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众创空间协同育人实践探索

2021-11-26 11:27范春凤,龚克,李存,仓玉萍,郭建涛
高教学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协同育人新工科

范春凤,龚克,李存,仓玉萍,郭建涛

摘  要:高校众创空间具有人才资源、企业资源及教学科研设备等优势,发挥其协同育人功能,对于实现高校新工科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信阳师范学院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南湖创星”创新创业平台,通过构建激励保障机制、校企合作共建师资、打造线上线下创新课程资源、多渠道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设置新工科创新实验班等方式,挖掘众创空间协同育人潜力,对于地方高校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众创空间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工科;众创空间;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2-0050-04

Abstract: The maker spac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gives full play to its cooperative education function with its strengths, such as talent resources, enterprise resources and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equipment and so forth.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goal of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makes full use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Nanhu Chuang Xing", a national maker space, and a number of ways to tap maker space's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such as to construct teaching guarantee and stimulation mechanism, to build a community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 to develop innovative online and offline curriculum resources, to conduct training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 and to set up emerging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classes. All of these can work as reference for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explore the new talents training mode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maker space,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maker space; cooperative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傳统工科类专业由于教学内容陈旧单一,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较少,缺乏实践和实战训练的场所和条件,不能紧跟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和行业需求,亟待改革和创新传统的专业模式。适应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的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开辟新路径和新平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1]。有的高校通过专业整合,师资队伍合并开设新工科专业,有的高校整合全校之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新工科建设,有的高校通过搭建工程教育实践平台来完成新工科建设。高校众创空间作为一个共享型实践人才培养平台,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设备资源,具备许多在孵化的和已成长壮大的企业资源,自带有参与的企业和高校人才资源。高校众创空间平台既可以提升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又能为新工科建设铺路搭台[2]。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共享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创新[3]。新工科建设过程中,众创空间协同育人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共享资源优势,加速众创空间升级转型;另一方面协同育人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调整,顺应国家战略发展和产业需求,能够实现共赢。本文以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创星”众创空间为例,探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众创空间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新机制。

一、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众创的寓意是万众一心,共同创业。众创空间顾名思义就是实现大众创新创业的服务载体,已成为新型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4]。2015年1月,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号召下,众创空间平台开始在国内广泛搭建并投入应用[5]。每年的政府工作会议上也都强调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充分利用各高校现有教学和科研资源优势,自主搭建众创空间实践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国建成13206家众创空间,其中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的众创空间高达967家。

近几年,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投身到建设众创空间的浪潮中去。高校众创空间凭借人才、设备、场地等资源优势,加速了科教融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搭建了一个优秀的创新创业平台。但是国内众创空间的发展速度较快,众创空间的建设也处于摸索阶段,一些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不够明确,硬件设施基础相对薄弱,创业企业的成活率不高,生命力不强,众创空间更多地成为一个摆设,平台的优势和教育作用都没有凸显出来。2018年科技部取消了42家国家已经备案的众创空间[6]。2019年国家第一次将众创空间纳入新的管理体系。在新的管理办法中,平台的孵化机构及从业人员都将面临着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甚至于一些众创空间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众创空间的管理更加规范了,目标要求就更加高了,必须满足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才能保证生存和发展。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为了发展新型工科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在全省建设了50多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布局在不同类型的高校,建设一大批满足工科大学生万人实习计划的实践培养平台,同时要求建设的实践培养平台应能够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为一体。众创空间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培养平台既能满足实践实习的需求,又能集教育、培训和研究于一体,使高校新工科建设找到了新的路径和新的平台。

二、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設历程

2017年2月,天大行动、复旦共识和北京指南开辟了新工科建设的新征程和新起点,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着手新工科建设。2021年教育部全面推进“四新”学科建设,新工科建设又是重中之重。新工科建设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全国各大高校开始响应教育部号召轰轰烈烈地开展新工科建设,积极踊跃地提出适合自己办学特色的新工科人才建设方案。例如吹响新工科建设号角的天津大学,2020年提出新工科建设方案2.0;2020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哈工大新工科‘Π型方案”,在培养出全国第一批优秀新工科人才的背景下向全国高校分享了多年来的卓越实践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的“新工科F计划”提出了著名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公式,此举为广东区域的新工科建设树立了标杆;2019年底电子科技大学别出心裁地提出“New E”新工科建设方案,并与腾讯公司建立新工科建设合作备忘录;2019年复旦大学新增能够贯通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新工科试验班;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支持省内不同类型的高校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发展新工科建设,建立了600余门次新工科课程,筹建了许多能够运用于仿真实验教学的虚拟实验室,在理工科院校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产业学院。河南省实力较强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及一些典型的工科院校如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在新工科建设方面都走在了前列,都拥有国家级新工科建设项目。

综上所述,全国各大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各有侧重点,但大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校内新工科教师和企业导师等双导师指导,依托搭建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如校企合作平台、书院制、综合性学院制、开放性实验工程中心等培养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信阳师范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将结合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新工科建设途径。但由于学校地域偏远、师范特色、工科专业相对较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单纯依靠专业设置等手段加快新工科建设进度不切实际。结合众创空间平台与新工科的建设目标,促进二者的协同育人更具有现实意义。信阳师范学院在创新创业育人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2009年,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落地运行。2010年,机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挂牌成立。2011年,校企合作实验室-因仑工作室投入使用。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信阳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顺利组建成立。2015年12月,“南湖创星”众创空间在孵化园的基础上成立,同时获批为省级众创空间。2017年12月,“南湖创星”升级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南湖创星”众创空间平台在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当地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快产教结合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发挥众创空间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探索一条适合学校特色的新工科协同育人培养新路径更加高效务实。

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众创空间协同育人实践

众创空间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为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以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创星”为例,首先,高校师生对众创空间的认知度不够,部分师生片面地认为耽误科研工作和学习,参与积极性不高。其次,学校人才培养环节忽视了众创空间平台上的创业导师和创业课程的教育功效,创业导师队伍配置不合理,平台课程资源开设形同虚设。再次,众创空间的平台实验资源浪费闲置较多,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最后,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只有一些特定专业的少部分老师和学生参与,学科交叉融合较少,缺乏活力。学校人才培养与众创空间结合不够紧密,高校众创空间的平台优势和活力没有被激发出来,新工科背景下众创空间的协同育人需进一步探索。

(一)构建协同育人的激励保障机制

信阳师范学院非常重视育人模式改革和创新,2021年6月学校通过多方考察、交流和学习,提出了具有信阳师范学院特色的书院制育人模式。书院制育人模式从人才培养方式、结构组织、协同育人、硬件设施、思想政治等方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和探索,整体目标就是顺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培养全新的、全面的高等教育人才。

新工科建设是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抓住了书院制育人的精髓,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创星”众创空间平台作为一个优秀平台,除了开展创业设计、模拟、实践及实训等服务外,开始以新工科建设目标为导向不断构建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首先,科学制定协同育人培养方案,在专业的课程教育中特别地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增设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学分和创新课程学分,探索基于众创空间平台开展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培养方案,实现平台的协同育人功能。其次,探索建立保障机制的新举措,设法调动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成绩纳入到综合测评和年度评先评优中去,例如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创新大赛等获得成效的都可以适当加分。对于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以及积极对接企业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教师,学校认定众创空间平台上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量,并对创业导师外出学习培训,创新创业交流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和补助。尤其是在教师个人职称晋升上为平台科技人员开辟专项通道,通过学校招生就业处设置科技型教师晋升岗位。目前,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创星”众创空间拥有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任校内创业导师近30位,每年约有几百人参与到众创空间平台的实践中来,平台协同育人效果越来越显著。

(二)校企合作共建师资

众创空间平台师资建设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互学习,共成长”的共建模式。首先,众创空间平台实行创业导师选聘制,选聘工程实践能力强,创业热情高的老师加入到创业导师队伍中。队伍中的创业导师每五年聘期内应抽出不少于半年的时间参与到企业或者工程一线进行实践,新入职的新工科教师应该实践满期后再上岗工作。聘请知名的企业专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等作为创业导师,常驻平台指导学生和相关老师开展实践活动。其次,加强对外交流,老师“走出去”,专家“请进来”。“走出去”学习是指通过海内外培训及科技特派员等渠道,推动已聘用的教师直接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工程能力。“请进来”指导,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平台师生作技术指导报告,在校师生共同学习企业工程实践经验。再次,平台注重“互学习,共成长”,通过校企合作支持校内创业导师及企业创业导师协同开展科研与教学,共同指导学生实践,要求平台的新工科学生应有不少于一年的企业实践经验,在工程实践中实现共同学习成长。

(三)创建线上线下创新课程资源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应树立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服务意识[7],吸收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工程教育教学理念[8]。高校可以协同众创空间平台中的在孵企业和在孵创业团队,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与产业需求,修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国际工程教育理念(CDIO)营造工程教育环境,合理开发创新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建设规划切实融入到高校众创空间的顶层设计中。

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创星”众创空间积极探索创新课程资源建设,力争发挥创新实践平台的教育功能。首先,修订培养方案面向全校不同专业开设公共选修课例如《创新创业大讲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其次,聘请平台创业导师和企业工程师等开设线上线下学习课程,要求每位导师至少开设一门专业性学习课程。然后,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加速线上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建设,加快慕课(MOOC)建设效率等,并对已建设的课程资源给予资助和奖励。同时,改革育人模式,合理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9]。最后,在众创空间平台的开放实验室中引入上海因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因仑学院“3+1”工程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4.0、嵌入式、AI等新兴技术发展为背景,通过在线课程、创新实验平台,高级创客训练套件等实训课程培养学生技能,校内校外合力联动建设新工科课程加速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

(四)多渠道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实践

为了使众创空间推动新工科建设,多渠道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实践。首先是项目实践式演练,通过项目式课程设计、工科生的毕业设计、大二学期的金工实习、创新实验、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等环节进行实战演习。然后是“以赛促学,以学促用”选拔式历练,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通过竞赛驱动学生有目标地深度学习,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潜能,切实训练实践能力。还有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与企业同进步,与产业需求同步,以订单项目实践的方式培养新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每年会不定期选拔优秀学生提前进入公司实习或者参与平台企业的横向项目,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制定平台项目实训计划,真正做到产学融合。

(五)开设新工科创新实验班

为了解决众創空间育人平台学科交叉融合较少,不适应新工科建设目标的现状,众创空间育人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新工科创新实验班。新工科创新实验班采取选拔机制,每年在开学初期通过众创空间育人平台面向全校不同专业学生选拔考试,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选拔全面优秀的学生,或者在工科专业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技术、机械设计、智能控制等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组建创新实验班,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更快地适应产业需求。同时,新工科创新实验班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实践。通过实践学习项目演练,通过各项电子设计大赛的历练,通过订单式项目培养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四、众创空间协同育人实践成效

2017年12月,“南湖创星”众创空间成为豫南第一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019年8月,信阳师范学院入选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截至2021年4月,“南湖创星”众创空间平台在孵企业31家,平台在孵创业团队79家。平台创新创业人才代表信阳启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志恒获得信阳市浉河区十大杰出青年荣誉,平台培养的新工科人才已有数百名分布在深圳、广州、上海、苏州、郑州等地的电子设计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众创空间平台创业导师增至30余位,涉及不同领域的企业专家和全校不同工科专业的老师。近五年来,“南湖创星”众创空间平台培养的学生工程教育成果显著,拥有两百多项省级及以上竞赛活动中获得的奖项,自主申请近50项国家级专利并获得授权。平台大学生总共获批约30余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项目,获得项目资助50余万元。在校的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申请中成功申请近60项,同时项目获得科研基金资助近10万元。此外,平台有12名教师成为企业科技副总或者科技顾问,如龚克老师、王鹏老师等。平台有6名教师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公司,例如余大庆老师、张昆老师、彭春梅老师等。平台开设了不同方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公选课、限选课、慕课(MOOC)等线上线下课程。众创空间协同育人产学研结合,在培训、教育、科研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为培养具有多学科、宽视野的新工科人才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五、结束语

众创空间平台协同育人模式和新工科教育相结合,一方面继承了众创空间平台的优质资源,充分地发挥了平台的教育、培训和研究优势,为新工科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另一方面为众创空间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众创空间的升级转型,促进了新工科人才教育与众创空间平台的深度合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找到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胡波,冯辉,韩伟力,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7(2):20-27+2.

[2]李猛,李琳,王家忠,等.基于新工科和“双创”两翼驱动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55-61.

[3]王欣,周晓杰,黑龙.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1):80-82.

[4]魏伟华.众创时代高校创客空间建设的思考[J].教育评论,2017(3):76-80.

[5]姜福佳,王烜,姜国权,等.高校“众创空间”发展体系构建与实践——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众创空间”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4):58-60.

[6]吴刚,薛浩.高校众创空间制度“碎片化”问题及其对策——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20(5):76-82.

[7]刘立柱,汤卉,康福伟,等.OBE理念下材料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J].高教学刊,2019(10):36-38.

[8]张磊,王辉,冯文龙,等.EC-CDIO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74(1):202-206.

[9]冯鸿,于敏章,岳云华,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5):30-32.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协同育人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