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印象管理的表现、成因及引导措施

2021-11-26 11:27施卫强
高教学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辅导员

施卫强

摘  要:大学生在青春期都比较注重外在形象和内在呈现,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向外界呈现自身最优形象。各类网络平台如微信、QQ、微博等是大学生进行网络印象管理的主渠道。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去探索当今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印象管理时的表现,发现存在标签化展现、个性化展现和选择性展现的特点,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个体展现的强烈意愿、个体自信的网络构建和注重角色的自我保护。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关注中给予回应,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在鼓励中给予建议,把理讲进学生的大脑里;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把经验融入自己的骨子里,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关键词:印象管理;辅导员;引导措施;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2-0088-04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often pay more attention to external image and internal presentation in adolescence, hoping to present their best impression to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All kinds of network platforms such as WeChat, QQ and micro-blog are the main channel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manage their network impres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counselo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network impression management,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characteristics of label display, personalized display and selective display. The reasons for these phenomena are the strong willing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individual self-confidence and the self-emphasis on role protection. As college counselors, they should respond to their concerns and put their words in the students' hearts, give suggestions in encouragement and put theory into the students' minds; find problems in observation and integrate experience into their own bones.

Keywords: impression management; the perspective of counselors; guiding measures; network platform

几乎每个人都会注重自身外在形象,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外界,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印象管理。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而言,及时有效的印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相比起以前只能通过穿着打扮或社交活动等外在、直接的体现方式而言,现如今可以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和便捷手段来进行印象管理。但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外表长相、特长技能、交际范围等多种因素,导致在进行网络印象管理时会呈现出许多差异。学术界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印象管理研究不是很多,且较集中在大学生面试过程中的印象管理或人际交往间的印象管理。近几年,由于微信的普及,有部分学者也从印象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这些研究都为更好地了解当今青年的成长特点打下了基础。由于大学生对网络自媒体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研究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自我呈现将会非常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日常育人工作的开展。高校辅导员作为青年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与广大大学生有着紧密联系,能在日常了解的基础上较容易地观察到大学生的各类网络动态。为了有助于高校辅导员更好地把握当今大学生的成长特点,进一步拓宽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受力点,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研究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印象管理的表现和成因,以期能够帮助高校辅导员更好地、有效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合理教育和有效引导。

一、研究综述

早在20世纪50年代,Evring Goffman就提出了印象管理的概念,他认为印象管理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印象的过程[1]。Jones和Pittman认为印象管理就是人们以自己期望的方式来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2]。由于国外对印象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从Evring Goffman提出印象管理概念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外学者不断丰富印象管理的研究视角,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组织学等视角按照群体分类进行相关研究,其中还有一些国外学者通过建立模型来探讨印象管理的成分组成等。例如Leary和Kowalski在研究中提出了双成分模型(two-component model),认为印象管理包含印象动机和印象构建两个不连续的成分[3]。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上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出现了此类研究,在近30年的研究中,国内有了一定的文献积累,但相对国外来说,研究领域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求职面试、人力资源等方面,代表性的文献如周春男和崔丽娟探讨了印象管理在面试中的作用机制。他们发现,面试评价只分析出一个因素即总体印象,招聘者对印象管理策略的知觉具有匹配性[4]。刘廷华和龚玲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对印象管理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提出要充分地利用印象管理积极的一面,盡可能地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5]。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自媒体平台的逐渐丰富,国内学者也开始从网络社交的视角对印象管理进行研究。黄含韵对5个地区1549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发现青少年通常会使用自我宣传、迎合、操控和伤害控制这四种印象管理策略,且社交媒体沉迷者往往擅长利用社交媒体操控其自我形象[6]。刘砚议专门对微信朋友圈中的印象管理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强关系为主的朋友圈,用户印象管理较弱且有“后台行为前台化”现象;弱关系为主的朋友圈,功能支持能有助于用户进行“后台行为前台化”理想化的印象管理[7]。叶卉在对90后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的自我呈现进行研究时,也指出社交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展示学生自我呈现的平台,也增加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渠道[8]。从已有研究来看,大多侧重于印象管理的策略构建,而对于印象管理的内涵、成因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其次,对于大学生的印象管理研究则较多集中在求职面试方面,对于大学生的网络印象管理研究则是近两年才有所增加,但总数仍然较少。另外,在对大学生网络印象管理的研究中,大多是从宏观的视角去分析,还没有从辅导员的视角去探讨大学生的网络印象管理。本文正是基于这些研究,尝试从辅导员的视角去探讨大学生网络印象管理的表现、成因和引导措施,以期为高校辅导员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打开新的视角。

二、大学生网络印象管理的表现

(一)标签化展现

我们平时在说到某个人时,都可能会用某些词语或能够展现其形象的短语来进行形容,比如:女神、高富帅、学霸、吃货、健身达人、旅行达人等。这种标签化的大众叫法虽不能完全体现出个体的个性特点,但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个体的部分特征。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印象管理时也非常容易出现标签化的现象。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被定义为“吃货”的同学,在日常的网络呈现中会有较多与美食相关的信息;又如在日常生活中被称为“健身达人”的同学,在日常的网络呈现中会有许多与健身相关的信息。类似的还有“学霸”“宠物控”等多种被大学生用来日常称呼的标签。为了让自己的形象符合外界对自己的预期或是想通过一定的网络印象管理来改变自身在外界的印象,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印象管理时往往都会用到“标签化”的展现方法。通过几个标签让自身具有某种外界看似存在的特质,从而达到自己进行印象管理的目的。

(二)个性化展现

个性化展现就是在进行网络印象管理时充分展示个体的个性从而吸引外界的关注,以达到增强自身影响力的目的。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印象管理时深知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个性化的展现方式也经常可以见到。例如有些同学在日常的网络呈现中总是以“幽默”或“搞笑”的方式进行表达,以致使其成为朋友圈中的开心果;还有些同学总是以消极化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观点和看法,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表达风格和网络印象。由于网络表达的无序化,大学生的表达意识极易受到干扰,所以也极容易出现“恶搞”“泄愤”“语言低俗”等不良的个性化展现。例如某大学生为了增加自身社交媒体的关注度和好友数,通过发布“大尺度照片”和发表过激言论等方式来进行个性化展现,虽然短时间内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但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某些学生在这种错误范式的影响下,也会尝试通过类似的方法去进行个性展现从而进行另类的网络印象管理。

(三)选择性展现

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印象管理时有着多种方式和途径,为了更加有效和更具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的网络印象管理,大学生群体会选择适合其自身的最佳方式。例如有些同学会选择在微信上分享生活动态,在QQ上进行兴趣表达,在微博上进行自我展现。也有些同学则是利用微博分享生活动态,在微信上转发必要的内容。可见,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印象管理时,对于网络平台都是有选择性的。其次,根据所分享的动态或者发布的内容,大学生群体也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可见范围。例如过于私人的动态可能仅限关系特别好的好友可见,觉得不符合自身形象的言论往往也会屏蔽例如老师、家长在内的长辈角色。当然,之所以会采取选择性地展现,想必也是考虑到网络群体的复杂性和自身角色的多样性。

三、大学生网络印象管理的成因

(一)个性展现的强烈需求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成长期,具有强烈的自我展现意愿。由于对网络的依赖性,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被网络所占据,加之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互方式,大学生利用网络来进行印象管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为了能充分展示自身的所学所知、所闻所见,或是所喜所爱,从而让自身的个性特征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得到快速地传播,大部分大学生都会通过网络来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自我展示,通过所展现的事物本身来进行自身印象的构建。

(二)个体自信的网络构建

社交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量和多向交流的互动模式,让大学生群体在进行网络印象管理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与面对面单向的交流模式相比,社交网络的互动性能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个体性格当中外向一面的形成与扩大,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与他人交流的机会[8]。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印象管理时,往往拥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和反应周期,加之便利的网络表达途径,非常有助于大学生群体进行自信和积极的网络印象呈现。从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表达方式来看,状态的文字雕琢、美图的精心打磨、分享内容的再三斟酌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极力呈现出自己的最优形象,而整个印象构建的过程无形中也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信心。

(三)注重角色的自我保护

网络世界具有宽泛性和自由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未知性和危险性的特征,大部分大学生都知晓这一点。因此,在进行自我网络印象构建时,大部分大学生都会考虑到如何保护自己。在进行网络表达或互动时,大学生往往会根据受众对象或交际对象的不同来进行调整和改变。例如在与关系较好的朋友互动时往往会不设任何防线,以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而在与家长、老师等长辈互动的过程中往往又会表现出谦逊、言少、顺从等特点;在与陌生人或关系不熟的朋友交际过程中,又会呈现出谨慎、多疑的特点。由此可见,大学生会根据交际角色的变化和受众层面的不一进行灵活调整。这也就不难解释部分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发表动态时会通过选择设置各种可见模式来进行自我印象管理的分类。

四、大学生网络印象管理中的辅导员引导之策

辅导员由于其工作的性质,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正因为如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了解到很多学生的网络动态,也能够直观地看出学生在各类网络平台上进行印象管理的痕迹和过程。

(一)在关注中给予回应,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

要想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对学生的各类动态进行实时关注。而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印象管理时往往都带有强烈的印象动机,以期得到外界的回应和认可。因此,辅导员可以利用好这个机会,通过利用网络表达的亲近感和便捷性,在关注中给予学生恰当地回应,与学生进行适时的互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这样既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进行网络印象管理的目的,也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对辅导员真正地打开心门。

(二)在鼓励中给予建议,把理讲进学生的大脑里

针对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印象管理,除了在网络上给予关注和回应外,作为辅导员,还要将网络关注与现实引导相结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由于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和即时性,加之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意识相对薄弱,极容易出现跟风转发不实信息或被不良信息诱导的情况。如何让学生既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合理地自我展现,又做到不被“利用”。这就需要辅导员在鼓励中给予合理的建议,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及时合理的引导,特别是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要给予学生明确、及时的指导,要把理讲进学生的大脑里。例如有些同学对时事比较关注,对于许多即时性的新闻事件都会进行转发或进行点评,以期展现出符合其性格特征的形象。但对于新闻事件的真假程度和自我评价的理性程度很多学生还都无法较好地把握,会经常出现“无辜转发”或“跟风点评”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辅导员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要告知其相关问题的真实性和严重性,更要引导其辩证、客观、理性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三)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把经验融入自己的骨子里

学生在通过网络进行印象管理时,无意间会透露出看似普通但又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通过学生的关注热点和动态分享可以大致判断出该生的兴趣所在和当时的情绪状态,通过学生间的互动情况也可以大致判断出学生间的人际网络的分布和强弱,甚至可以通过其动态的更新频次和时间节点来大致判断其日常的生活作息等。单從大学生的网络印象管理情况来看,就可以发现很多对辅导员日常工作开展有利的信息,因此为了使日常工作的效率更高、育人效果更加明显,辅导员应多从学生的细节处入手,多观察、多总结、多提炼,通过科学合理地分析找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真正把育人经验融入到自己的骨子里。

五、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探索和总结当今大学生群体的成长规律和成长特点,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去探讨了大学生网络印象管理的表现、成因及引导措施。研究发现大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辅导员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常规教学模式下有限开放型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网络平台下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