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特色”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体系探索

2021-11-26 23:37陈未央,刘伟强,王毅
高教学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电子信息

陈未央,刘伟强,王毅

摘  要: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是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的一种面向科技强国战略、培养顶尖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定位于学术型博士与行业顶尖专业技术人才的结合,我国的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体系仍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方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在深入分析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文章从培养现状、特色分析、培养方案探讨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立足于明确培养目标、聚焦难点问题、突出行业特色,探索具有空天特色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关键词: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体系;“空天特色”;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2-0017-04

Abstract: Facing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China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China begins to training top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students through professional degree doctoral program. Because the system aims at the combination of academic and professions in industry, there are still many aspects worth studying. This work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straints in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related majors in NUAA, and focuses on study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difficult problems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via several aspects.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optimizing the system for training professional degree doctoral students with aero-astro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system for doctors; "aero-astro characteristics";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majors

2011年我國设置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1]。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2],从而开启了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改革的探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2017年16个新增高校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其中一员,自2018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类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当前,在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适逢追赶和超越世界航空航天强国的战略机遇期,我国迫切需要大批与航空航天领域交叉融合,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卓越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国内具有鲜明航空航天特色的电子信息卓越研究生人才培养基地,在深植国防基因、培养高质量航空航天科技领军人才等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重大责任。因此,探索具有“空天特色”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对巩固国防安全、增强国家科技和经济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专业学位博士培养现状

自2018年开始招收工程博士专业学位以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招收四届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经过四年的经验积累,通过与国内相关高校的走访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的专业学位培养都存在着相似的现状: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大都特色鲜明,但培养体系与工学博士趋同,未能充分体现培养特色;研究生的培养仍以大学为主,与企业缺乏深度合作;仍以课程和项目为主,与专业技术衔接不紧密等[3]。

(一)培养目标特色鲜明,培养体系体现不足

国家最新文件精神对工程博士的内涵要求为:为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领军人才的需求,为完善中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的以创新工程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学校、政府、企业“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为主线,以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类人才为目标的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2]。基于这一总体要求,国内相关高校都制定了特色鲜明的工程博士培养目标。作为以航空航天为主要特色的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20年修订了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提炼了特色鲜明的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专业博士结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化视野、组织才能、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事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培养目标已按照专业学位博士的要求进行了修订,但特色目标在培养体系中的体现仍严重不足。特别是很多高校在培养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仍未能明确区分专业博士和学术博士,具体体现在:(1)入学考核方式不统一,存在以面试为主、考核不全面的问题;(2)课程体系类似,专业博士培养仅增加了少量实践类课程;(3)考核方式不明确,如很多高校仍以学术型博士的毕业要求来要求专业类博士,包括成果形式、论文数量等要求都类似。因此,将特色鲜明的培养目标深入到培养体系的方方面面是进一步推进专业博士培养的重点。

(二)培养方案学术性强,工程特色体现不足

虽然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一样都讲求学术性和研究性,但是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更强调工程性[4]与实践性[5]。当前,火星探测、探月计划、大飞机等重大工程与解决其中复杂问题原始创新的需求迫切需要推进电子信息与航空航天领域融合、学术理论与工程实践交叉。然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虽然在培养环节中设立了专业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环节,但是还存在着学术与工程相對割裂的问题,造成人才竞争力不够突出,难以满足国家战略行业突破瓶颈的迫切需求。

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础,属于战略性产业之一,是国家工业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电子信息正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主导技术之一。当前,航空航天领域对电子信息人才需求旺盛,一大批电子信息领域人才正成为航空航天重大工程的核心技术骨干。

虽然当前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强调了行业和专业特色的融合,但是在培养环节的具体设置中还存在着与航空航天具体行业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使得培养的人才更为学术化,工程应用能力不足。

二、“空天特色”专业学位博士培养特色分析

这里首先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特色”培养目标为例,分析学校在特色专业学位博士培养过程中的改善和优化措施。航空航天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具有特殊性,不仅需要深厚的数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更需要科技强国的使命感、创新报国的责任感和献身国防的奉献精神。因此,该校根据“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定位,紧抓学校“空天特色”,坚持高起点选拔生源;紧扣专业学位博士“工程”内涵,坚持个性化制定培养方案;紧系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专业”需求,坚持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立足“空天特色”,坚持高起点选拔

根据“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定位和国家统一划拨的招生指标较少的实际情况,学校设定了“少而精”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案。通过“申请-审核-考核”制度面向具有“空天特色”的大型企业、重要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招生,除了一般博士申请要求外,特别要求申报者必须得到两名以上航空航天行业或者学科领域具有正高职称专家推荐。其他具有特色的审核条件还包括:(1)在其所在单位承担的电子信息类国家重大科研、重大工程等项目中担任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2)同等条件下,近五年主持电子信息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考生优先。

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目前已招生三年,共录取13人,录取学生职称均在副高及以上, 都是科研设计单位或国有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这充分体现了专业学位招生精益求精的出发点。

(二)紧扣“工程”内涵,坚持个性化培养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录取时可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中选择其一。培养方案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结合相关领域的重大、重点项目,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和校企导师组团队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由校内相应学科、专业点安排具有实践经验的研究生导师(以下简称校内导师)与企业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联合指导教师(以下简称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每位学生的培养方案在遵循学校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和企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与工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紧扣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科研重大项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建立培养质量标准。

(三)紧系“专业”需求,坚持重实践应用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工程博士教育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三大支点。实践是工程博士教育的灵魂,不同于培养学术型高层次人才的工学博士教育,工程博士教育是为企业培养实践型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实践性是工程博士教育题中应有之义[6]。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环节包含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两部分。针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类别特点和航空航天领域发展需求,按专业学位类别设置,在课程设置上体现本专业学位类别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培养环节上突出实践课程和专业实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专业学位博士更为侧重实践环节的培养。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由学生、导师和学院共同商议完成,灵活安排授课时间,并采取多样式的讲课方式。

三、“空天特色”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体系建设方案探索

(一)空天引领,构建科教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

基于前述分析,专业学位博士的培养应注重特色课程体系的完善。聚焦新时代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所应具备的“系统性、实践性、创新性”三大核心素质,构建“多大师引领、多学科融合、多能力交叉”的科教融合特色课程体系是学校近年来的建设重点,已形成了具有“空天特色”的博士课程体系。以“大师引航”前沿课程作为前端引领,邀请双聘院士、杰青、长江学者、行业总师、领军人才等大师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授课,旨在通过“大师大课”的形式,引导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了解学科前沿,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授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价值引领、科学精神、学科专业前沿进展等。整合电子信息与航空航天教学资源,建设“信息空天”融合专业课程,将雷达成像、电磁频谱、微波光子、通信网络等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与隐身战机、集群作战、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航空航天类专业课程相融合,建设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内涵的电子信息特色专业课程。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与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学术工程”交叉实践课程。深入“空天”行业研发机构,以国家重大科研、重大工程等项目为载体,校内外导师合作指导开展工程实践。

与此同时,课程体系的建立还应进一步注重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教师为纽带,实现信息空天学科互融、学术工程实践交叉,从而反哺提升课程教学。通过多维深度贯通式课程结构设计,该校初步建设了信息空天与学术工程交叉融合的特色课程。

(二)资源优化,打造产学融合的协同育人平台

因为专业学位博士往往具有校企联合身份,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建立和利用产学协同育人平台。以创新创业实践为牵引,依托科教融合特色课程体系,在优化已有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和国际学科创新联合实验室等优质平台资源的基础上,针对专业学位博士的培养,学校打造了“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与实战并举,国内与国外联合”的产学融合多层协同育人平台。依托各类重点实验室和相关重大科研项目,建立各类主题创新区、科创、实验和竞赛平台;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研究生工作站,以企业实际工程为背景,提升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依托海外高校联合共建平台,推动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国外高校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对接,扩宽学生工程思考视域和能力。

这些平台的建立与优化一方面提升了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国际合作,另一方面通过深度产学融合能够促进专业学位博士的培养,为其在产学合作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平台支撑。以“理论-实践-创新-实战”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用理论研究促进工程实践,由创新成果推动实战演练,再以工程应用激发学术创新。一方面充分发挥科创、基金、竞赛、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研究生工作站等国内平台优势,另一方面借助加入各类国际创新平台,促进学生学术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循环递进式提升。通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重大项目的实战,增加能力培养的“挑战度”;强调“空天”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提升“高阶性”和“创新性”。

(三)三侧合力,组建多元融合的联合指导团队

相比较于学术型博士的导师侧重于学术研究不同,专业学位博士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更高,单独由学校方指派博士生导师往往是不够的。以国家重大工程研发需求和学科前沿问题为牵引,学校、企业和国外高校应三侧合力,组建“多学科融合、学术工程交叉、国内外协作”的多元联合指导团队,实施校内跨学科、校企双导师、校际多元化联合的指导模式,对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进行工程化、创新型协同指导,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学校应强化各学科的优势资源,以科研合作为契机,跨学科校内联合指导研究生,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联合指导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其解决跨学科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以该校电子信息学科为例,应以前沿问题和航空航天领域研发需求为牵引,联手行业领军企业,聘请行业型号总师等专业突出人才,校企联合参与研究生培养,指导研究生从重要工程项目中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创新研究,产出学术成果,再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将国际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遴选具有航空航天行业优势以及学术与工程交叉培养体系示范的海外特色高校,以短期互访、联合培养以及科研合作等多元化方式实施国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模式。

(四)多措并举,制定有序完善的培养长效机制

由于专业学位博士的招生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因此其管理模式也为招生单位带来了挑战。规范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制定有序完善的培养长效机制,使研究生具备良好有序的培养环境,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发挥指导作用。以该校为例,初步形成了校-院-企业-课程群-导师组五级管理机制,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实践环节的质量要求清晰明确。在教学管理全过程的规范化方面,目前已印发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相关管理制度文件十余份,围绕航空航天特色形成了有针对性、系统全面、规范严格的制度体系。

在培养过程的规范管理方面,制定《招收攻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课程教学、课程考核、专业实践、论文评阅、论文抽查、毕业答辩等相关工作规范。在培养质量提升方面,以知识基础和工程能力强化拓宽为目标,以形成个性化培养方案为核心,与时俱进修订《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国家关于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创新成果要求标准进行更新,制定《博士学位论文预评审实施办法》等,加强培养质量控制。在研究生导师工作方面,制订《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实施细则》《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动态管理办法》,并通过制订《研究生教学督导小组工作条例》,加强对校内外导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的引导。基于学术型硕士管理规范文件的修正与优化,可以有效地保证专业型博士研究生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引入实践培养特色,能够在尽量减少工作量的前提条件下完善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体系,更快实现培养目标。

三、结束语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最高层次,而专业学位博士因为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對我国科技发展的贡献作用更为突出,也因此其培养体系的建设更为重要。因为专业型博士的培养直接与科技行业相关,对其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更应因专业来区分、因行业来区分。我国专业学位博士是随着国家科技发展客观需求而来的,因此对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应把握理论为基础、聚焦前沿、结合产业、突破创新的原则,在培养中重点突出对我国科技前沿的正面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Z].2011.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说明的通知[Z].2018.

[3]汪志强.我国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68-77.

[4]王继成,张福军,栾旭.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6-7.

[5]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0(5):49-52.

[6]吴卓平,孟秀丽,杨连生.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工程博士教育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8):46-50.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电子信息
四张榜单“揭秘”电子信息百强浙企
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1%
第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奖 (按获奖类别、企业音序排列)
今年前五个月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利润双增长
1-5月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9.4%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985”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比分析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