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班主任应有的情怀与品格

2021-11-24 07:21
中国德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悦纳共情品格

教育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功能。在此意义上,学校是雏形的社会,班级是为学生设立的特殊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性活动的机会。其实现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因为班主任是这个“微型社会”里最成熟的成员,在其中负有独特的指导责任。为了更好地完成育人使命,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情怀与专业品格,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关怀。

教育是一项需要情怀的事业,班主任更是一个需要情怀的岗位。情怀,即“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是一种内蕴的精神力量,催生使命感和责任心。当关怀成为一种情怀,便不再是一般的关心,而是一种含有爱护、帮助、指引意蕴的牵挂与眷注。班主任工作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情怀,它能让班主任产生一种对工作、对学生成长的深沉感情与强烈使命,并成为其坚守职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尤为重要的是,一旦有了这种情怀,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便不再是外在强加,在本质意义上,它成为一种完全自觉的行为,使班主任进入“投注或全身心投入”的状态。

但是,教育又不能仅凭情怀。关怀,还须成为班主任必备的品格。情怀与行为往往是交互统一的,一个具有关怀情怀的班主任,会在班级管理中悦纳学生,产生共情,并自觉指引学生的发展。这也是关怀作为一种品格的体现与作用机制。

班主任对学生的悦纳,指向班级中每一个现实个体,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与承认,以对学生的包容体谅和接受为内核。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需将学生作为完整的个体来对待,承认其发展的独特性和可能性,也要从心底里承认学生的脆弱性和不成熟性,意识到他们需要教育的引导。只有这样,班主任的教育行为才可能是有的放矢的,是可靠的。关怀品格的第二要素就是共情,這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理解、感情移入与心理换位。共情,不仅能让班主任真切感受学生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作出合适的共情性回应,而且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基于悦纳和共情的引导,是班主任关怀品格的至关重要的要素,直接决定班主任工作实效。真正的教育在于培养整全的人,班主任的职责定位就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必须注意的是,关怀作为班主任当有的情怀与品格,既非功利主义,亦非泛爱主义,更非宠溺、放纵,而是一种融人入己、设身处地。人是教育的原点,班主任的关怀最终要指向人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尤其要避免用自身思维框架去解释学生言行,或者打着关怀的旗号实则沦为控制,甚至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班主任须保持教育的基本立场和使命,以关怀的方式,达至育人的目的。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本刊特约评论员:蒋红斌

猜你喜欢
悦纳共情品格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悦纳自己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冬季暖男必备
荦然青春
北京现代悦纳正式发布
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