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如何强化重大主题报道传播影响力

2021-11-27 13:04
视听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仪式化特别节目高铁

陆 雯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大主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高铁为媒,在国庆黄金周期间推出大型特别直播报道《坐着高铁看中国》。八天八条高铁线路,串联起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向西的八纵八横高铁网,也囊括起中国版图上的大美河山,以丰富的行进式叙事角度、多元化的视听表现手法,读懂山河无恙、家国梦圆的时代音符。为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在互联网传播边界,节目与腾讯、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深度合作,各阶段各环节均突出沉浸式、参与感。在播出期间屡屡上榜微博、热搜头条,成为集中展现中国经济活力和人民美好生活的一个成功典例。

一、仪式化传播:探寻美丽中国,展现“十三五”成就画卷

传播仪式观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作为一种传播观念,仪式化传播主打实现整合思想观念,分享价值意义,构建社会共同体的目标。[1]也就是说,传播不仅仅是“传送”信息的行为,而是要达到“共享信仰的表征”,通过一种符号化的方式形成传播聚合,在短时间内形成吸睛效应、获得关注的行为。笔者认为,对重大主题报道仪式化传播而言,引发受众共情是重中之重。

《坐着高铁看中国》选择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国庆期间播出,具有较为明显的仪式化传播考量。此外,以中国“十三五”规划成就报道为主题,五年间突出成绩如何体现,奋斗历程如何讲述,营造“在场”与“共情”的仪式观,成为本次特别节目吸引受众观看和参与的核心要点。

进一步检视发现,特别节目首日、国庆节当天,各路记者分别踏上了京广线沪、汉蓉线和武广线,奔向武汉。而在武汉火车站,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悠扬的旋律,疫后重生的武汉以一场“快闪”拥抱着所有重返武汉的人们。当旋律响起,在央视的直播镜头里,人们看到了身患渐冻症的“人民英雄”张定宇、重返武汉的援鄂医疗队队员、广大的志愿者们还有为武汉战胜疫情做出巨大努力的武汉市民,大家同舞一面旗、同唱一首歌,致敬伟大的祖国。透过屏幕,将现场热情、激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传递给所有受众,让人们感同身受仿佛置身现场,由衷感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八天时间里,特别节目透过行进的车窗,看中国澎湃复苏的强劲动力:从重生的武汉到焕发着新动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从最繁忙、最便捷的京沪沿线京津冀、长三角七省市再到百年京张铁路线的速度更迭;从最美高铁合福、杭黄到贵广高铁各民族百姓“诗和远方”的温润日子,还有青藏高铁、成昆铁路小慢车等等,节目通过景观镜头、人物故事、现场讲述、实地回访等多种电视表现手段,营造浓浓的仪式化氛围,展现中国在国家治理效能方面的成功实践,旨在构建起公众对国家“十三五”取得的丰硕成果的自豪感与幸福感。事实证明,《坐着高铁看中国》特别节目成功实现“信息传递”向“意义建构”、传播价值“潜在化”向“最大化”飞跃,被观众网友们称赞为是一次内容鲜活、形式生动的“十三五”成就报道,也是献礼共和国生日的最好礼物。

二、创新式拍摄:第一视角感受中国速度、祖国壮美

重要的时间节点,往往是对媒体的一种考验,更是体现媒体的格局和视野的时刻。[2]“透过八天八线,一个跃动激情的中国和千千万万个奋斗的人生精彩呈现”——从央视新闻激情澎湃的宣传词里,不难感受到“坐着高铁看中国”,这是一趟饱览壮美山河和激动人心的旅程。如何凸显“高铁速度”和“看变化”这两个元素,吸引观众进入仪式传播,特别节目进行了精心策划,并成功实现多个创新性拍摄的突破,为节目呈献增添了冲击力和感染力。

创新性使用列车车头、车窗直播画面。通过将车头和车窗的直播画面运用到节目中,如车外飞驰的景物、主持人的解说还有列车行进的音效、车站广播站名等,使得特别节目的现场感更足。在2020年10月6日,贵广线报道中,安装在火车头的摄像机第一视角记录下了贵广高铁线D2807次列车3分钟穿越9个隧道的实时画面。正是通过这种第一视角的拍摄手法,让观众在行进中见发展见变迁,并且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从而激发起内心浓浓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首次实现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直升机航拍直播。在5500米的高空,央视记者乘坐直升机空中探访高原圣湖纳木错、眺望唐古拉山脉,硬核展现祖国壮美山河,这种全新视野的展现让节目声画表现极富震撼力。

央视近年来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不断转换视觉语态手法,为宏大主题报道打造新的传播力度。《坐着高铁看中国》特别节目,运用大体量直播,多机位多角度并配合航拍、手持云台等技术手段,极大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力。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叶明睿在接受《焦点访谈》节目采访时表示,“(特别)节目提供给了我们一次崭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的伟大祖国”。

三、个性化文本:纪实讲述中国变迁,彰显中国自信

文本创新对媒体而言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领域,好的文本是成就一个传播实践的基础工程。央视特别节目《坐着高铁看中国》,不仅聚焦中国的速度,还特别聚焦中国的“温度”。如何讲述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鲜活素材,还要有别具一格的文本。特别节目里,央视记者一次次登上列车,俯下身子深入到旅客中采访。南来北往的旅客,五湖四海的乡音,汇聚成了充满底气和自豪的表述:中国发展越来越好,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幸福,国家要强盛我们要努力。通过着力挖掘,一个个鲜活新闻故事和独家人物采访,生动讲述变迁,描绘发展前景。

《高铁飞驰来 小城登高台》是特别节目里设置的一个小版块,时长一分半左右,既有高铁、小城等元素,还有如何登高台的变迁过程,这给短片文本赋予了特别的要求:主题鲜明、MV风格,既是形象宣传,还要有故事切入。《江苏丹阳:小眼镜里的大世界》短短一分半的短片,以大众话语的笔触、民生视角的行文,将小城丹阳的眼镜产业,如何依托京沪高铁的“加速度”,十年间逐步做成了全球大产业的蓬勃态势生动展现,在2020年10月2日京沪高铁篇中播出后,相关视频和文本被江苏境内高铁沿线多地地方媒体和新媒体解读并广为传播。

特别节目着力挖掘了一批独家的人物故事和新闻故事,打破过往新闻文本“熟悉”的特性,纪实讲述,从故事中见精神,用润物细无声的手法,展现中国力量,彰显中国自信。无锡白领过先生的无锡上海《双城生活记》,以Vlog自拍手法,运用大量的自述文本,近乎原生态的语言描述,虽然讲述着凡人小事,但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百姓生活的大变化,原汁原味的代入感,传递着普通老百姓的声音,亲切朴实,温暖可感。此外,52年来村里首个本科生凉山女孩阿尔克洛、三代成昆人三代铁路情、杭黄高铁沿线的渔夫模特、星空摄影师等新职业人群以及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藏羚羊保护站里的一只只可爱的小藏羚羊等等,既反映了抗疫精神、铁道兵精神、蒙古马精神等中国精神,也展示了区域协调发展、两山理念、脱贫攻坚等实践的丰硕成果。每个故事文本精心打磨,态度鲜明地弘扬着价值主张,反映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感受着中国力量,彰显着中国自信,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四、全媒体合作:全行业参与,融合传播效果显著

随着视频、VR/AR、直播等新媒体技术日渐成熟,传播技术的变革引领着电视新闻产业向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迈进。[3]《坐着高铁看中国》特别节目每天10点,央视新闻频道与综合频道并机直播的同时,创新性地引入新媒体直播信号,小屏信号与大屏直播信号同时在线、相互补充,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与融合。不仅如此,央视放开性地联合澎湃新闻、现代快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运用直播报道、纪实故事、景观航拍、数据描述等融媒体方式开展报道,吸引高铁乘客、沿线群众、广大观众参与互动。在快手、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形成了热烈的传播和讨论。有快手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在镜头里,我们看到了久违的春运般的高铁客流,看到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复苏中的中国,宽广美丽的土地上不仅有一路向前奔跑的中国速度,还有中国人集体散发出的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此外,全国各地方媒体也迅速加入《坐着高铁看中国》传播阵容中,再次在全国形成一波传播热点。以江苏新闻传播矩阵为例,《重返战斗过的地方:5名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员重访武汉》《摘下口罩与“战友”再相见!江苏援鄂医生送武汉战友摘口罩照片》两条短视频,同时登上微博全国热搜榜,话题专区阅读量均超7000万,成为“爆款”产品。

八天八条铁路线串联起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理线和动人暖心的故事线。电视机前的观众、手机端的网友热烈互动,传统媒体与网络同频共振。据统计,网上相关报道近10万篇次,截至2020年10月8日,央视新闻《坐着高铁看中国》全媒体直播观看量超过1.33亿,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6.7亿,学习强国平台的《全息出发:坐着高铁看中国》专题报道阅读量累积达到45.8亿人次。实践再次验证,在融媒时代,内容影响力的最终实现,很难靠着单一媒体形态来完成,而主流媒体的正向赋能与新型社交平台的激发效应相互助力,能够放大内容传播的成效。《坐着高铁看中国》特别节目正是打造了这样一种硬核资源加持、全媒体合作融合传播的生态,成就了“十三五”报道的一个新高度。

《坐着高铁看中国》特别节目,蕴藏着宏大主题,通过仪式化的表达,甚至仪式化再造,构建起公众对重大主题报道的关注,其报道形式新颖,立意深远,内容精湛,风格大气。央视作为国家级传媒平台,不仅担负起重大成就报道的主题宣传任务,还擅长“借船出海”融合更多的地方资源及新媒体平台,成功实现“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全媒体跨平台传播,是一次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融合报道创新典例。

注释:

[1]张淑芳.仪式化传播的观念塑造与价值引领[J].当代传播,2017(02).

[2]马雅虹,王雪.2016央视现场直播报道创新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7(03).

[3]马雅楠.融媒体背景下探索性实践中的电视新闻报道探析[J].视听,2018(06).

猜你喜欢
仪式化特别节目高铁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故事思维的魔力:精神在叙事和细节中彰显
高铁会飞吗
《记忆》春节连播“合家欢”
仪式化传播对传播路径的科学建构
浅谈如何从少先队活动中促进队员习惯的养成
小学名著阅读教学活动策略研究
论作为仪式化行为的春晚“农村外地人”形象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