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2021-11-25 05:28吴亚明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4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机构医疗

吴亚明

(榆树市弓棚镇卫生院,吉林 长春 130406)

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国家已经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在财政部下发的相关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经过基层医疗领导者和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相关问题已经得到了陆续的解决。但由于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所处的地域内综合环境不尽相同,导致基层医疗机构面临问题不尽相同,内部运行机制紊乱、管理权责不明晰、风险控制机制不足、财务流控问题频发,常规的医疗服务不到位,突发公众医疗事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不足。面对问题,亟需进一步深入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让基层医疗机构迸发活力。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控的必要性

首先,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合理配置资金和使用效益,促进领导与财务人员之间有效和谐沟通、配合用好各项资金。其次,有益于及时有效防范单位内部各种风险,如有效地防范药品采购过程中商业贿賂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通过季、年盘点及时发现药房等重点科室是否有损公共财物的行为等。最后,通过制定严格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关键的岗位,从而适应所有的职工为单位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使得各个部门的工作相互配合更加简单、高效、协调。比如由单位负责人全面负责,层层落实分工,把具体工作分配到每个人头上,可以帮助单位领导者全面监督医疗活动,及时阻塞漏洞,减少和规避风险的发生,在制衡中兼顾成本效益原则。既能发挥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又能从相互制约。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相应的风险识别和预知不够

基层医疗机构的风险主要来自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单位层面的风险,主要是内部工作组织层面和财务层面所遇到的重大不利因素。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这一层面的风险通常重视不足,即使识别到,主动的防控意识也不强,存在一定的得过且过思维。关乎基层医疗机构的经济、也就是入不敷出风险,涉及医疗规范的医疗安全问题,因诊断治疗不当导致的患者伤亡风险;涉及医疗资源的协调问题,缺乏联动,遇紧急医疗事件,中、重大医疗事件转诊渠道不畅风险;长期待遇不足引起的医护人员的流失,整体医疗能力下降风险等等。这些风险,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

(二)内部组织构架和职能系统性不足

基层医疗机构,本身的组织构架与大型医院无法相比,这是先天的不足。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对内部组织构架的建设不够重视,院长放管、副职或财务一把抓的情况非常多,没有相应的岗位职责,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情况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若是在一般行政事业单位中,可以通过多部门的协调协作得以解决,但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就会造成一个人同时既做管理又做医生,很难做到专精,导致分身乏术,工作效能下降。另外,组织构架的混乱,还极容易造成权责不明晰,各个部门人员职能的系统性不够,出现不该管的乱管、改管的不管,互相推诿责任等现象,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三)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制度、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专业医疗制度均不够健全。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制度灵活度不高,往往过度依赖上级单位调配和事业编制考试名额,导致机构内很难吸纳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对人才的培养制度也比较欠缺,很多优秀人才将基层机构作为跳板,业务熟悉了就离开,导致人才流失;管理制度缺乏,导致医疗机构内部各科室自主能力不足,尤其是专业能力不足,医患之间的矛盾时常发生,而后将问题推给机构,严重甚至导致整个机构运行受阻或停滞;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医疗器械、用品的采购制度形同虚设,人情账、口头账等长期存在,影响医疗机构内外的整体营收,导致很多机构出现死账、烂账,久而久之影响机构服务质量。其他专业的医疗服务制度,如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医疗文献管理制度等,均存在马虎大意,处理不当,造成二次污染或患者个人隐私泄漏的等问题,影响医患关系和谐。

(四)缺乏相应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基层医疗机构,缺乏自我监督意识,规范的监督机制不健全,长期不进行或者根本没有监督和评估。更为重要的是,在资金和财产管理两大方面,监督和审核工作形同虚设,导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违法活动,牟取私利的行为长期存在,导致机构资产无形流失、亏空,一旦出现紧急事件,就会出现运行问题。另外,在人事层面,很多基层医疗机构违反《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执业法规,走关系顶岗现象严重,聘用没有相关职业资格的人员从事诊疗工作,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控改进相关措施

(一)全面提升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提升全员的风险意识,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要明确清晰的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价值。在机构内部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小组,形成明晰的责任制,要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真实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分析并形成报告,更新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案,推行风险评估整改方案。针对高风险的环节,如财务、医疗责任、医疗资源、医疗人才分别进行定性、定量的风险控制。采用调查问卷、会议、专家咨询、政策分析、工作访谈等形式进行定性。在明确了风险性质后,采用统计方法进行推论,运用影响分析等模型对相应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后,明确相应的风险承担策略与方式,在不能完全规避风险的情况下,如何降低风险,在风险不可能避免的情况下,如何分担风险。可以规避的风险,如医疗事故、人才流失等,要严格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严格规避。

(二)加强管理能力完善组织结构与职能

完善内部组织构架,宏观层面要做到对机构内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梳理,不兼管、不兼职,做到抓管理的专心做管理,做采购的专心做采购,做医生的专心做医生,将岗位职能简单化,让领导和医务人员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各个部门均能发挥到最大。微观层面,要在各个职能部门内部,对相应的岗位权责进行明确和约束,内部的医疗技术讨论会、研讨会和管理会要经常开,做到小问题、小事务自行处理,大问题、大决定及时上会,必要时及时与上级主管领导碰头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虽然规模有限,建立同大型医疗机构同样的组织构架略有难度,但我们还是要将这一工作有序进行,一点一滴地进行完善,这其中我们要强调的一点是,作为管理者,也要积极学习管理知识,多走出去到上级医院去考察观摩学习,汲取先进的组织管理经验。

(三)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制度体系

制度层面,基层医疗机构更应开展深度地评估和调研,首先要对现有的各项制定进行审定和评估,组织机构内部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研讨,做到透明、公开,坚决杜绝和摒弃人大于制度的僭越行为。建立规范和灵活的人才制度,除通过委派、事业编制考试以外,基层医疗机构还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多种渠道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同时要积极地完善人才培养和福利制度,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留下来,同时还要与上级医疗机构建立广泛的联系,邀请优秀医生来院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救治经验分享,帮助基层医疗结构内医护人员提升专业技能。针对老大难的财务管理问题,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负责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审查制度,要对医疗物品、人员开支、奖惩福利等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严格的盘点,制定年度的财务计划,对机构账目进行月度、半年度和年度的审核,及时发现并弥补其中的漏洞和问题。针对其他专业的医疗制度,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标准,医疗废物处理、转移等必须严格合规,杜绝乱丢乱弃的现象,防止出现人为原因造成的二次污染。诊疗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评估,规划医疗器械使用标准,杜绝武断的诊断,专业机械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做到科学处理、精准判断,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四)建立有理、有序、有利的监督管理机制

基层医疗机构,一定要有专门的监督与评价小组或内审机构,对内部的控制管理进行客观、独立、全面的评价,资金和财产管理首先要以国家相应法律法规为依据,各类预算、收支业务、采购等都需要进行重点的监督检查,预算的编制、执行是否得到了有效地落实,收支业务是否如期归口管理,相关凭据是否健全,采购审批流程是否合规,相关资料是否进行了严格保管和记录。财产管理方面,各类实物资产,如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是否进行了定期盘点,折旧、更新是否进行了核对,是否存在意外流失的情况,归口管理进行等等。针对人事问题,也要进行严格监管,人事部门有对医护人员的考核、评估权利,杜绝非从业资质人员进入基层医疗机构,守好大门,狠抓医护人员为主的机构人员素质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能力。

四、结束语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覆盖面最广的医疗服务单元,在国家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部运行情况直接影响机构服务质量和医疗改革的推进,所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是基层医疗工作者尤其是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不断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完善内部组织构架、优化和健全相关制度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更新升级。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机构医疗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