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效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有效防控分析

2021-11-26 12:51田友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轮作虫害

田友

(甘南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 黑龙江,齐齐哈尔 230225)

1 玉米种植的选种、种子及土地处理

1.1 优选品种

玉米属于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本身具有很强的耐旱、耐寒、耐贫瘠等特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种植户在种植前需要根据玉米产物的供货方向和当地种植特点进行品种的选择,比如,种植产出玉米的供货方向是作为口粮、入菜,种植户应当选择糯玉米、甜玉米中果穗更大、果粒密致、淀粉含量、口感更好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1.2 种子处理

种植户在挑选了合适的玉米品种后,还要做好对种子的处理工作,剔除掉发生霉变、有虫子啃咬痕迹、破碎、干瘪的种子,保证玉米种子播种后的发芽率和植株的质量。玉米种子挑选后需要进行处理,促进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种子的含水率,降低种子在土壤内感染病害、虫害的可能性。

1.3 平整土地

要提高玉米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除了品种的选择、种子的优选外,还需要土地的配合,种植户要重视对土地的处理,提高土地的肥力,改善土地的状态,降低土地中病菌、虫卵、幼虫、杂草的含量。种植户要先选择一块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地块,对地块进行灭茬、深耕处理,对地块中施用农家肥或有机肥作为底肥,利用积蓄的雪水进行蓄水保墒,整体提高种植地块的物理状态,降低土地中的病株、虫卵含量,为种子的播种和萌发奠定基础。

2 新型高效玉米种植技术

2.1 玉米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

作为现代化的栽培技术,玉米探墒沟播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栽培技术,用来对耕地进行保护,将玉米播种、施肥融为一体,具有明显的种植优势。其主要优点是该种方式大大降低了水资源以及化肥等使用,减少了人力成本,在玉米种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该播种技术播种玉米种子深、上层土壤覆盖少,提高了玉米产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探墒沟播玉米种植时,必须考虑探墒沟播的适宜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因此,必须将适宜量纳入播种技术规程中。

探墒沟播技术主要是利用机械联合方式,将玉米的耕作、施肥、播种等多个过程进行一体化作业,简化玉米播种工序,防止因多次重复进入种植区域造成土地破坏,进而影响玉米的萌发和生长。

探墒沟播技术以其覆盖土浅,麦垄深等特点,能将表层干涸的土壤培到垄上,使玉米播种时能深入土壤深处,有利于节约水资源,也可改善旱地玉米种植时因水分问题而推迟种植的状况,从而提高玉米夏季雨季频繁播种时的蓄水能力。探墒沟播的独特的覆土方式更是减少了玉米土壤中的水分的流失,探墒沟播对土壤中的水分提升有明显的效果。

玉米生长过程中格外需要保温防寒,而探墒沟播正是拥有了这个优势,能够在播种玉米时,增大田地间的土壤高低落差,扩大土壤的受热面积,从而提高垄沟内的温度,起到保温防寒的效果。

2.2 大垄双行栽培技术

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基于农作物的边际效应进行的耕作方式创新,该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玉米对水、化肥的吸收利用率,从而提高玉米产量,达到高效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的作用。该种方式在培肥地力、保墒、保肥、保温等方面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该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过去的两垄(垄距60-65cm)合成为垄底宽120-130cm、垄顶宽90cm的宽垄,并在垄上种两行玉米,小行间距40cm,大行间距80cm或90cm;另一种是将过去的三垄合成为两条,每条宽垄的垄底宽90-98cm、垄顶宽60-70cm,每条宽垄上种两行玉米,变三行为四行,小行间距30cm,大行间距60cm或67.5cm,起垄后及时镇压保墒。实际的播种作业时会选择第一种合成方式。

3 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控技术

3.1 物理防控技术

物理防控技术是玉米病虫害防控过程中有效且二次伤害很低的技术,非常适合种植户使用。首先,种植户可以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对特别颜色的趋向性进行虫害防控,在田地间设置黑光灯,在田间应用黄色的胶带,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害虫在地块上的比例,降低虫害对玉米种子、幼苗、植株的侵害,使玉米拥有健康的生长环境。其次,在玉米种子下种前,种植户要对地块中的杂草、前茬进行处理,可以在过冬前将前茬深翻至地底,使其自然腐熟转化为农家肥;也可以收集起来参与堆肥,提高土地肥力的同时,降低土壤中的杂草含量。种植户还需要及时对新冒头的杂草进行拔除,保证玉米植株根系的拓展空间,不给病菌、害虫隐藏的空间。然后,土地轮作是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控质量的重要物理技术,其中大豆与玉米的轮作、玉米与水稻等谷类作物的轮作都属于可行性较高的轮作方式,这种轮作方式能够有效打断地块中病菌、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借助大豆的固氮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地块的肥力,轮作谷类作物时也能够利用谷类作物与玉米的不同营养物质需求来提高玉米的产量。

3.2 化学防控技术

种植户在晒种环节前,利用适量农药进行拌种的行为就属于化学防控技术,这一行为能够有效预防玉米瘤黑粉病,提高玉米的出芽萌发,对玉米在种子、幼苗期的安全生长。种植户在玉米生长前中期喷洒杀虫剂、中后期喷洒杀菌剂的行为都属于化学防控的范畴,能够有效避免玉米受到病害、虫害的侵袭,保证玉米的亩产和果穗质量。比如:玉米感染真菌表现出锈病的病症时,种植户可以采用化学药品进行控制和治疗,初期可采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稀释1500倍后喷施,每10天喷施1次,连续2至3次,即可有效控制锈病的发展,并有效治疗易感染锈病的玉米植株。然而,种植户使用化学防控技术时要注意化学药品的适当、适量和正确使用,用药要对症,不可盲目使用;更不可盲目扩大或缩小用量,避免造成病菌、害虫的变异,避免用量不足影响防控效果。

3.3 生物防控技术

生物防控技术通常是指利用病菌对杂草或害虫的定向侵害作用、大自然食物链作用等生物知识来进行病虫害防控的技术。其中,对几只昆虫注射病菌来感染巢穴中的昆虫、进行大面积杀灭的技术属于生物防控技术,通过引入赤眼蜂来控制、减少玉米螟分布总量和单位数量的技术也属于生物防控技术。生物防控技术属于效果突出、二次污染小的技术,但通常情况下成本比较高,且需要先甄别病害、虫害的种类才能动用。

4 玉米高效技术的推广

4.1 加强对玉米良种的培育和推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于玉米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为提高玉米的产量以及推广高效种植技术,应当加强对于玉米良种的培育和推广。特别是增加玉米的抗旱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可以适应我国多种气候的影响,在同等条件下增加玉米的产量。良种玉米的培育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农机具的使用,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

4.2 加强对使用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培训

不同于传统的农业机具,探墒沟播机的速度以及玉米播种量过于精细,农业种植人员缺乏对该机具的正确使用和操作,严重影响了探墒沟播机的有效使用。因此要加强对使用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可以进行行距、播种量、施肥量等数据的简单计算和机械的维修,从而避免机械使用事故的出现,加强对机械种植玉米的推广。

4.3 加强对玉米的田间管理

加强对玉米的田间管理,做好施肥和防虫害工作。由于采用高效种植进行播种的玉米发育较快,因此要做好玉米的田间管理工作,注意适当的追加肥料,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密切观察,及时的处理。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一要精细整地,开沟做畦。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玉米产量保持土地肥力,促进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加强优质玉米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同时加强对使用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培训,全面推广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轮作虫害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
行道树香橼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生物活性水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