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的要点探讨

2021-11-26 12:51王孟欣孟庆诚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绿化森林规划

王孟欣,孟庆诚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北京 100000;2.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1 森林城市概况

森林城市是指在城市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态系统,且各项指标达到本标准要求的城市[1]。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的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授牌的城市[2]。

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其中194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有11个省份开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设。森林城市建设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创造绿色宜居的城乡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技术路线

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要以《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 37342-2019)、《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导则》等相关标准、文件为指导,主要内容包括:

2.1 背景研究

研究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开展现场调研并搜集相关材料,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资源概况、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城市概况分析,以及森林资源现状、城区绿化现状、湿地资源现状、自然保护地现状等创森基础分析。

2.2 构思梳理

从指标评价,潜力分析及策略,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总体布局依次展开,奠定森林城市规划的基础。指标评价要严格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 37342-2019)进行对标分析,包括森林网络指标、森林健康指标、生态福利指标、生态文化指标和组织管理指标五大指标体系;潜力分析和规划建设策略要对应上述五大指标体系,分别提出各自的发展潜力所在,针对距离指标达标差距较大的更要重点分析改进措施和策略;规划愿景是对城市发展特色、发展定位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规划目标则要同时兼顾城市创森基础现状和标准要求,使目标具有可实施性,切忌脱离城市实际情况而好高骛远。

2.3 总体规划

根据标准的5大指标体系,从森林生态体系、生态福利体系、森林健康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森林支撑体系建设五大规划体系对创森做出系统性、科学性的工程项目规划,并根据规划内容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提出实施保障措施。

3 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的要点探讨

3.1 城市概况分析要透彻

城市概况分析通常主要包括建设背景与意义、城市基本概况和森林城市建设现状三个部分的内容。建设背景与意义是在规划之初对整个森林城市建设情况的分析与总结,要分别从国家、省、市、县的层面对我国森林城市发展情况进行剖析,只有深入了解宏观背景和政策,才能对一个城市或者县区做出更好的规划。城市基本概况的内容,由于数据来源为多个部门多方统计,通常会导致关键数据不统一,或与官方公布的数据有出入,如土地面积、常住人口、林地面积等基础数据。这就需要及时与各相关部门沟通,意见统一后采用一套数据,避免整个规划中前后数据不一致。生态环境分析是城市基本概况的重要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等,应有近5-10年的数据分析趋势,才能体现出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效,而不能仅仅用前1-2年的短期数据。

3.2 指标评价依据要充足

指标评价要严格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 37342-2019)进行对标分析,包括森林网络指标、森林健康指标、生态福利指标、生态文化指标和组织管理指标。要注意指标评估的依据充分性,在逐项指标分析中,采用的方法要明确,包括实地调查、文献调查、遥感解译等。实地调查要写清调查方法,如抽样及样点分布;文献调查要写清资料来源的单位/人、时间、名称等;遥感解译则必须明确遥感影像来源、数据类型、分辨率等。以具体指标评价为例:

城区树冠覆盖率指标:需以基准年的遥感影像图进行解译,并有详细的解译方法;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重要水源地绿化、道路绿化、乡村绿化等:应首先收集详细的绿地统计明细表,并经现场抽样调查,这样才能对指标进行准确评价;城区公园绿地服务、生态休闲场所服务:指标是对绿地服务半径的要求,应分别以城区公园分布图、生态休闲场所分布图为底图,各个绿地的范围线根据指标要求分别扩展500m和20km,从而准确评价指标现状情况;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生态科普教育:此类指标应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得出具体对象的名称、数量、分布位置等,用以佐证指标评价。

3.3 建设潜力挖掘要深入

建设潜力分析是在城市基本概况、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和指标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对森林城市建设的劣势和空缺进行分析,明确未来规划建设的重点方向和内容,通常结合指标体系和规划工程体系详细展开。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分析一般要对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的潜力进行分析,前者重点分析可用作林地发展的潜力用地,包括疏林地、宜林地等;后者则重点分析城区绿化建设潜力、乡村绿化建设潜力、道路水系绿化建设潜力等。森林健康体系建设分析包括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潜力区域(幼龄林、退化林约,水系廊道、道路廊道的森林,低效经济林等),山体及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湿地修复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分析,要分析提炼当地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内涵丰富的科普教育基地、义务植树基地和完善的生态标识系统,开展多种生态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爱绿、植绿、护绿氛围,巩固绿色生态建设成果。

3.4 总体布局结构要合理

总体布局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骨架结构,要结合城市自然条件及城市发展格局,在现有生态绿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态空间格局,形成科学合理的的全域空间总体布局。总体布局要融入规划的重点工程,内容既要照顾到全面,又要重点突出,但不一定面面俱到。城区绿化、乡镇绿化、道路水系绿化等,这些通常是布局结构中的“核”“廊”“带”等。另外要结合城市本身的资源特色,如城市外围的山峦通常架构成了“屏”“楔”,自然保护地等通常构成了布局中的“点”。

3.5 建设工程规划要科学

森林城市的建设工程规划,必须考虑工程的科学性,要有可实施性和落地性。应按照城市的特点,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要求,做出创森工程建设的特色和亮点,从“补短板、促提升、展特色”三方面分别进行规划。“补短板”即对于城市不达标的内容、劣势内容进行重点建设,补齐短板;“促提升”即对城市有一定基础的工程进行提升建设,促进发展;“展特色”即针对城市的亮点、特点布局工程,进一步展现城市特色。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规划的每项工程均应明确具体建设地点,细化每一项可考核任务量,以便总体规划实施后的2-3年进行森林城市建设核查。

4 结语

森林城市建设是贯彻生态文明、传播生态文化的具体实践,是对接国家战略、建设绿色青山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综合实力的有力抓手,也是提升人居环境、增加生态福祉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我国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已经走过16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本文对总体规划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森林城市的规划和创建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绿化森林规划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哈Q森林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