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党校干部培训管理的研究

2021-11-24 03:15李音好
经营者 2021年19期
关键词:党性党校党员干部

李音好

(中共沅陵县委党校,湖南 怀化 419600)

一、前言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任何一种足以改变客观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组织严密的活动,离不开核心领导。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想要在解放斗争中肩负起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任务,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而党校正是为我党培养输送干部人才的主渠道,只有加强党校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坚定其党性原则,才能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工作。

二、基层党校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储备党员干部人才

党校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下设的专门用于培训、教育党员干部的学校,而党员干部作为各级机关单位、行政部门、国有经济体系等重要社会体系或岗位的“带头人”,必须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学习科学的文化知识以提高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党性原则刚强、政治觉悟高、政治眼光长远、工作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党员干部队伍,才能让党员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确保党的方针政策与发展战略在基层顺利推行。从设立党校以来的发展进程来看,基层党校为我党输送了无数能抗重担、打硬仗、挑大梁的优秀基层干部人才,他们在各个地方单位、各级组织、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头羊”作用[1]。

(二)探究党建体系与重大方针政策

除了满足领导干部人才的现实需求之外,党校还起到了研究党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与重大方针政策的作用。从我国的社会现状来看,尽管国家整体局势趋于和平稳定,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迅速,但还远不到应该骄傲自满的程度。如今,我们正处于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伊始,这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了实现“十四五”的关键阶段目标,即“生态文明大进步、社会文明建设大提高、民生福祉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新局面”,我国正大力开展深化国防军队改革、教育改革、乡村振兴发展、法律制度体系完善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在这个关键时期,政治决策、治国方略的正确性非常关键,我们必须始终以“服务大局”思路为红线原则,把党和组织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探索党性原则的实现形式;必须紧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伟大成果应用在党的政策方略之中;必须面向社会体系现实,攻克“旧体制”遗留的重大问题,跑好全面改革开放成果落地前的“最后一公里”[2]。

(三)守牢党的思想阵线

对于党组织来说,当前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机,容不得半点松懈,而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培训轮训的思想基地,理应起到巩固党员干部思想防线的作用。党校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定位”与“服务大局”意识,实践三个“促进”“适应”:适应党与国家的大局要求,促进党的政策贯彻落实;适应党组织、党委班子组织建设要求,促进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适应党的理论建设需求,促进党的理论课题与学术研究发展。而要实践三个“适应”,就必须让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三个“不变”,即政治立场不变、政治信仰不变、政治方向不变,必须以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主战场树牢廉政观念。要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思想武器,以党性修养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辨别力与警惕性。

三、现阶段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方面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探察、文献分析等方法,从党员干部培训的教育本质以及人力资本方面分析,文章认为当前阶段党委组织下设的党校在培训干部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明显问题。

(一)教育培训目标不够明确

从舒尔茨等经济学家的著作《论人力资本》来看,鉴于党政机关“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将建设社会主义的各项基层建设工作看成是一种综合脑力劳动的话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这个劳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人力劳动者,而且是“少数关键”。书中声明:“人力资本在劳动者个体的身上集中体现为精力与才智;在劳动者这个群体内体现在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劳动时间上;人力资本是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来形成的;人力资源所能产生的劳动价值是与其人力资本成正比的。”。其中“人力资本即是知识、体力与技能”可以引申出来的概念如下:在当今社会,我国想要实现共同富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有相应的党员干部素质水平作为物质支撑,而党校建设的意义正是如此。但从如今党校体制与培训体系来看,大部分党校都是由行政学院与党校兼办的,由于体制上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所以它势必难以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与工作习惯,无论是从党校的师资力量、教学配置还是课程设置来看,都难免将各类党员干部培训的目标相混淆。参与基层党校学习培训的基层党员干部大多来自各个不同职能岗位,如政府部门、党群部门和一般部门,以科级以下干部和青年干部居多[3]。而通过党校培训要达成的目的除了满足党和国家的政治需求以外,还必须提高基层干部的自身能力素质,从而满足干部岗位职责的需求。但如今多数基层党校的干部培训管理体现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干部培训课程过于单一,在教育培训上存在“大锅饭”思想,并没有针对党员干部的岗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与基层党员干部的岗位工作实际严重脱轨。培训任务计划的制定主观随意性很强,课程设置也不够合理,政治理论课程的占比极大,而与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或者能够起到辅助作用的理论知识,如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实用学科理论的教育极其匮乏,这就导致了教育培训的实效成果不高。这样的培训环境难以有效起到提高党员知识技能素质水平的作用,也自然难以满足基层岗位的实际需求。

(二)教育培训方法过于单一

第二个方面问题是关于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在党校培训课程中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能起到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和党性觉悟的作用。但如今党校在干部培训计划中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方面,仍然采用老旧的专题授课形式。一些党校连续几届培训使用的专题授课内容甚至都完全一样,从未变更过。从科级以下干部和青年党员干部的问卷调查反馈结果来看,约有39%以上的培训对象认为,党校培训中最大的不足是“教学手段单一”。尤其是在一些政治警惕性等重点部分的政治专题授课,如“反腐倡廉”教育,更是缺乏实际的案例探讨,授课内容过于空洞无法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易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警示教育作用。这是因为现阶段培训工作在党委组织内部的教育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无论是党校培训计划的组织负责人,还是参加培训学习的基层党员干部,都未重视培训的重要作用,没有将党校培训当作一项人才储备培养制度,而是把培训当作一项“软任务”完成。因此培训的组织者只注重培训计划进度,而参与学习培训的基层党员干部只在意培训的流程形势,在两个方面的错误认识引导下,党校培训课程就变成了如今大家看到的“大锅饭”模式[4]。因此,有必要从思政教育培训的结果反馈中反思问题,清醒地认识到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在党员干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明白它既是加强党委组织对基层单位绝对领导的一种客观体现,又是加强基层单位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这个思路上,我们所说的加大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的培训工作力度,并不是一味地增加“形式”政治课堂的比重,也不是完全否定专题授课的优势,而是在理论教育、党性教育授课的基础上,从案例实例出发,寻找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落在基层岗位的实际路径,从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出发,不让加大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力度成为一句“空头口号”。

(三)培训成果反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党校对党员干部开展的培训计划活动,其本质是一种教育行为,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反馈。但在现有的党校考评制度中,大多数基层党校在培训学习收尾阶段仅仅是让学员写一篇调研报告、学习心得或一篇党性分析材料来应付了事,其中多数学员交出的调研报告内容空洞、乏善可陈,难以体现出学员参加培训后所获得的党性感悟。甚至还有一些基层党校根本没有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也不会反馈给学员所在的单位或者培训组织部门,这不仅难以对培训学员起到督促作用,更变相地为党校培训“形式主义”现象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四、加强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几条建议

(一)对准参训对象的实际岗位需求

第一条建议是确定参训对象。在以往的基层党校培训计划中都是各个基层单位自己上报参训人员,其中主要是刚刚被任选或者即将被提拔至更高一级岗位的干部,抑或每五年固定参加培训计划的干部。党校要针对当期学员所属的不同单位岗位性质,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首先应当将思政教育放在培训计划首位,只有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正确,基层党员干部才能在处理各项工作事务时,始终将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其次是业务能力培训,上文提到知识技能是党员干部能在基层工作岗位上高效发挥岗位作用的物质基础,只有参加了业务技能的培训,党员干部才能够在各项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才能带领部门完成各项党组织与国家交代的建设任务,党校可以考虑与学员部门单位合作办班,开展业务能力培训。除了政治与业务能力之外,基层党员干部还要在部门单位发挥指挥、组织、协调、管理等各项内部管理筹划职能,所以必须学习现代管理学、人力资源调度等与部门管理密切相关的学科体系知识。另外,需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最新的国家法律规范、社会政策等内容,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单位在党员干部的领导下,做好回应社会民众的诉求、化解社会矛盾、规范引导社会性质组织、维护社会秩序和依法公正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等各项工作。最后是学习时事政策,基层党员干部要通过关心国事、天下事的方式,拓宽政治视野。

(二)改进教育培训授课的教学方法

第二条建议是关于加强教育培训授课质量的,教育手段仍需要以专题授课为主,但需要教学组织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课堂表现要足够新颖,要能吸引学员。文章以近几年的热点话题——党风廉政建设为例,从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视角来看,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长久性建设工作,它既是我党各级组织的基本建设原则,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机关政府始终能够在人民群众中取得公信力与威望的条件基础。因此,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授课时,不能孤立地看待廉政教育问题,而是要将其与党员干部学员的价值观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性作风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加强授课内容与党员干部的工作岗位实际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要组织学习通报表彰过的,或是以往工作中出现的勤政廉政楷模事例,让学员以此为政治榜样,在基层思考和探索反腐倡廉政绩评比体系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要学习在打击贪污腐败工作中“落马”官员的反面事迹,增强学员的警钟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政治专题授课内容过于枯燥,要适度开展一些互动教学活动,丰富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如组织学员在课上互相交流学习感悟,或者对具体授课案例展开分析[1]。

(三)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考核体系

第三条建议是关于做好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反馈评估的,分析以往形式化反馈评估体系的弊端问题,文章认为应当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巩固培训学习成果。

一是要完善干部脱产轮训制度,考虑利用笔试考试、调查报告、考评鉴定、撰写论文、随堂表现等多种形式结合的考评模式,对培训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合理制定目标明确、方法切实科学、体系完善的考核方法。

二是要建立党员干部的培训档案,并组织人事部门定期对干部的培训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将干部的参训情况、培训态度、党性锻炼、政治表现等综合起来作为一项选任、晋升干部的必要考核条件[5]。而基层党员干部也可能通过党校科学系统的培训,成为党性强、学风正的学员,从而得到提拔重用的重要机遇。因此,相比于学院教育,党员干部培训的反馈评价体系更应严格化、系统化。

五、结语

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对基层党委班子组建与基层单位职能正常发挥有重要作用。因此,党委组织要切实认识到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与政治觉悟的重要性,严密科学地开展干部培训工作,从优化培训课程、丰富思政教学手段与健全培训评估体系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质量,将党校打造成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坚固阵地。

猜你喜欢
党性党校党员干部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党员干部新书架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锤炼党性 洗礼灵魂
党校人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