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格雷马斯叙事学理论分析电影《天下无贼》

2021-11-26 03:43李玟敬肖瑞北华大学文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1期
关键词:马斯王丽团伙

李玟 敬肖瑞 北华大学文学院

一、格雷马斯的叙事学理论

格雷马斯研究并发展了叙事学理论,代表作品《结构语义学》是格雷马斯叙事学理论的基础。格雷马斯认为故事文本的结构存在于两个方面——即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格雷马斯把深层结构认为是叙事的初始结构,先于故事文本;而后才是各种文本组合下的表层结构。根据这种“二元对立”的思想,格雷马斯创造了关于“行动元模式”与“符号矩阵”的理论学说。

格雷马斯在《结构语义学》中运用“行动元模式”理论,将故事叙事程序分为四个阶段:愿望阶段、能力阶段、目标阶段以及奖赏阶段。这四个阶段为故事文本的创作提供了一条线索,也是“行动元模式”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格雷马斯提出6 组3 对互相对立的行动范畴:主体与客体、发送者与接受者以及辅助者与反对者。由这三组“行动元”组成了3 对对立的关系:欲望与追求——主体与客体,交流——主发送者与接受者,帮助与阻碍——辅助者与反对者。6 组3 对互相对立的结构关系如图所示(见图1):

图1

结构主义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奥斯的“二元对立”理论被格雷马斯进一步发展,格雷马斯结合《结构语义学》提出“符号矩阵”理论,即所有角色功能中暗含许多逻辑正反的关系。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有助于受众把握故事文本的剧作结构,理清故事存在的主要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从而深层次把握故事所蕴含的思想和主题。如图所示(图2):

图2

图中的X 代表故事主体,反X 作为客体与X 之间存在着主要冲突,由此构成故事的主要结构。非反X 作为阻碍与X之间存在着并不明显的矛盾冲突,由此构成了故事结构的次情节。非X 作为辅助与X 之间为互补的关系,在故事结构中作为辅助力量帮助主体X 实现目标。几层关系构成了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的基础。

二、《天下无贼》故事结构分析

第一幕:影片第一个场景以王丽与刘总开始,王丽以英文教师的身份教授刘总英语,在开头部分,导演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学习事件。以刘总太太出门为转折,场景价值开始发生第一次变化,刘总支开家中保姆,随后将王丽扑倒在床上,至此师生关系破裂。冯氏喜剧喜爱反向思维,在接下来是场景节拍中,事件的价值再一次反转,王薄以偷拍者的身份出现在卧室并将刘总通奸拍摄了下来。随后,王薄与王丽联手威胁刘总并敲诈了他的豪车。故事第一个事件在这里又发生了价值的转变,王薄与王丽此时变成了施害者,而刘总变成了受害者。

第二幕:随着火车的缓缓开动,第二幕对抗部分开始,对抗三方进入火车,更大的冲突就此展开。傻根与王丽王薄坐在一起,傻根天真地以为“天下无贼”,没有人会偷他的六万块血汗钱。一方面,胡黎开始行动,王薄很快识破胡黎,双方开始矛盾的对抗。在对抗过程中,胡黎开始欣赏王薄,欲纳其为“贤”。另一方面,警察作为胡黎团伙与王薄王丽的共同对抗力量而出现。至此,围绕傻根及其六万块钱这一中心线索,三方人物依次登场完毕。人物关系及矛盾梳理:中心线索傻根及他的六万块钱、胡黎犯罪团伙纳才王薄、王薄觊觎六万块钱、王丽护傻根。在故事进行过程中,警察作为故事的暗线随着以上人物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幕:故事的最后一幕以强盗打劫车厢掀开序幕,警察出现,开始逮捕各路嫌疑犯。老二一伙的强盗当场被抓捕;王薄王丽夫妇在录完口供后趁机逃跑;而胡黎则在逃跑过程中因为“贼心不死”,再次偷盗傻根钱财与王薄展开殊死搏斗,最终被警方抓获。在影片的最后一个场景,导演采用了非线性的倒叙结构,向王丽讲述了王薄遇害的事实,影片在善与恶的对抗中结束。

三、《天下无贼》的表层结构分析

《天下无贼》涉及主要人物众多,以傻根及六万块钱为中心线索,影片将故事分为三条叙事线:(1)以王薄与王丽为主,负责保护傻根及六万块钱;(2)以胡黎盗窃团伙为主负责偷盗,伤害傻根及六万块钱,与此同时并以“纳贤”为目的;(3)以警察为主,负责抓捕逃犯,保护广大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警察这条线为故事结构中的一条暗线。以下将通过愿望阶段、能力阶段、目标阶段以及奖赏阶段四部分,解读影片的表层结构。

(1)愿望阶段,即欲望主体产生某一行动的目标,而目标被推动者所呈现。善的方面——影片中怀了孕的王丽为了能为孩子积点德,打算金盆洗手,多做善事。接下来,傻根与王丽同时出现在火车站,傻根身揣巨款为人单纯,面对火车站的鱼龙混杂,王丽希望通过保护傻根的生命财产安全来实现心中积善行德的目标。恶的方面——以胡黎为首的盗贼团伙,看到傻根如此单纯,欲对其下手。同时,王薄并未察觉爱人王丽怀孕,不了解其突然收手的原因,所以打算继续以偷盗为主,并将目标锁定傻根。

(2)能力阶段,即主体为满足欲望,实现目标,必须将自身状态发生转变,从而使自己具备一定的能力实现目标。善的方面——火车停站,乘客纷纷下车休息,由于动机不同,观念不合,王薄王丽发生了强烈的矛盾,争执之下王丽将怀孕之事告诉王薄,王薄震惊并开始体谅王丽,主人公状态开始发生转变,王薄王丽齐心开始保护傻根。恶的方面——王薄在餐车车厢向胡黎展示绝技,胡黎对其欣赏,欲望改变,胡黎希望能将王薄纳入自己门下。随后再以傻根为中心,王薄与胡黎团伙约定赌局,以谁能拿到傻根的六万块钱定胜负。

(3)目标阶段,即主体状态被一个行动的发生改变,打破原有的状态从而达到故事结构的高潮。善的一面——以胡黎与王薄的对抗为中心,两方对抗力量在角逐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力量——即警察,警察将傻根的六万块钱调包,其余两方陷入僵局。胡黎很生气,于是将对王薄产生报复,并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恶的一面——胡黎团伙中的老二由于不得重用,于是另打算盘,开始进行车厢打劫。此时,暗线中的警察出现,开始实行抓捕,几方罪恶势力均被捕获,事件平息,警察将六万块钱还给傻根,实现了保护傻根及六万块钱的目标。

(4)奖赏阶段,最后一个阶段确认主体与客体之间目标是否实现,故事价值走向如何,结局如何。影片中,王丽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保护了傻根和他的钱财,进而完成了积善行德的愿望。而王薄,则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保护了傻根和他的钱财,虽然王薄已逝但他却完成自我救赎,重获新生。

《天下无贼》的施动关系图如图3 所示:

图3 《天下无贼》关系结构图

四、《天下无贼》的深层结构分析

根据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分析,在《天下无贼》中,四个元素二元对立的关系构成了故事结构。故事文本的深层结构分为善与恶的对立,即以傻根为代表的善良和以胡黎团伙为代表的恶势力。警察顾名思义代表着向善的一方,而王薄、王丽寻找良知,希望自我救赎,但他们仍然是盗贼的身份。通过能指层面与所指层面对故事的深层结构进行剖析,整部影片的意义可以运用“符号矩阵”结构图来表示(图4):

图4 《天下无贼》矩阵关系图

(1)能指层面,是指故事文本中最浅层的结构。傻根的人物形象是憨厚老实的,他单纯地认为人与人在这个社会上相处都是坦诚相待的,是一个“天下无贼”的世界。傻根在高原修建寺庙,与狼和睦相处,见到王丽有难时,也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而胡黎团伙是盗贼,为了能窃取别人的财产可以不惜手段,心狠手辣。此外,与傻根和胡黎团伙的极善极恶不同,警察与王薄王丽代表了一个正常人该有的正反两面,警察虽然恪尽职守,以抓捕盗贼为主要目的,但却对王薄、王丽保护傻根的行为表示欣赏;王薄、王丽的塑造也是如此,虽然他们积善行德,但讽刺的是他们的职业竟然是盗贼。这样的人物设置,表现了多元社会下的人与人的异同,具有强烈的隐喻意味。

(2)所指层面,即故事文本中的人物设置背后所存在的深层内涵。傻根的工作是修建寺庙,这本就是一件大善事。此外,傻根天真的认为世界上不会有那么多坏人,他像一个孩童,看待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傻根是“纯善”的代表,他相信这是一个“天下无贼”的世界。而胡黎的团伙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恶,如小叶心机颇重,善于献媚;胡黎为人狡猾,手段狠毒;胖子性格莽撞,行为凶残。“纯善与极恶”暗示着人性的对立面,这是一个巨大的冲突。而王薄与王丽对于傻根的保护,则是内心的自我救赎,他们虽然是盗贼,却依然在不断地寻找良知。王薄的死代表着两人的救赎,王丽的孕育则代表着两人的重生。警察虽然以抓捕盗贼为目标,但却同情王丽与王薄,表现出人性的善良。这两对关系中体现着情与理的矛盾,我们生而为人,同他们一样,一辈子都生活情与理之下,人无完人。

五、结语

《天下无贼》以盗贼为话题,电影遵循传统的戏剧式剧作结构,在起承转合之间叙述故事、铺成情节,处理主人公的各种矛盾关系。虽然是喜剧,但是其深层结构却向观众展示了人性的善与恶、情与理,通过冯小刚导演的“京式幽默”让观众在娱乐中反思,在欢笑中落泪。

猜你喜欢
马斯王丽团伙
黄伟芬:中国航天员的“女教头”
警惕团伙作案 远离非法荐股圈套
浅析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踏实
找出8名盗贼
“团伙”威力强过“团队”
没人当真的绑架案
团伙侵权中团伙的认定研究
不测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