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遗文化,助力活态传承

2021-11-25 14:05林家馨唐雪婷陈柳彤李颖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创新发展

林家馨 唐雪婷 陈柳彤 李颖琳

摘 要:阳江风筝是一项省级手工艺非遗,如今面临着发展的瓶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认识到阳江风筝扎制技艺复杂,存在传承人出现断层等问题。通过建立阳江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立档长效保护机制、设立阳江风筝传承人保护和专项保护小组以及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三个方面的举措,实现非遗传承人的“可持续”,助推阳江风筝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旅游发展。

关键词:阳江风筝;制作技艺;活态传承;创新发展

阳江风筝作为阳江市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价值观念、工艺美学意蕴、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一种富于浓郁地域文化精神与情感的文化事物。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正在与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规划相融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目前,阳江风筝制作及传承却面临着诸多内外部困境。本文针对阳江风筝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旨在为阳江风筝技艺传承得以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阳江风筝制作技艺的发展现状

阳江风筝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娱乐价值以及收藏价值,不同于北方风筝的粗犷牢固,阳江风筝有浓厚的岭南韵味,且形态多样、种类繁多、图案精致。但阳江风筝的扎制技术却很繁琐,一般的初学者需要三五年才能有所造诣。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更新迭代,也导致学习扎制阳江风筝的民众愈来愈少。在当代,传统手工艺——阳江风筝在发展中面临着两大困境。

(一)阳江风筝扎制技艺复杂

千姿百态的阳江风筝制作过程很是繁琐,包括扎制骨架、裱糊蒙面、彩绘美化和调试放飞四个方面,要选用硬度适中、抗风性强、有一定弹力以及耐力的竹条,一般是撑篙竹、单竹、麻竹等。确定竹篾的粗细长短、节间长、壁厚,精细分布各个部位的比例。[1]风筝上绘制的图案要讲究“并列、排列、旋转”等设计手法,借鉴岭南剪纸的意象画、共生等装饰手法对图案进行改进与完善。[2]风筝骨架设计还要考虑物理因素、气候因素,达到最佳的放飞过程。到目前为止,阳江风筝制作的复杂性仍然是一大挑战。

(二)阳江风筝继承人出现断层

从阳江风筝传承谱系中可看出,传承人数呈逐渐增多的态势,但是对于整个手工艺界的生存发展来说,人数不容乐觀。加之继承人年龄偏高,绝大多数是年逾半百之人,平均年龄也基本达到了40余岁,年龄瓶颈是造成传承人出现断层的重要元素之一。同时,传统的阳江风筝手工艺传承,都是以师傅手把手教授,口口相传为主,传承之间缺乏文字记载。调研发现,阳江市龙津路有很多阳江风筝的老艺人,河堤也有较多售卖风筝的店铺。如今,现有的阳江风筝传承人却寥寥无几。据街头采访和学校反馈,家长们鼓励孩子学习风筝扎制技巧,但也只是将其作为课外兴趣爱好发展,当问及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风筝制作和传承的职业,90%以上的家长都持反对态度。阳江风筝正面临继承人断层以及后继无人的局面。

二、保护非遗传承人“可持续”,助推阳江风筝文化传承与发展

困境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已然成为阳江风筝发展的绊脚石,根据阳江风筝现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激发其文化活力刻不容缓。

(一)建立阳江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立档长效保护机制

首先,基于彻底理清阳江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立档情况,开展全省范围内档案馆、非遗保护中心等相关单位立档保护调研工作,从理论与实践双路径推动阳江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立档长效保护机制的建立。再者应尽快建立非遗知识产权制度,既保护非遗知识产权所有者的人权,也保障传承人享有发展自己所持有非遗的文化权利。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方面提供了借鉴,如意大利威尼斯制定了民间文学作品的著作权享受无限期保护的法规,若以营利为目的而使用民间文化,不仅要获得文化部门的许可,还要缴纳使用费,而政府对收取的使用费以基金的形式进行管理。

(二)设立阳江风筝传承人保护和专项保护小组

阳江风筝专项保护小组的日常工作可包括开展风筝竞技比赛、阳江风筝的制作和创新、与其他非遗文化或其他流派的风筝进行交流学习、培养和保护阳江风筝传承人等。将阳江风筝专项保护小组归入阳江市文化局,由文化部门统一管理,既保证该小组履行职责,又可以为其提供多渠道帮助。此外,专项小组应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的赞助。非遗及其传承人的保护中确保资金投入,是取得非遗保护事业成功的保障。大多数非遗项目难以实施生产性保护和生产性自救,因此,要维持传承人的传承活动、乃至自身的生存,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鼓励和吸引私人企业和地方的支持;另一方面,民间社会应形成对文化遗产的珍惜和保护意识,这是现代化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三)培养新一代传承人,让阳江风筝文化的“火炬”薪火相传

在风筝制作过程中,扎制者不仅将生活融入艺术中,更将艺术融于生活中。传承人对阳江风筝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已经将风筝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嵌入他们的身体记忆,凝结成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独特情怀。因此,对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是重要且必要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传统文化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作为主要传承方式的家族传承不仅要做到手手相传、口口相传,应该形成继承机制,与时俱进助推风筝文化传承,形成紧密的传承链条。风筝文化还可以借助学校有目的、系统性、组织化的教育模式,[3]依靠多种社会关系进行风筝文化知识和技艺学习,在课堂上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寓教于乐,搭建阳江风筝文化发展的舞台。例如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建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施传说”的教学性传承基地。阳江市政府可借鉴这种方式,由点及面建设“守正创新”的局面。

阳江风筝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文化宝藏。撕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到的是阳江风筝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这是传统艺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碰撞产生的挑战。如何挖掘宝藏,如何直面挑战,打响阳江风筝的文化名片,是时代留给我们的考验。我们要抓住风筝文化发展的契机迎难而上,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杨玉玲. 探究阳江风筝的工艺特色和艺术价值[D].华南理工大学,2018.

[2]刘智明. “以本为根”视域下阳江风筝的艺术再创作研究[J].大众文艺,2020(14):17-18.

[3]梁琳.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创新发展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川剧活态传承的价值研究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