及时完成各方面的核算工作,支付相应的租赁费用。另一方面是统一会计处理原则。在新准则下进行租赁业务需要统一会计处理原则,包括统一租赁物的适用范围、登记要求以及统一折旧年限和税收政策,这样可以保证建筑企业不同子公司的财务和税务工作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差异。
新租赁准则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国内处理租赁业务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减少了国内外标准的差异,推动了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新准则实施后,给建筑企业的租赁业务、会计核算等带来了新的影响与难题,出现了新的财务管理问题。因此,建筑企业要明确新旧准则的差异,了解新准则的变化,掌握新准则带来的影响,并在了解自身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以适应新准则的变化,实现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