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重音习得研究的多维视角及其启示

2021-11-26 02:06刘希瑞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重音音高音节

闫 婕,刘希瑞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一、引言

词重音(word stress)是音节的一个特征,一般指“发一个音节时所用的力度”[1],重读音节就是“语流中听起来比其他音节突显的音节”[2]。英语词重音是英语的一个重要韵律特征,指单词中某一个(或一个以上)音节较其他音节更具突显。[3]一般认为,英语为重音计时(stress-timed)语言,以轻重音节的交替出现形成节奏,是基本的节奏单位。对英语本族人而言,重音的位置和轻重音间的对比是区分语义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交际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能否正确使用英语词重音对英语学习者也至关重要,它不仅涉及“外国口音”问题,而且词重音的偏误还会使听话人对词义理解产生滞后现象,造成交流上的障碍。[4]

国内学者对英语词重音习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讨影响英语学习者词重音位置的因素有哪些;二是英语学习者和母语词重音声学特征的对比研究;三是结合相关理论设计实证研究探讨英语词重音习得的问题。但是,鲜有学者从宏观视角综合审视英语词重音研究的各个维度,系统地研究英语词重音习得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在这方面进行系统探讨。

二、英语词重音概述

一般认为,没有一套规则能够确定英语多音节词的哪一个或哪几个音节属于重读,英语学习者不得不逐个记忆每个单词的重音位置。[5]确实,如果从词首对单词进行观察,重音位置就显得十分混乱,但是如果从英语单词词尾来观察研究,就会发现大多数英语单词的重音位置显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对英语词重音位置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有以下总趋势:一是单词的词首不论如何附加和变化,对词重音一般都不造成影响;二是单词词尾的附加和变化,常常造成重音位置的跳动变换;三是英语单词的重音,一般都是依据词尾的拼写形式,以一定的规律与词尾音节保持一定的距离。基于此,可将单词重读归纳为五大类型,并进一步归纳出每类中常见的子类。[6]以下规则主要基于《英语单词读音规则》(潘宗乾,1993)一书进行总结,详述如下:

(一)尾音节重读。尾音节重读中包括11种子类型。其中,若词尾为-aire的名词,如ques-tio-'naire;辅音加-ign的单词,如de-'sign;以-esque,-ique,-sce结 尾 的 单 词,如gro-'tesque,an-'tique,re-mi-'nisce;以-ment的双音节动词,如fer-'ment;或尾音节包含-ai-的动词,如con-'tain;-ee-,-oo-的单词,如gua-ran-'tee,ta-'boo;以及直接联系各类前缀的动词,如pro-'duce,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尾音节重读。当然也有部分例外现象,需要专门去识记。

(二)倒数第二音节重读。该类重读一是由8类主要规律构成:词尾为-id,-it的单词如'vivid,'ha-bit;词尾为-ish的动词,如a-'bo-lish;词尾为-ic的形容词,如do-'mes-tic;词尾为-eval,-ival的 形 容 词,如pri-'me-val,re-la-'ti-val;词 尾为-ics的名词,如sta-'tis-tics。几乎都是倒数第二音节重读。二是若尾音节前是两个相连辅音字母的形容词,几乎无例外都为倒数第二音节重读。但若为名词,则有少数例外,如形容词re-'lu-ctant和名词di-'le-mm-a都为倒数第二音节重读;而名词'pa-ral-lel等却是例外。三是一般双音节单词,重音大都落在第二音节,如'tu-tor。四是常见的非规则第二音节重读单词,如con-'si-der。

(三)倒数第三音节重读。这一类型包括12种规律:词尾为元音加辅音加哑e的多音节单词,如in-'ves-ti-gate;词尾为-fy,-py的动词,如in-'ten-si-fy,'oc-cu-py;词 尾 为-y,-ent,-ence,-ant,-ance的 多 音 节 单 词,如do-cu-'men-tary,'ac-ci-dent,'pro-mi-nence,'do-mi-nant,'perfor-mance;词尾为-al,-ous的形容词,如pe-ri-'o-di-cal,u-'na-ni-mous;词尾为-ular的单词,如par-'ti-cu-lar等,几乎毫无例外重音都在倒数第三音节。

(四)倒数第四音节重读。四音节单词没有前三种类型那么丰富,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带尾缀-mony,-ture,-ary,-ory的多音节词,如'ce-remo-ny,'a-cu-punc-ture,'ne-ces-sa-ry,'ca-te-gory,重音几乎都落在倒数第四音节上。

(五)倒数第五音节重读。这类多音节词不是特别常用,基本上都是三音节重读附加双音节尾缀构成的派生词,如con-'gra-tu-la-to-ry。

以上规则是适用于大多数单词的,比如六音节重读单词因为十分少见,因此不单独纳入规则。

三、英语词重音习得研究的多维视角

从一个完整的言语交际过程来看,语音学可分为产出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和感知语音学。重音作为语音学中的一种超音段特征,同样可从以上三个视角进行研究。此外,还可从关注语音系统的音系学视角进行分析,进而从不同层面多方位地了解单词重音,以期达到准确产出词重音的目的。

(一)声学语音学视角

重音作为一种复杂的语音现象,从声学语音学视角看,它与音高、音强、音长、音质等声学征兆都有一定的关系。[7]但是,不同语言中起主导作用的声学征兆却略有不同。英语的重音被认为是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者的综合体,但其声学征兆仍有主次之分。例如Fry曾对'object/ob'jec等词对进行听辨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英语重音最重要的征兆是音高,其次是音长,再次是音强,最后才是音质。[8]大量的语音实验证明,对于多数语言的重音来说,词重音最重要的声学关联物是音高和音长。[2]

就英语词重音的声学特征看,重音所在音节一般具有较高的音调,而且音高的变化对于重音的显现也有很大的作用;在音长方面,重读音节也比非重读音节读得长,只是长短的比例并不十分稳定,这是由于语句中重音的出现具有等时性特点,而重音之间非重音的数目不相等所造成的。音强在听辨英语轻重音中的作用也较明显,一般认为,重音是由语音的音强特征构成,这是指读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各部分所用力气强度。从发音角度来看,发重音时肌肉比较用力,虽然肌肉用力度难以测定,但是实验结果表明,发重音时呼气使胸肌活动紧张,产生较强的喉下压力,其他发音器官的肌肉活动也有类似情况,并配合音高、音长产生差别较大的语音能量。[9]

(二)产出语音学视角

不同语言语音上的差异不仅体现在音段上,也存在于超音段韵律系统中。受声调背景影响,中国学习者在产出英语重音时常表现为“汉腔汉调”,轻、重音节“中和化”,表现为“强度混淆,长度趋同,节奏平淡”。[10]

词重音作为一种超音段特征,在母语者的感知和会话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非重音语言背景的习得者不能像母语者一样轻松习得重音规律,因此准确产出英语词重音仍然是难点之一。在词重音的产出过程中涉及音高、音长、音强三个声学特征。[11]并且与非重音音节相比,无论是母语者还是二语习得者,重音的产出都表现出音高更高、时长更长、音强更强这一特点。尽管重音再产出过程中都依赖于音高、音长、音强,但正确的产出依赖于正确处理这三个声学特征。在英语词重音产出过程中应当严格地控制音高、音长、音强之间的关系,即音高最重要,其次是音高长,最后是音强。

(三)感知语音学视角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单词重音的感知并不是一件易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者母语韵律转换造成的。[12]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声调转换这一韵律特征使得他们对词重音的感知不如母语者明显。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在声调语言背景下,掌握英语词重音时有很大难度,他们处理重音音节就像处理汉语的声调一样,把重音当作一种正常的词汇现象。[13]

从感知角度来说,一个音节的突出是靠音强、音长、音高、音质等因素体现出来的。我们在重音感知中都使用了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声学特征,每一个特征的使用都会显著影响听者对重音位置的判断。音高是感知英语词重音最关键的声学线索,音长对感知也有重要影响,音强影响最小。虽然音高在三种感知特征中最重要,但不能被视为一种决定性的特征,因为母语者对音长也有很大的依赖性,其依赖性与音高非常接近。[14]因此,虽然我们通过以上三个特征来感知英语词重音,但并非依靠某一单独特征进行感知,而是将三种声学特征相结合感知重音。

(四)音系学视角

近几十年来,音系学对重音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最先在生成音系学框架内系统提出对重音的形式化描写方法的是经典的生成音系学(SPE)。但随着研究的深入,SPE理论所存在问题也逐渐显现。[15]20世纪70年代由Liberman(1975)创立并在其他学者的不断完善下形成的节律音系学,成为非线性分析方法的重要理论之一。节律音系学摒弃了把重音作为元音音段的一种固有特征的观点,提出了重音不是一种音段特征,而是音节之间的一种强度关系。即重音不是一种音系特征,而是一种结构位置,这种结构位置是指位于音节之上、韵律词之下的音系成分——音步。音步由一重一轻交替出现的音节构成。音步中的重音节是主位,重音步中的重音节负载词重音,其他非重音步中的重音节负载词重音。最终通过节律树和节律栅来表示这种结构关系。[15]世界语言被划分为重音原型和声调原型,前者指“一种带有词层节律结构的语言,如英语”,后者指“一种带有词层音高特征的语言,如汉语普通话”[16]。这两种原型进一步解释为:重音在形态层上是抽象的节律结构,而声调表现为词层上的音高特征。[16]重音是一种结构属性,其音节在节律层级上排列为相对的重轻关系,显示出组合对比。[16]节律音系学的发展使得学习者进一步明白了单词间重音的关系,并清楚音步这一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把握节奏,更快更好地习得单词重音。

除此之外,语言类型学中的标记性理论也关注重音研究。Greenberg在1963年最早提出该理论,之后Eckman又针对当时比较盛行的对比分析理论提出了标记差异性假说(Markedness and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该假说由三条准则构成:(1)那些既不同于母语规则又比母语规则更具标记性的目标语规则学起来困难;(2)目标语中比母语更具标记性的成分的难度与这些成分的标记程度呈正相关;(3)与母语不同,但不如母语有标记性的目标语成分不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17]这一理论在词重音习得中也有一定的解释力,汉语双音节词的重音要考虑语义,英语的双音节词要考虑词源和词根。因为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双音节为主,重音模式较少,规律也比较简单,因此英语双音节词的重读比汉语双音节重读更具标记性,对于二语习得者就更难。[7]再者,在英语语言中,多音节词重读规则的标记性更强,因此根据准则二,英语学习者在习得多音节词重音时犯的错误更多。同样,若二语习得中,目标语标记性较低,则不会对学习者造成很大的困难。

四、英语词重音习得研究的启示

英语词重音是话语理解和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重音错误往往会造成语义上费解和误解,影响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对于非重音语言学习者来说,学好重音是重中之重。

英语词重音给人的直观感觉是:重读音节主观上用力较大,客观上造成大声的印象;轻读的音节主观上用力较小,客观上产生“柔弱”的音响效果。也即重读的音节一般都比邻近的轻读音节显得突出,但这种突出绝不单纯取决于用力的大小,还取决于音高、音长和音强、音质等因素。[18]出现在重读音节的元音一般比出现在轻读音节的元音较响而且长,音高有起伏变化,音质充盈。[18]了解英语词重音的这些产生机理后,教师可以对英汉语音的差异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英语语音各个层次的特点,找出英语重音的发音特点,帮助学生加以练习和应用,培养他们对语音的有意识学习。

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习得者在学习重音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他们在学习之前基本都很好地掌握了母语,建立起了母语的音系系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二语的习得,造成感知层面的错误进一步影响语音产出。二语语音感知优先于语音产出,并且是准确产出语音的前提,二语语音产出的准确性受语音感知准确性的制约,其中的错误大多源自对语音的感知错误,因此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感知和产出的练习离不开听和说,当学习者单独专注于发音时,获得发音成功总是相当简单的,但是当学习者通过不太受控制的上下文练习时就很难取得成功。为此,语音学家建议,通过使用真正的交际任务和口语活动,将发音教学与说和听结合起来,“弥合读与说、形式与意义之间的鸿沟”[19]。

长期以来,语音学习主要依赖于听觉输入,仅依赖于听觉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语音教学的需求,多种感官并用更有利于学习者对语音知识的理解和构建。当前语音技术的快速发展恰恰为语音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体验,揭示了仅凭听觉察觉不到的隐性特征,如借助EyeSpeak软件时,在听的同时可以观察到重音、节奏、语调的音高、音强和音长等,使内隐特征可视化,改变了传统语音教学的单一模式,是现代语音教学的新理念。[20]

五、结语

本文从声学、产出、感知和音系学四个维度对英语词重音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重音时会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帮助学习者有效规避这些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语音学习效果。但是,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后续研究中,可以从更多的方面探求更有效的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英语词重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猜你喜欢
重音音高音节
为何有人唱歌总是跑调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重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音高听觉的培养与视唱练耳教学中因材施教探究
单词重音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重音朗读,让朗读更有韵味
看音节说句子
钢琴调律对钢琴音准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