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以《伦理学》课程为例

2021-11-27 12:42陈嘉杰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伦理学教学效果环节

陈嘉杰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颠覆传统,特别是对受人诟病已久的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被众多教师视作降低教学工作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并开展了一定规模的探索研究。经过了长期的、有一定规模的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理念上已经完成了其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任务,但具体的教学设计却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似乎不能取得一个适用于所有课程的、得到普遍推广性教学模式。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将传统课堂的课中教学环节提前到课前环节,将课后实践环节的一部分提前到课中环节,强化课后实践环节,以此促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而要达到该教学目的,就应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否则难以完成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本身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的,如果一味追求适用于所有层次的学校、所有类型的课程、所有不同知识图式的学生的具有高度普遍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南辕北辙的。所以,笔者认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应该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当中,高职高专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有着明显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也应当区分两者后再开展。高职高专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相对于公共课而言,专业课更凸显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趋向和培养特点,可以说是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课程,因此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紧要。笔者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伦理学》为例,开展对专业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何谓翻转课堂

要理解何谓翻转课堂,首先要明确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紧扣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可以将高职高专专业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以“培才”为核心的小目的和以“育人”为核心的大目的。以“培才”为核心的小目的要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紧扣专业课的教学目的,比如《伦理学》课程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学习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道德事件的能力。以“育人”为核心的大目的则要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是一个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小目的和大目的的分析,才可以得出课程的教学重点,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依据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教学重难点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依据。如《伦理学》课程的重点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分析道德问题的方法,难点在于通过实践活动将知识转变成为行动。传统的《伦理学》课程讲授大多只能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并没有接触过相关的专业知识,缺乏理论基础,所以必须在课中对学生开展以基础性知识为主的理论教学;二是基础理论教学占用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教师很难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而将实践活动寄托于课后开展,但由于缺少及时的、有效的指导和监控,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常常不如人意。针对以上原因,《伦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解决两个问题才是行之有效的:一是通过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课中转移到课前,腾出更多的课中实践教学时间;二是将课后实践教学转移到课中开展,以保证实践教学可以得到有效的指导和监控。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处应该翻转的是:一是将教而后学的教学次序翻转为学而后教;二是将知而后行的教学次序翻转为行而后知。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次序是连贯而非分裂的,其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学理论-教师指导实践-学生再学(复习)理论-教师再指导实践”,是一种连贯式的、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模式,其中第一次理论学习是对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被动学习),第二次理论学习则是经过了实践指导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从而转向认同(主动学习),从而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二、如何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时间的次序,教学环节可以分为课前教学、课中教学和课后教学,一般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如何开展课前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前教学是这种教学模式当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恰恰相反,不管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现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中,课中教学永远是教学的重点。所以不管是课前教学还是课后教学,都要围绕着课中教学来开展,课前教学是为了解决课中教学过程中的“鸡肋”内容而存在的。所谓“鸡肋”内容指的是在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如果放到课中教学进行开展,又要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且这些内容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来习得,并不需要教师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来单独讲授。在《伦理学》课程的教学中,“鸡肋”内容就体现为道德的基本概念、道德起源的四种观点等具有基础性的、易于理解其表面意思的内容。这些都不应该占用宝贵的课中教学时间去讲授,而应该将其放到课前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学掌握。简而言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当中,课前教学所要达到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该课程基本知识框架,使学生形成知识图式,以提高课中教学的效率,释放更多的课中教学时间。

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受人诟病,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因人而异,整体而言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总是很容易对理论知识感到枯燥而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前环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传统满堂灌这种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尚且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看不见教师的课前教学又应该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求达到建立知识框架,形成知识图式的教学目标呢?所以,课前教学首先要解决学生对理论知识感到枯燥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兴趣……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上,由于对某事物的了解和反复接触后产生的。”[1]由此可见,要在课前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难以做到的。所以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指人们行动的主观愿望。”[2]而要提高学生的主观愿望,就应该紧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而言,学习专业课的长期追求是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以获得在社会立足的谋生能力,此追求由于需要建立在充分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难以在课前教学中实现。短期追求是通过该门课程的课程考核。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主观愿望,即学习动机,就应该满足学生在课前教学中的短期追求。在课前教学中采用视频学习是现今为止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在视频学习当中,要提高学生的短期追求,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实用性体现在能够解决近期的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和任务。因此,为了提高课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笔者在课前学习视频的最后给每个学习小组都布置了学习任务,要求必须在课堂进行任务成果展示,考虑到所教授的专业为师范专业,因此教学任务设计为教学展示。通过主动给学生设计任务来推动学生产生短期追求:急需能够完成教学展示任务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针对教学展示任务来设计课前教学视频内容,将教学展示任务对应的基础理论知识融入视频当中。同时,为了保证学生不采取快进的方式观看视频,笔者将视频设置为无法快进的模式,并根据学习小组的数量设计每个专题的视频学习数量和教学展示任务数量,学生只有观看到视频最后才知道所在学习小组分到的教学展示任务是哪一个,从而进行教学任务展示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习视频的录制长度不宜超过5 分钟,且必须保证在5 分钟的时间内将学生准备教学展示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简明扼要、清晰地展示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深耕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以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要能够提炼出教学内容中的核心内容,保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不偏离方向;最后还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2020 年,大多数高校为了疫情防控都采取了线上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但这种模式因为饱受师生的诟病,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良好控制后,迅速恢复到了过去的线下教学模式。而在2020 年之前,这种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众多教师的关注和探索,为什么在全面铺开之后,反而饱受争议呢?是这种教学模式本身存在不可克服的问题?还是我们对这种模式的探索不足而导致效果甚微?笔者更偏向于后者。其饱受师生诟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量增加,还由于网络技术不成熟、教学设计不恰当等原因使得教学效果比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教学更差。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差。这种问题也存在于以观看视频为学生课前学习方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当中。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学改革的不恰当探索。我们不应该给学生的学习增负,而应该给学生的学习减负;不应该将过度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而应该预留更多的课后时间给学生自由分配。否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同时,教学任务展示作为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要避免一般实践教学形式所存在的指导不到位和不及时的问题,这源于一般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只在课中进行任务布置和活动前指导,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索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模式大多适用于熟悉实践活动方法并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基础的学生,但这种学生并非多数,因此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必然会碰到不知道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和无法解决实践活动当中出现的问题的情况,这与教师没有全程参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及时指导学生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因此,笔者将课后教学环节的实践活动挪至课中教学环节来开展,以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现问题-理论纠正实践”的课中学习模式。在学生完成课前视频观看后,即获得所在学习小组的教学展示任务主题,学生不需要在课前组织学习小组进行教学展示任务准备,而是根据需要自由收集资料,教师不再布置其他课前教学任务。而在课中教学环节中,教师组织各学习小组进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展示任务准备,教师在其准备的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及时的实践教学指导。各小组完成准备后进行教学展示,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各小组教学展示的评分。为了督促各小组进行认真准备,评分将直接与平时成绩挂钩,并将成绩分为A、B、C 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只有1/3 的小组可以获得。最后,由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讲授所存在的优缺点,结合该专题的教学重难点开展课堂教学。

三、如何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任何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都必须经过反反复复的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检验教学模式是否真实有效的最终标准和落脚点。因此,要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纳入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评价机制。学生教学评价作为最为常用的教学评价方式,一直以来都被视作是评价一个教师上课好坏的重要依据,但却存在不少学生对教学评价乱打分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而要提高其真实性,应当保证学生与教师之间互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少学生之所以不重视教学评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认为这个评价会受到任课教师的重视,甚至没办法反馈给任课教师。因此需要利用好课前视频的制作和观看平台,在每个专题的课中环节结束后,在平台上发布必须完成的教学反馈任务,一方面,让学生反思并提交课中教学展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另一方面,让学生提交至少一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意见。在学生完成教学反馈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在平台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回复评价意见,以实现整个互动环节。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而这种改进应该兼顾共性与个性,既看到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提出不同的改进模式,又看到同一层次的教学需求而提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可普及的共同模式。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要始终服务于课程教学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始终坚持“以内容为王”的教学要求,要始终服务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否则将陷入到喧宾夺主、空有其表的教学歧途。

猜你喜欢
伦理学教学效果环节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全宅影音集成系统中最温馨的环节 室内光线控制系统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