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思考

2021-11-25 15:16刘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

内容提要:认清混合所有制办学引入职业院校的内涵和意义,理清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出发点,分析如何稳妥推进在系部或二级学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   系部二级学院 深化产教融合

一.“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内涵

初期学术界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概念解读基本上都借鉴于经济领域“混合所有制”的概念框架,由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延伸和迁移而来。将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界定为“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投入所举办的职业院校”。 随着各地高职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深入,研究者开始基于职业教育办学的特点,从全新的角度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内涵进行解读。如吴益群、范可旭、刘家枢等指出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应为“吸引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以资金、知识、技术、管理、设备等要素,按照利益共赢、风险共担原则实质性参与投资办学,使高职院校产权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由国家单一所有制主体办学转变为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共同投入并共同实施决策、评价、改进的新型办学主体”。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是指打破单一投资办学模式,引入多元资本共同投资参与办学,并以混合所有制经济方式来管理和运营的职业院校。

二.混合所有制办学引入职业院校的意义

混合所有制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其意义在于有利于解决高职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专业建设落后于产业要求以及办学资源不足等问题。首先,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将有利于消弭校企合作的体制障碍。高职院校进行混合所有制办学,一则能够使企业凭借其投入的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多种要素拥有学校一定的产权,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和治理主体,校企双方凭借“产权、股份和收益”等来建构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再次,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通过混合所有制办学而与企业形成的以资本关联为特征的“利益捆绑”式的校企合作关系能够真正促使行业企业实质性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办学当中,推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产业升级、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对产业的服务力。

三.混合所有制办学引入职业院校面临的困难

其一,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层面来说,混合所有制是对原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一次全新的变革,政府非常渴望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高职院校,而因改革而丧失对高职院校尤其是公办院校的掌控力,政府存在着担忧。其二,高职院校是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真正主角。在目前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公办院校普遍担心因“混改”丧失其在财政拨款、项目申报、教职工福利待遇以及管理和领导层行政待遇等方面的原有优势,无兴趣参与“混改”。同时,公办高职院校目前过于行政化的管理倾向也将会使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之路难度倍增。其三,对于企业而言,国有企业资金雄厚、地位优越,无心投入到高职院校。而私营企业担心进入到长期被国有资本垄断的教育领域后,法律地位和投资收益难以确保。

四.理清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出发点,稳妥推进在系部或二级学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

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创新办学体制的一项开拓性举措,是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校企合作水平上的创新与发展,作为教育领域一项重大改革在其现实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需要破解的现实困境实属必然。但由于教育的公益性,教育改革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改革,牵扯的是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根本利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混合所有制引入职业院校的目的应当是立足教学改革,深化产教结合,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特别是公办职业院校更应体现公益性,而不是以改革为由彻底改变职业院校的所有权性质,将公益性改变为盈利性;我国的公办高等教育体系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具有普惠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如果偏离了产教结合,深化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一味地追求社会资本投资高职院校,将会丧失高等职业教育的普惠性。

从系部或二级学院层面实施混合,因系部或二级学院是教学的第一线,混合所有制改革应以此作为切入点。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发展计划(2015-2018)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 ,指出鼓励企业和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合作举办适用公办院校政策、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从系部或二级学院层面的实施的混合,不仅是资金、管理简单的混合,关键是培养模式的重新确定,系院重新审视专业建设定位和人才素质结构,由专业对口相关企业介入,创新性地设计面向未来工业现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校企携手共同构建基于实际工作职业能力的课程开发与组织方法,学校老师,企业专家共同培养出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而以企业需求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优先享有就业入職,入职即可工作反过来反哺企业,大大缩小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在系部或二级学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应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方向,目前已在许多职业院校展开试点,但还需不断完善相关配套的制度和法规。

实行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的重大创新。因为这一举措不仅涉及职业教育界理念的更新,更涉及产业界、政府部门等观念虽然的更新。因此,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与具体实施细节。

参考文献:

[1]刘家枢.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模式思考[J].职教论坛,2015,(4):4-10.

[2]. 王华兵,孔成.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内涵特征和实现路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03):4-6

[3] 张蕾.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发展困境与破解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01):38-43.

作者简介:刘静(1968—),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章丘,中国海洋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在淄博职业学院长期从事数学课教学工作,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
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径研究
混合所有制职业学院薪酬分配实证研究
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产权保护研究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本质属性及其衍生特征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非公资本进入:问题和对策
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发展混合所有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