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困境与出路

2021-11-27 18:37李娜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翻转课堂

文/李娜(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就是要解决好“培养好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面向服务、生产和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责任,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翻转课堂属于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改革理念而研发出来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其通过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已经充分验证了其对教育教学工作所具有的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意义。该模式突出的特征是让学生通过现代信息辅助手段掌握基本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下,通过师生讨论、生生讨论、答疑解惑等方式实现知识的内化。这是一种以发掘和利用教育对象的求知主动性、学习创造力、探究求知的主观意识为教育活动方式和指导方向的教育理念。

关于翻转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关系问题,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阐述。刘震[2]认为翻转课堂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实现了考核方式的转变;赵亮[3]认为翻转课堂的实践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活力,要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与思政课程传统优势相结合;孙耀胜[4]认为弄清楚翻转课堂是否适应于思政课程教学是首要问题,对此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审慎的回答;孔凡斌[5]从思政课程设置本身出发,认为将现代传播技术运用于思政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到思政课程的政治性,要避免其表现形式的“泛娱乐化”。丁琼[6]通过引入课堂教学案例来阐述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认为翻转课堂的引入可以改变中职思政课堂以往教学模式的许多弊端,但同时也对学生、老师提出更高要求。

上述学者观点对本文具有启示意义,其讨论问题核心在于如何加强思政课的感染力,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使得学生们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二、现实挑战

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思政教师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这是由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的,同时,这也使得思政课堂具有吸引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中职思政课堂注入活力,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面临现实挑战。

(一)学生主体意识“淡”化

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角色出现的,由于每一个学生个体所成长的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差异,表现为教育主体具有一定的个性和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改变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面临学生主体意识“淡”化问题。

一是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不足。由于中职学生更多强调的是对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在教学方案设计上实践能力占主要部分,思政课作为理论知识就显得相对薄弱。此外,学生对思政课往往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思政课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联度不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背诵等,花费自己太多时间。二是学生对思政课的投入时间不够。思政课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学生往往只关心于学分的取得,却忽视了课程本身的教学意义。就思政课本身来讲,其涵盖政治、经济、历史、生态文明、国内国际等多个方面,覆盖面广,知识丰富,需要学生上课前花一定的时间去提前熟悉了解,但现实情况是课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对课上老师教授的知识不熟悉,课后难以消化吸收,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是部分学生在学校规定的课堂时间内也难以专心学习,甚至出现不到课的现象。三是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不高。翻转课堂的课堂设计重要一环在于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和技术工具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自我约束能力,并保证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但现实情况是脱离了师生“面对面”授课环境,部分学生表现出课前学习的敷衍化、形式化。

(二)教师主导能力“软”化

教育教学的过程,除了发挥学生教育主体意识以外,也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每一堂课程的设计、时间的分布、重难点的把握等都考验着思政教师的教育能力,思政教师要将思政课的价值理性与翻转课堂的工具理性两者有机结合。首先就要正确认识思政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问题。思政课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定学生们的理想信念,坚定爱国之心,让不同层次的求学青年在不同的岗位上自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翻转课堂是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一种工具,一种方式,最终是要通过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使得思政课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在实际教学中,就出现思政教师一味地追求翻转课堂新形式,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但又不能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片面地理解了思政课改革创新,忽视了思政课本身的含义,不能将思政课与翻转课堂相统一,这无异于舍本逐末。此外,思政教师主导能力“软”化还表现在部分教师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能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国内国际时事相结合;部分教师对新教学模式存在抵触情绪,不能有效将新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优势相结合,整合电子信息教学资源能力不够;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正确引导,简单地将翻转课堂理解为学生“自学+课后作业”,使自身与教育教学相脱离,“翻转”过来的课堂实际上最终还是应该落脚到思政教师对学生认识问题的正确引导,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

(三)学校保障能力“弱”化

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除了要抓住课堂的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外,学校相配套的保障也是保证翻转课堂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更加需要学校在政策、物质、资源方面的倾斜。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学校保障能力呈“弱”化状态。

一是物质保障不充分。翻转课堂的教学硬件设施能否跟上是学校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观看教学视频的流畅程度,教学规模的大小配比,这些都需要学校花真金白银去落实。此外,教学视频的录制、剪辑、汇总等相比传统备课方式来说,需要花费思政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院有无能力保证专业团队来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服务,对提高思政教师待遇,学校也需要加以考量。二是制度支持不充分。新鲜事物从出现到成熟有一个发展过程,将翻转课堂与思政课相结合也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而这也是部分中职院校欠缺的地方。缺乏制度保证,思政教师难以去真正接受并实际运用,降低教师主动性,课堂效率也会因此打折扣。三是平台支撑不充分。大数据的广泛运用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运用于高校间的网络交流却还不够充分,有时学生还需要自己花钱去购买一些学习资源,缺乏一定的公共机构或教育部门搭建的区域性交流平台。

三、对策分析

翻转课堂作为思政课授课方式的创新,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学生主体意识“淡”化、教师主导能力“软”化和学校保障能力“弱”化等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解决。

(一)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

中职学生相比其他学历教育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客观上就造成了思政课的教学设计需要在一般的教学目的上更有针对性。首先就要改变中职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思政课不是空洞无物的,而是鲜活的,充满活力的。在课程设计上要保证其课堂所学知识与初中衔接得当,以常识性、通识性教育为主,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视频,将学生所学专业与思政课知识相结合,便于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对于有兴趣继续深入了解的学生,可开列相关书单,并组织周期性的学习小组讨论活动,使学生们在更加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增长知识。

其次是要引导中职学生对思政课堂的时间投入。时间投入是保证知识学习的基础,这就需要中职学生保证正常课堂时间的有效投入。要真正领会到翻转课堂的意义,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学生主体意识在此过程中得到加强。

最后是充分利用好“线下+线上”教学模式。拿到所修课程学分是基本要求,在这一基本要求之上,可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比如开展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教学方式,在多样化考核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

(二)增强教师课堂主导能力

思政课是一门要求很高的课程,思政教师需要综合素质全面、政治素养过硬、理论知识扎实、视野宽广开阔、自我要求严格,这就首先对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提出很高的要求。思政教师要在所授学科理论知识基础上,对翻转课堂进行“本课化”[7]改造,不能机械地理解翻转课堂,认识到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需要翻转。怎么翻?翻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思政教师对此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思政教师在开展翻转课程教学时,要注意吸收传统授课方式的优势,将两者的长处相结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找到中职学生适合的教学模式,使得思政课堂效率最大化。

其次是要增强思政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之前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挑战,既加强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又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在课堂规定时间内,既要授完本节课知识,又要充分互动,需要思政教师尽快适应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把控。当然,这也离不开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学生要自觉主动地完成课前布置任务,课中及时分享讨论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困惑,课后巩固加强所学知识,思政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学习全过程中来,对学生的讨论问题进行总结,疑难问题及时解答,形成既紧张又活泼的思政课学习氛围。

最后是提高思政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翻转课堂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需要有配套的学习资源进行辅助学习,如微视频、MOOC和微课资源等,这些学习资源的搜寻、剪辑、分类,对思政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都提出一定的要求。只有对微课资源的准确把握,才能引导学生们有条理地、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学习,从而真正实现翻转课堂与思政课教学目的相统一,发挥翻转课堂魅力。

(三)提高学校组织保障体系

课堂的创新不仅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校对课堂创新提供实质性的支持。从学校层面加强对翻转课堂融入思政课的保障,要从积极开展翻转课堂试点工作、加强思政教师团队建设和加强保障建设三方面做起。

一是要积极开展翻转课堂试点工作。思政课发展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思政课堂的“灌输式”教育而言,无疑是重大创新。学校要把思政课建设放在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位置,要积极开展一系列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配套活动,翻转课堂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进行,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二是加强思政教师团队建设。学校要加强思政教师团队建设,要建强配齐思政教师队伍,要选派年富力强、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团队骨干,采取集中研讨、课堂模拟等方式推动翻转课堂落地;加强与本校计算机学院或第三方教育机构的合作,发挥各自学科专业优势,共同做好翻转课堂内外微课资源,推动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协同发展。三是加强保障建设。翻转课堂所需的授课规模、基础网络设备、相关教学设施都需要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考核方式、评价方式都有所不同,学校要制定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政策,为翻转课堂融入思政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需要构建专门的思政教师团队,为翻转课堂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结语

从学生层面来说,中职学生正处于树立理想信念的年纪,思政课教育对于培养中职学生成人成才的意义更加重大。从国家层面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凝聚各个行业的人共同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在不同岗位工作上如何为实现这个目标去奉献自己的力量。思政课教学并不是空洞的,要通过思政课使得中职学生正确认识并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翻转课堂作为对现有思政课的创新,实际上是翻转了教育的理念,[8]其最终目的还是通过工具理性达到价值理性。当然,我们要用好翻转课堂之一工具,需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需要增强思政教师课堂主导能力,使学生通过翻转课堂真正爱上思政课;需要学校健全保障体系,使翻转课堂更好地服务于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翻转课堂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