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福利激励探讨

2021-11-24 03:15章海华
经营者 2021年19期
关键词:福利人力薪酬

章海华

(海安市海安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南通 22660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视,建立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单位作出更多贡献。薪酬福利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关乎员工的薪资待遇,还关系着单位的发展与进步。通过体制改革,实现对员工物质、精神方面的激励,能够有效推动事业单位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薪酬福利激励的作用

(一)提升员工的积极性

薪酬福利是对员工的最好激励,事业单位立足于实践,为员工提供丰富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能够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其为单位作出更多的贡献。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可以帮助员工明确工作目标,让员工专注地投入工作中[1],并且能够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的技能,实现道德素养与个人思想的进步,此外,不仅能够促进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还能推动事业单位发展与进步。薪酬福利激励机制的建立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是薪酬待遇还是福利,都要以员工的基本诉求为重点,以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员工个人素养为目标,实现员工多方面素质的提升,激发员工的潜力,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勇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员工在此机制下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从而推动单位工作目标的实现[2]。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是推动单位绩效提升的重要支柱,在单位的不同工作环节,人力资源都是最根本的内容,只有合适的人才在恰当的岗位上,才能推动单位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对单位的重要性。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个人潜力,使其工作更具动力,帮助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在事业单位规划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人性化管理,保障员工的基本待遇,要充分结合员工的需求,从而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薪酬福利激励,可以使员工更具凝聚力,从而进一步营造协同工作的氛围,所有员工齐心为单位作贡献,为单位长远工作目标而努力[3]。

(三)增强考核机制的公平性

事业单位本身与普通企业有较大差别,所以必须通过考核机制明确员工的业务量与业务水平,同时这种考核机制应该具有较强的公平性。此外,考核机制的设立还可以帮助单位明确员工的工作状态,从而推动员工成长。因此,在为员工提供薪酬福利前,要制定月度、年度等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质量、业务能力等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薪酬福利的激励下,员工工作积极性能够得到提升。在具体考核中,可以将员工的综合评价分为优秀、合格与有待提升三个层级;最重要的是,不能出现“走过场”的工作形式,而要将考核工作落到实处。只有公平、公正的考核工作,才能明确员工存在的问题,才能避免事业单位滋生懒散、腐败的工作作风,进而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四)渗透单位文化

单位文化是事业单位的重点建设内容,积极的单位文化可以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促进单位文化在员工中的渗透,能帮助单位构建长远稳定的发展道路,还可以促进单位内部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助推各部门实现协同工作,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进步与创新[4]。同时,在员工中渗透单位文化,利于在单位内部打造稳定、平等、互相尊重的健康竞争环境,有益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单位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年度先进工作者的评定、职工之家的成立等,这不仅能够温暖员工,增强单位的凝聚力,还能让员工受到优秀单位文化的浸润,增强获得感,进而共同为单位创造效益。

二、薪酬的组成

(一)物质方面

物质薪酬指的是结合岗位、工作内容,以及个体贡献、努力程度等综合因素,发放物质完成激励,主要包括货币、实物等的发放。物质薪酬包含基础工资,以及激励工资薪酬、绩效工资、福利待遇。其中,基础工资指的是在完成自身岗位特定的工作内容、达到特定的工作要求后,得到的应有的固定薪酬,通常是定期和以特定形式发放,也是职工岗位价值的体现。一般情况下,基础工资会随着岗位工作经验、年限的增加而上涨。而激励工作薪酬是在保证完成基础工作的条件下,结合工作业绩与业务能力等发放物质,主要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激励工资,其与员工的工作经验、所创经济效益、业务水平等紧密关联。还有一种物质薪酬为绩效工资,大多数企业都设立了绩效工资制度,当员工实现基础工作目标或阶段性目标达成后,或者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了超额的工作,此时给出的额外奖励为绩效工资。还有福利待遇,简单来讲就是五险三金,以及节假日礼品、健康检查等等。

(二)非物质方面

非物质类的薪酬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工作报酬与社会报酬。工作报酬主要指的是员工顺利完成特定或规定的工作内容后,产生的成就感与自信感等;而社会报酬则指的是个体的社会地位以及存在价值。这种非物质的薪酬不能通过经济来衡量,其会直接影响职工工作的心理状态,如满足感、归属感以及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舒适性等。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福利激励不仅应充分体现经济性、全面性及科学性,还应体现人性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与思想。想要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就要充分实现物质与非物质薪酬的全面完善。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福利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结构过于混乱

结合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薪酬福利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问题主要源于管理结构的混乱,具体表现为激励机制不完善、分配不合理、人员结构混乱等。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工资制结构改革,但单位内部结构过于混杂,导致管理工作不能科学有效地落实,缺乏规划性的指导内容,而面对数量较多的工资项目,不能及时捋清,也未能及时进行科学分配,就算建立了激励机制,也无法实现提升员工积极性的目标,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较低[5]。

(二)薪酬福利机制缺乏灵活性

部分事业单位的薪酬福利机制缺乏灵活性,没有考虑员工的需求,导致员工丧失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激励机制要体现出一定的特色,要根据员工的岗位差异制定不同的薪资福利标准,并且要严格按照实绩考核推薪到位。但是这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实现,导致优秀员工或岗位层次较高的人员与懒散员工的薪资待遇一致,让员工出现不平衡的心态,不能有效推动员工开展业务。

(三)与市场薪酬福利差别过大

结合事业单位现状来看,部分单位员工与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相较于市场薪酬福利来讲,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明显降低了人才的黏合度,显著增加了人才流失的概率,同时无法吸引市场中的人才。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单位的薪酬福利机制过于落后,以及薪酬待遇上出现的“厚此薄彼”现象。事业单位是较为特殊的机构,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业务水平等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市场人才招聘中有一定的门槛。在人员入职后,首先需要解决人员岗位的问题,根据人员的特点安排岗位,让员工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最大的作用。员工在获得合适的岗位后,更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要积极建立公平、透明的薪酬福利机制,让全体员工明确知道单位薪酬福利机制的详细内容,调整员工心理失衡的状态,使激励机制的作用最大化。

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福利的激励策略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加速,事业单位应当不断完善单位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公正的激励机制。在改革期间,要重视提高薪酬福利待遇,完善激励机制,优化薪酬分配,强化制度效果,健全长期、公正、健康的考核制度,进而让员工乐于扎根单位,为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助推单位实现长久稳定发展。

(一)优化薪酬分配,加强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单位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薪酬福利内容除了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以外,还有人员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内容。完善激励机制,首先需要对单位内部的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整合,提供合理的保障,尤其是针对不同工作人员的待遇,更要有明确的区分,不能过于混乱。所以在设计激励机制时,要根据不同部门、工作种类、工作层次等内容进行区分,制定有差异性的薪酬激励机制。层级越高的人员,越要根据绩效制定收入分配方案;而层级越低的人员,越要结合当前员工的利益需求制定相应的收入分配方案,可以适当加入奖励的措施以激励员工。通过有效的薪酬分配,可以为员工创造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提升员工积极性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打通员工沟通的渠道,了解员工对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并深入了解员工家庭背景、生活条件等因素,为员工提供暖心服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增强单位核心凝聚力,进而帮助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健全考核机制,提升时效性

岗位职责的不同,创造的工作价值就有所差别。在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过程中,要完善岗位工资制。年度考核制度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真正选择优秀职工进行表彰。将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以及业务能力作为考核依据,给予平时工作较为积极的员工一定的奖励;而针对日常工作较为消极的员工,要采取一定的问责,杜绝出现工作懒散的现象。

健全考核机制,能够为员工创造公平的工作环境,保证单位内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薪资待遇公正公平,实现薪酬福利机制的落实到位。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外部人才市场的关注,实现单位薪酬福利机制和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关于福利制度,比如宿舍冬暖补贴,生病、疾病、亡故和假期等方面可以参考经济市场中其他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学习其他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激励机制以及管理方法与原则,从而完善单位自身激励机制与管理方法,改善单位原有激励机制中的不合理之处,如此才能稳定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增强人才黏合力,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单位,为单位的良好发展提供有效动力。

(三)建立长期激励战略,激发员工潜力

结合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激励机制来看,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背景下,更需要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以有效丰富单位的文化内涵,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早日实现单位发展目标。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主要由物质与非物质两种类别组成,其中物质是基础,而非物质是必备条件。通过建立长期的激励战略,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积极性。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员工指明成长的方向,满足其物质生活需求,提升其精神、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素质,以此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自信心等,进而使员工积极发挥自身的价值,为单位发展提供助力。

当前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也是一个创新型社会,应当充分借助员工的知识与创新能力,同时挖掘员工自身潜力,为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条件。在具体工作中,单位可以为员工提供出国深造、技术提升、学习教育等机会,从而将先进的技术与知识引进单位中,为单位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还可以组织员工进入其他单位、企业交流学习,使其了解外界环境,为单位的进步创造动力。

五、结语

结合事业单位现状来看,无论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在薪资福利等方面,都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通过薪资福利激励员工,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首要任务是明确当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状况与目标,以及员工自身的条件与背景等完善激励机制,并有效应用考核机制等内容,帮助员工实现自我提升,进而促使事业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福利人力薪酬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企业在现代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有趣的动物
人力旅行
Take Away Pizza ?
吸引人才,薪酬体系需细分
70%
“薪酬沙皇”走马上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