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革命:基于数字媒体技术视角的听觉新图景

2021-11-27 00:30汤天甜
视听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音频用户

汤天甜 裴 奇

传播技术的每一次演进,都与人类信息获取的需求息息相关。从传统媒体到移动自媒体,数字媒体技术在重塑视听图景的基础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及社会交往方式。2020年10月12日,第八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现场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扩大至9.4亿,其中,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01亿,网络音频的用户使用率为29.3%,用户规模为2.75亿,[1]体现出了视听行业强大的内生增长能力。在当下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浪潮下,“声音”作为一种资源已逐渐走向更泛在的公共领域,未来,以场景唤醒、情感沉浸为代表的音频感知革命或将作为“耳朵经济”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一、场景唤醒:个体与位置的沉浸感营造

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构成SoL-oMo(Social、Local、Mobile)场景的五种技术力量中,尤其强调了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的重要性,SoLoMo场景是基于位置的服务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在视听领域的创新性升级。[2]在此趋势下,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在应用场景中通过精准定位构筑了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如高德地图在导航功能的基础上,推出了“搜周边”等空间性的服务功能,且正积极尝试在具体的场景中挖掘个体与位置之间的商业价值。正如阿里巴巴CEO张勇在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所言:“地理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底层的框架,它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音频领域,并通过导航定位、数字地图、智能推送等方式,完成了智能终端、用户位置与移动应用的连接,衍生出“耳朵经济”等数字化的产业价值,借用西方学者雷蒙德·默里·谢弗的提法,“声音景观”(Soundscape)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一)时间与空间适配,唤醒音频使用新场景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指出,“耳朵经济”在数字技术的助推下,不断地释放新的再生势能,加速成长的音频应用场景已成为当前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3]无论是移动场景还是虚拟场景,人们在其中的感受都是基于实时所处的时空环境,在当前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音频用户的在线需求呈现出大规模增长的趋势,万物乘“云”而上,音频领域内“云”直播、“云”收听等新节目形态不断涌现。如荔枝音频社区将舞台搬上互联网平台,成功举办了在线音频行业第一个“云盛典”,并邀请了人气主播、影视剧配音员等声音艺人,“不见面只听音”的娱乐体验模式深受大众喜爱,这种时空融合一体的音频场景,正在成为用户阅听的新增长点。

(二)沉浸与在场联结,创新用户感知新模式

身体是知觉与环境互动的中介,智能技术在延伸“眼”“手”“耳”等身体感知能力的同时,也为音频行业全场景、全方位、全感官的传播模式打开了入口。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音频应用已进入快车道发展,VR、AI等对于场景的“真实复现”及其第一人称的视角为用户体验创造了超真实的临场感(Tele-existence)。2019年数博会的人气展区“凯叔讲故事”,即是利用智能新技术打造出居家、出行、户外等各个空间的微缩场景,凭借不同主题下的“声音”魅力,为人们营造了浓厚的沉浸式体验的展览氛围。可见,赋能全场景生态,是音频内容创新的一个大胆尝试,目前各大音频机构正以用户的体验感为落点,以现实生活和移动时空为强连接点,在不同场景下尝试建立起身体与声音的融合感知系统。

二、认同激发:传者与受者的交互性陪伴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音频媒体与用户间的传受关系在技术的去中心化趋势下得以重构,两者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反馈和互动,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协作状态。认同激发的内核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如果说听觉图景的上半场是情感的勾连,那么,发展到下半场则更多的是一种交互性的陪伴。

(一)小众细分,激发“耳朵经济”的显性需求

网络音频用户规模的扩大显示出传统的“面对面”式的交流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信息需求,而“点对点”式的信息服务形态正精准链接着用户在各个层面的现实需求。音频行业也不例外,2020年5月17日,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以“把电影说给视障朋友听”为宗旨,开展文化公益活动,利用声音对电影画面的“再加工”,为视力障碍人群呈现了完美的“视听”盛宴,此外,荔枝还在音频直播版块上设置了包括助眠、情感、音乐、有声书等类型的直播区域,专注于推送优质直播,为用户获取个性精品内容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吸引并集聚了大量高端人群。

(二)信息互动,增强传受双方的情感共鸣

用耳朵代替眼睛,正成为一种新的阅读习惯,荔枝创始人兼CEO赖奕龙认为,声音是湿的,图文是干的。[4]听觉性媒介环境中信息的生成是在互动中被唤起的,声音更擅长传递情感,相比视觉感知高效的叙事性,“声音—听觉”感知具有的强大情感唤起功能。2017年,第五代微软“小冰”与湖南电台893汽车音乐广播、河北综合广播《今日十万+》节目、FM98.2北京青年广播等媒介机构达成合作,作为“电台主持人”,微软“小冰”通过筛选当下的热点事件与话题,灵活改变节目内容以迎合用户兴趣,并依托先进的情感计算框架与高级交互感官,在节目中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与用户进行即时交流,充分实现了与用户的心灵沟通。可见,音频平台的伴随性、情感性与私密性等特征,使得声音的传播更具温度和力量,用户与平台之间更易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其作用于情感、情绪和关系认同的信息成分恰恰是互联网时代激活和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三)渠道延伸,拓展音频用户的社交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社交关系链上的每一个用户都成了热点内容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对使用者而言,“音频+”不再仅仅是一个信息获取的渠道,更是一个表达平台、一种社交方式。用户与主播可通过即时语音的方式进行交流,用户既可倾听,也可与主播就一个共同话题展开互动交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音频媒体在“声音社交”领域布局,如荔枝在直播间里特别设置了与主播交流互动的聊天区域,且可实现即时打赏,为用户参与直播过程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依托高晓松作为KOL(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其制作传播的《晓松奇谈》《矮大紧指北》《晓说》等音频节目迅速扩散,在喜马拉雅、蜻蜓FM等平台获得千万人次收听量,凝聚成围绕高晓松个人IP的知识社群。目前,音频行业正积极建设以人为核心的互动社交网络场所,推动生产者与其粉丝群体进行准社会交往,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实现在物理、虚拟时空中社交关系的强互动传播。

三、内容深耕:线上与线下的同构性融合

近年来,包括喜马拉雅在内的移动付费音频平台的迅速崛起充分说明了优质内容对于音频行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对于正在“耳朵经济”领域内探索的音频机构来说,能否为用户提供独特且上乘的使用体验将直接决定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精准定位用户,避免同质化内容,用差异化产品追逐细分市场,获得使用黏度高、付费意愿高、平台忠诚度高的长期用户,是未来音频平台竞争取胜的重要路径。

(一)内容为王是基于知识付费的深层逻辑

优质内容是平台流量的引擎,而优质“声产者”是优质内容的保障。喜马拉雅独家上线的“美声图书馆”,邀请了百位央视及省级卫视主持人参与朗读美文给青少年儿童听,“美声+美文”的结合,使之能够快速在音频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已达392亿元,51.9%的用户认为知识付费平台中的广告和无效信息推送过多,有49.5%的用户认为平台专业度不高、实用性不强;艾媒咨询数据也显示,为了获得更好的听觉体验,有近六成的网络用户对音频内容有明确的付费意愿。[5]因此,音频媒介可将营销重点放在内容服务层面,将知识付费作为“耳朵经济”流量变现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各大音频平台正积极探索内容制作的多元模式,如喜马拉雅和蜻蜓FM即将重点放置于头部专业团队制作以及内容付费产品开发的PGC模式,荔枝则重点关注UGC模式,抓取用户自主生产与加工的优质内容,激发潜在用户群的创作热情。由此可见,无论是付费音频内容的崛起,还是有声书的涌现,音频行业只有积极推动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通过开发优质内容不断提升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才能拥有占据市场头部区位的竞争力。

(二)音频媒体与互联网的“宽”融合,成为音频行业“广播+”跨界的新议题

提到“媒介融合”,人们往往把它窄化地理解为是媒介与媒介之间的融汇整合,殊不知,媒介融合的内在逻辑其实是以媒介的连接性为基础逻辑的跨行业“宽融合”。[6]具体到音频媒体的“宽融合”,即是指跨领域、跨行业的资源链接,音频平台与教育、旅游、餐饮等不同平台的联合,在激活、整合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内容与服务的精准对接。2020年8月1日,上海、延安、铜川、盐城四地电台与各地革命纪念馆携手阿基米德共同打造了“红色故事联盟”。以盐城为例,阿基米德深入挖掘盐城这座城市的红色印记,呈现出红色盐城有声地图、专题H5集成推荐等不同形式,传播了红色历史中的铁军精神,是一次新媒体融合技术创新的突破性尝试。与此同时,音频线下产业的融合也在不断推进,2020年5月4日,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企业联合会与喜马拉雅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全面构建360度的“有声南京路”,融合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消费行为,让上海南京路实现购物与文化跨界融合的新兴消费模式。种种趋势表明,随着互联网的衍生价值和产业融合的深入推进,音频行业也将以内容深耕为基础从沉浸、智能、交互等维度寻求突破,迎接融媒场景中的数字“新声活”。

四、感官重构:人与物的遍在性连接

目前,移动互联的接入正在成为数字时代的技术支撑,文字、图像和视频的入口价值被充分挖掘,声音凭借其伴随性、可叠加性逐渐成为音频市场的一股新的消费力量。“听觉文化的兴起可以说是电子传媒一路畅行之后的必然结果,它更具有一种后现代气质,固然它没有视觉文化的延续性和同质性,但是它具有电子世界的共时性和流动性。”[7]基于音频载体的可感化与智能化,音频市场呈现出连接一切、万物皆媒的特征,云听、音频眼镜、语音遥控,越来越智能和轻便的“物”,在媒介的包裹下满足并重构了用户的感知。由此可知,重视人类感官及其衍生价值的挖掘,或将成为未来音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宏观层面看,由人到物,主体泛化下的感知重构。尼葛洛庞帝曾预测:“20年后,你可能对着桌上一群八英寸高的全息式助理说话。这种预想一点也不牵强。”[8]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也认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能经济将带来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智能终端会远远超越手机的范围,包括智能音箱、各种可穿戴设备、无处不在的智能传感器等,应用与服务的形态也会随之变化,人们将会以更自然的方式与机器、工具进行交流。[9]当前,数字媒体的“泛媒体化”趋势日益凸显,从人声朗读到智能对话,音频主体经历了实体—虚拟—再实体的转变。声音作为一种伴随性应用,已实时嵌入至用户的移动化生活场景中,在驾车、通勤、休息、运动等碎片化的时间内,音频媒体可全时全地贴合用户需求。目前,一些智能音频眼镜正在探索一种新的聆听方式,即结合可穿戴设备与音频产品两种形态,重构用户的听觉感知:这类眼镜配有检测用户动作的传感器,先通过蓝牙与用户的手机连接,获得相应的定位数据,再根据用户的行动方向传递声音,以寻求“自然的交流”。在使用此类智能音频耳机时,用户无须在耳朵中放入任何载体,便可自由选择周围世界的声音并与之互动。未来,让声音随时随地自如切换将成为现实,人们可在触知互动中体验音频与感知的碰撞。

从微观层面看,由听到看,广播可视化下的视觉重构。传统广播时代,声音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听众所感知到的画面都是通过声音并加以抽象想象而得到的场景;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广播中声音的抽象属性已被打破,声音元素的具象化变得更加立体与可感。一方面,新媒体矩阵能够传递更加立体的信息,将广播媒体从“可听”变成“可读”“可看”的富媒体,作为当前最流行的可视化形式,视听兼具的短视频是当前广播节目融合发展的参考样本。重庆广播经济频率主持人彬杰以抖音为平台,通过采访企业创始人的方式推出短视频《彬杰对话》,讲述了创业者的创业故事及创业项目等,与由他主持的创业类广播节目《创客帮》形成呼应,增强了广播节目的感知效果,实现了互动式的双向引流。另一方面,探索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正成为音频行业争夺注意力的有效方式。云南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交通广播与云南蘸水戏剧工作室联合,将广播读书节目《月色书香》与小剧场话剧相结合,首创了国内“有声现场剧”,将声音展演的场景延展到实体舞台之中,实现了传统广播由“听”到“看”的跨越,彻底打破了音频传播的感官限制。

当前,由“耳朵经济”所引发的听觉革命与感知联结已成为音频行业发展的关键议题,一场具有革命意味的听觉图景正在铺开。这也正说明对人类感知器官及其带来的离身性与具身性的联结,将成为未来音频行业探索的方向。内容、技术、资本作为音频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在场景构建与认同激发中唤醒用户,在内容制作与感知交互中适配用户需求,以实现传受双方沉浸感、交互性、共动性、遍在性的连接。在某种意义上,音频已成为一种心灵触媒,其在技术升级的过程中走向智能,在内容升级的实践中走向连接,两者共同搭建了“耳朵经济”的未来图景。

注释:

[1]胡旭阳,张宇.《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短视频全面推动市场变革[EB/OL].中国网,[2020-10-12].http://news.china.com.cn/live/2020-10/12/content_995775.htm.

[2]马宁.移动互联网络的场景构建与传播模式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6):138-142.

[3]常湘萍.《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发布 新媒体发展呈现十大趋势[EB/OL].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2020-07-23].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64658.

[4]罗超.荔枝FM赖奕龙:尽量选择精明的VC才不会坏你的事[EB/OL].钛媒体网,[2015-01-27].https://www.tmtpost.com/190869.html.

[5]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R/OL].百度网,[2020-12-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327657541777516&wfr=spider&for=pc.

[6]喻国明.今天的媒介融合应当怎么做——从互联网时代的常识到新传播格局的大势[J].教育传媒研究,2019(4):7-9.

[7]陆涛.文化传播中的听觉转向与听觉文化研究[J].中州学刊,2014(12):95-99.

[8][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47.

[9]中国新闻网.李彦宏乌镇大会首提智能经济 三大层面引发重大变革[EB/OL].央视网,[2019-10-20].http://news.cctv.com/2019/10/20/ ARTIqCNUUEdG7CBqD7XlakzK191020.shtml.

猜你喜欢
音频用户
On Doors
雅阁国内用户交付突破300万辆
Egdon Heath (Extract from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Beethoven’s Centenary1 (Extract)
柏韵音频举办Pureaudio 2021新产品发布会
车载电子系统中多路音频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信用卡资深用户
创维超级芯片VCT 3803彩色电视机电路分析(6)音频信号处理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