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策略研究

2021-11-26 12:51白钰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马坊核心区生境

白钰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5)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举措,为土地合理利用和潜在资源保育提供了条件和示范。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将对自然保护区提出更高发展要求。

1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保护区,地处吕梁山脉北端,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总面积21453hm2,是华北地区典型的寒温性天然次生林针叶林分布区。保护区内森林类型多样且保存完好,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6.9万m3,森林覆盖率高达36.1%,生态资源基础好。区域内天然林占绝对优势,森林资源主要以云杉、华北落叶松以及油松为主,此外桦木林、杨树、辽东栎等也有较多分布。保护区内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植物资源丰富,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2 危害芦芽山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2.1 局部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能力减弱

保护区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管涔山麓,生态环境本底脆弱,在人为扰动的影响下,造成保护区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植被退化,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不足及水土流失等问题。

2.2 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矛盾突出,生物栖息地碎片化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内村庄多而分散,人类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伐薪取暖、无序放牧对保护区附近的灌、草破坏严重。区内道路、农田、城镇等建设活动,致使珍稀保护动植物的原始生物栖息地碎片化[3]。

2.3 水生生态功能减弱,河流生态功能退化

保护区内西马坊河自然生境受人为扰动较大,河道滩地存在“乱挖乱堆、乱倒乱排”的现象,对河流的生态环境影响较为严重。河流跌水堰泥沙淤积,滩地裸露,植被缺失,河流生态功能退化,影响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保护。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策略

3.1 按照功能区划分类管理

根据保护对象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点,为更有效地加强保护管理,芦芽山保护区可以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重点为保持其生态系统和物种不受人为干扰,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安全。缓冲区重点为防止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影响,有效地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环境。实验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得损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不得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3.2 实施封育保护及植被修复

在临近保护区核心区的村庄周边明显地段设立核心区封育界,加强封育区周边村庄村民的宣传和生产安置工作,严禁樵采、放牧、采挖草药等破坏植被的行为,采取一定措施鼓励村民建设牲畜围栏。在保护区范围内宜林荒地,实施生态造林工程,根据不同树种区域分布特点种植华北落叶松、青杄、白杄、油松、辽东栎、山杨等乡土树种。对保护区范围内的疏林地区域,根据林分结构,实施补植,加强管护,促进植被自然恢复,提升林地质量,恢复植被退化生境。

3.3 进行保护区河流生态修复

针对保护区内主要河流西马坊河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重点治理修复。对河滩地裸乱的废弃土石、垃圾等进行清理,将其整理为自然形态坡地地形。在微地形区域点植灌木、铺植草皮,丰富河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将河道内部分废弃土石堆至挡墙外侧,在挡墙外侧形成缓坡,并利用跌水堰清淤土方覆土,栽植灌木、铺植草皮,对原有硬质挡墙进行生态遮挡,进行灌木栽植及草皮铺设,恢复至近自然状态。针对跌水堰泥沙淤积河段进行河道清淤,归还湿地水面。针对现有浆砌石、混凝土跌水堰进行生态化改造,采用置石改造型式,更好的突出河流的生态自然特性,营造顺应自然的河流湿地环境。

3.4 提升周边环境

沿西马坊河的乡村目前存在污水乱排、农业面源污染、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流水质,对周边生态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以保护西马坊河水质为核心,在河流两岸的乡村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放。在每个乡村设置垃圾收集箱及垃圾收运车,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对西马坊河两侧农田采取面源治理措施,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3.5 强化科研宣教

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生境条件优越,物种丰富,广泛分布着褐马鸡等珍稀保护动物,因此选择核心区作为监测区域,布置监测设备,记录珍稀保护动物的生活习性,并实现远程数据传输,为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选择高清红外防水防雷防风的监测设备,布设高清视频和热成像相结合的双镜头监控设备安置在珍稀保护动物日常的活动范围。

4 结语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以改善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生境条件,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为目标,以保护区现状问题为导向,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共治为抓手,通过林草修复维护原始生境,通过环境提升改善环境基底,通过河流生态修复恢复水生生境,通过加强科研宣教强化公众意识,最终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基底、稳定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公众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马坊核心区生境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市商务委领导调研马坊
希尔顿酒店抢滩入驻马坊物流基地“御马坊”
河北省阳原县三马坊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地球化学特征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