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021-11-24 12:19钟祥东
经营者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会计科目会计制度科目

钟祥东

(宁南县良种场,四川 宁南 615400)

一、引言

政府需要完善自身公共职能,优化内部社会资源的配置。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核算要依据新政府会计制度,考虑单位所受托的相关公共责任,确保所对应的会计决策能实现成本核算与控制、优化资产安排、监控资金流动。在发挥公共职能的同时,完成财务管理任务,为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提供决策依据。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创新点及其带来的会计核算影响

(一)重构了会计核算模式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模式的重新构建形成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新型会计核算模式着重强调适度的融合性,即两者在核算基础、核算功能及核算报告等方面存在的适度分离,在职能方面存在相互的补充。

与原有的会计制度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更加细化,由单一模式向双重模式转变,强调两套会计科目的设置。其中,在核算模式上变化最大的部分是流动资产的核算。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针对往来频次较高的流动资产进行单独核算,以便对其细化区分和资产统计。尤其要注意提供的财务报告或决算报告,不能仅仅提供一个笼统的资产总数,而要区分各类资产对应何种业务活动[1]。针对各项收益来源,要清晰地展示,将应收账款细化分类。一方面有效避免“其他应收款”出现异常庞大的数量;另一方面也可针对应收款数额的异常增加情况,及时完成信息获取和原因分析。

(二)统一了各项会计制度

新制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其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不再针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不同的职能和业务情况设置区别的会计科目,而是结合各单位的实际需要,在会计业务核算内容上保留原有制度业务与项目等。正是这种制度上的统一整合,就更有助于强化财务会计功能,提升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衔接,同时也能强化“双基础”的内在联系,增强平行记账的可行性。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评估时,可通过分析同类型部门的会计信息,强化绩效评估的可行性,所有的业务往来账目均可实现有据可依。各单位间的会计账目,遵循同一套制度核算,使得传达出的会计信息更为精确,能够反映各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及效率,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扩大了资产负债核算范围

新政府会计制度是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资产负债的核算手段,增设多项负债核算内容,实现了资产和负债核算范围的向外扩增。扩增后,以制度为核心的会计核算内容更为全面、细化,这就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控。原有资产核算时,分类模糊、标准不清晰的资产均可通过增设的科目进行细致的核算管理。例如,增设研发支出等会计科目,这类无形资产科目的增加避免了混淆研发支出费用,同时也有利于自发性的无形资产计入成本,完成针对性监控,避免隐藏成本的增加。新政府会计制度,参照国际通行的会计核算准则,通过扩大负债资产的核算范围,有效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负债核算过程中的账务处理能力。

(四)双核算以及资产折旧和摊销的改进

双核算模式主要会对预算资金收支业务的核算产生较大影响。核算模式的变化给单位内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摊销、坏账准备,造成了较大影响。折旧和摊销费用,要通过权责发生制完成计入,这就有效解决了原会计制度造成的费用确认不合理问题。原会计制度仅反映了预算资金流动,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虚增了当期费用。而通过新会计制度完成的资产折旧和摊销可实现准确的成本核算,并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支出进行准确的绩效评价,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五)整合了基建会计核算

大型项目的会计核算工作才会涉及基建核算。区别于其他业务项目的核算体系,行政事业单位会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特殊的基建业务账目,以完成单独的核算。独立出去的会计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形成财务风险隐患。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无法对基建项目运行展开到账查询,导致财务报告完整性受到影响[2]。新制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统一核算的管理规划,不再单独核算,而是结合基建项目具体的会计内容,将对应内容直接计入单位的总账中,与其他项目形成一致的核算模式。这样,当基建项目业务涉及资产流出时,账目可以清晰反映出流出方向、异常以及具体科目,确保监督部门对其统一监管。

三、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执行新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注意“平行记账”的引入

“平行记账”的引入要着重注意体系的构建。有些单位在引入这一记账模式时仅完成了会计科目的设置,忽视了两套管理模式并行时需要调整的其他会计内容。要从会计核算的本质入手,对记账涉及的全部事项进行细致的调整。不仅要完成双科目的设置,同时要生成双分录,最终形成双报告的编制模式。

平行记账的引入过程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冲突,这时就需要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根据双主体的记账,需要优化凭证和科目设置,尤其是要保证净资产类科目的新旧衔接[3]。过渡性,是改变会计核算模式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所有设置的科目均要与单位的真实业务项目保持一致,如果由于新制度的融入造成科目与实际不符,那就失去了会计核算优化的意义。因此,要把控会计科目的过渡性,通过部分科目进行新旧制度的衔接,随着业务的变化,逐步将过渡科目转变为新科目。

两套核算科目会带来重复性的问题。例如设计支出和费用科目时,双主体的科目设置,可能会在明细科目上造成一定的重复。这种科目重复会导致会计核算差异,不利于体现两个主体具体的经济事项。因此,建议行政事业单位以其中一项主体为主,优先完成这一主体的科目设置,在这里,强调预算的优先,选择预算会计作为优先主体。

针对净资产类新旧科目的衔接,要尽可能继续使用原资产和负债类科目,分析其具体的核算范围,根据新制度要求,确保衔接处理符合规定。例如,累计盈余科目。这一科目,是针对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调整科目。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原科目余额需在设置新科目后直接转入新科目下,但这样做会带来较大的衔接问题。为强化衔接,避免直接转入过程中报表项目出现较大波动,可继续保留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余额。这一余额,将用于非流动资产报废或出售业务产生时的额度冲减。

(二)规范资产负债管理

考虑实施新制度带来的会计核算变化,要针对账务内容进行全面的清理,着重梳理资产负债及相关业务,优化新旧制度的衔接,同时规范资产负债管理。清查资产,及时完成核算入账,同时针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做好台账登记,建立资产管理系统,按月计提折旧,并明确数据的核算。

(三)完善基建财务核算体系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的各项基建项目,要逐项进行项目资产核对,罗列费用支出明细,并追查不入账费用的原因。协调各部门,完善各部门间的管理协作,既要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稳定,又要着力构建完善的基建财务核算体系。强化结算批复、资产批复等工作,尽快办理相应的基建项目结算,及时核算固定资产,完成在建工程对冲等。

(四)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从原有制度入手,逐一比对制度差异点,从而堵住制度漏洞,强化核算的规范性。其次,以会计制度的优化为切入点,实现财会人员职能的转变,并加强新制度的学习,将会计制度的管理与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能高度统一起来,确保人员职能满足制度改革的需要。最后,根据核算制度以及财务制度的变化,组织系统化的培训学习,让员工的理念活起来,综合素质提升起来,满足新会计核算模式的实际需要。

四、结语

借助新制度实施这一契机,行政事业单位要把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建立完善的核算制度,从而确保会计科目设置有据可依、会计核算体系稳定可靠,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科目会计制度科目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实操易错点分析
高考“新科目”
轻松编制现金流量表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科目对比浅析
XBRL下的会计科目探讨
企业环境资源管理与环境报表设计:环境社会学视角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