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路径分析

2021-11-26 12:51何军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农村

何军

(山东省邹城市太平镇人民政府 山东,邹城 273517)

1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可以发现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增长有着直接影响。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地区,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也难以提升。作为一种高度产业化的生产方式,现代农业有了大量的资金需求。现代化的农村金融体系,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样的融资渠道,提升农村资金的利用效率,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增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的创新。农村金融除了可以为农村经济提供融资渠道,还能调节经济发展,作为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抓手,以创新的思路开展农村金融活动,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是实现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现阶段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

农村信用制度起步晚、不健全。信用制度是金融活动中的基础制度,农村信用制度缺失或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导致其无法发挥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农户的信用观念较薄弱,拖欠贷款或者不还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部分农村的中小企业和村集体经济财务信用制度不健全,在贷款时提供虚假资料,加之惩罚措施不健全,导致农村金融无序化严重。

2.2 农村经济法制管理效率差

现阶段可应用于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多是行政法规和部门立法,对于农村金融主体的需求关注不足。同时,在法治建设中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不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部分情况下要考虑农村社会的稳定,往往会忽略金融稳定。

2.3 农村金融市场不规范,不健全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起步晚,金融市场不规范不健全,问题突出。首先,农村金融结构不合理,农户融资渠道与投资渠道相对单一;其次,针对农村和农业的金融产品层次低产品少,有效供给不足;最后,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支付结算体系和服务方式有待提升。

2.4 农村金融创新力不足

农村金融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金融创新的保障机制不健全,适宜农村的有效金融产品供给不足,金融机构参与农村经济和农村借贷的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致使金融产品的更新迭代不能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无法发挥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

2.5 政策性金融覆盖面不广

政策性金融主要为缓解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参与政策性金融的资金量不足,不足以支撑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无法真正缓解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借贷困难的问题。政策性金融覆盖面不足,无法起到科学高效配置农村资源要素的作用,制约了农村金融作用的发挥,致使其无法有力支撑农村经济发展。

3 推动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农村金融制度体系

首先,应基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金融信用体系。在农村地区进行金融制度,信贷规章和金融政策的宣传。深入农民开展金融咨询及知识传播活动,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大力推广农业信用文化,开展“信用户”和“信用村”的建设,强化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建立与农村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约束和奖惩措施,相关部门应严格落实担保机制和信用机制,尽可能的减少农村进入活动中的失信情况。

其次,完善农村金融法律环境。大力推行农村金融法制建设,完善金融法律环境,强化法律约束,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升农业合作金融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和法制化程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制度。

最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农业金融中的协调作用。要实现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协调作用,政府在其中应充分发挥宏观调节,优化环境,创建平台的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务,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将农村金融发展和改革的情况列为政府考核当中。利用多种形式提升农民自我管理的能力。

3.2 消除经济约束条件

首先,应调整财政支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整合区域财政资源,加大支农惠农支出比例,完善农村基础金融环境建设。提升农村基本生活质量,加强供水、供电,网络、道路等建设,丰富农村娱乐场所和农民的业余生活,提升农民的生活指标。

其次,规范农村经济秩序。在市场化条件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建立与当地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市场体系。政府应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市场化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惩治金融犯罪。建立和落实监管责任制,农村长效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3.3 强化农村经济的金融属性

首先,增加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经营性资金需求的风险补贴,完善农村贷款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专项资金,补贴农村信贷资金成本,建立专门的担保基金,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通过政府补贴、奖励的方式引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

其次,创新农村金融机制。以优化配置金融要素为目的,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提升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引入创新型的金融科技人才,开展金融科技服务,推行互联网加框架下的银行业务。同时,提升金融创新产品的宣传力度,拓展农村市场。改革农村信用担保抵押方式,以农村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重新定位农村金融组织机构。

最后,提升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覆盖面。对于财政无偿投入的部分应严格界定业务边界,避免资金浪费。对于需要财政资金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供应不足问题的领域,适当的提升财政性金融的覆盖面。重点开展金融扶贫开发工作,实现农村基础金融的全覆盖。降低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向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资源。

3.4 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参与农村金融服务的机构,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所在地的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工作,为需要帮助的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帮扶。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市场分析,精准定位农村产业,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支农惠农政策,提升农村经济组织的盈利能力。与此同时,针对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和集体经济企业,开展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3.5 优化信贷管理

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以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建立科学的信用分级管理模式,提升信用评价的科学性,以信用分级管理模式开展农村信贷业务。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并不断优化贷款的流程,提升贷款的利用效率,制定完善的信用贷款激励机制与不良贷款处置措施。

4 结语

“农村金融”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出现的,深刻理解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能单纯的将金融冠以农村的名称,农村金融需深刻理解服务的主体及自身特性,最为大众所接受的农村金融可理解为:主要服务农村经济,包括货币资金的筹集,交换和信用融通等在内的一切农村经济活动。为实现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应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消除经济约束,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优化信贷管理,从多个角度提升农村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