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效途径研究

2021-11-27 12:42李雅鹏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师德师三全育人高校教师

李雅鹏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湖北 宜昌 4430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培养一支信仰坚定、修德正身、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明确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2019 年,教育部联合六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其中在教师队伍建设部分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意见的出台,对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的总体要求。

为了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近年来在全国教育大会、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国家层面会议上,思政课程被明确为高校育人的主渠道主引擎主阵地,“三全育人”被明确为围绕立德树人核心、构建高校思政新格局的长效育人机制。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使高校思政教育全面融入学科设置、教学过程、教材内容、管理工作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的深入实施,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严标准,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主体,作为“三全育人”的关键牵引,要进一步锤炼教师品德,进一步修炼教师修养,坚持以教育者先受教育自省,敬业修德、锤炼师风,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真正成为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一、“三全育人”改革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三全育人”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对修德正身的思想认识

“三全育人”的主体不单限于思政课教师、科任教师,而是覆盖专职教师、教育工作者、管理人员等在内的全体教职工。每一名高校教职工都肩负着育人的责任,都是学校德育的主体,这就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全面、完整、深入领会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内涵,深刻理解自身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和承担的无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充分认识到锤炼个人师德素养和师风修为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前提,是“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全体教职工要以“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为思想和行为引领,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打下良好基础,奠定扎实根基。

(二)“三全育人”要求高校进一步完善师德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

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是教育,保障则是机制。高校要在深入理解师德师风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师德师风机制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高校主要工作范畴,融入高校教学、管理、科研、育人全过程,纳入高校思政工作、业务工作评价考核各方面,制定出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行为规范、荣誉制度、负面清单、失范处理办法等一系列师德师风制度,建好师德师风管理评价工作体系。师德考核评价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和问题导向,不断完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实现考核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要落实主体责任,形成责任明确、联络顺畅、沟通协调的工作机制,通过规范的程序、分层级的落实,使各方面的工作切实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形成制度规范,用好制度实效,以制度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深化“三全育人”落实。

(三)“三全育人”要求高校进一步培育行为世范的育人导向和氛围

高校教师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深化思想引领,规范行为养成,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对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发挥言传身教的正面影响作用。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尤其注重身边师生典型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辐射作用,营造崇德向善的校园师德氛围。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以教师志愿服务为引领,一方面凝聚教师思想,凝结教师力量,另一方面发挥教师引领学生、带动学生的作用,在全校范围内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普及、实现、深化德育教育,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覆盖中心组、各级党组织、全体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丰富线上线下多种学习形式,利用理论宣讲、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完善政治理论学习考核制度,通过全面深入的理论学习深化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增强高校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责任感。

2.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严格高校教师言行规范管理,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和生活作风进行严格监管,引导教师严守教书育人纪律。对高校课堂主阵地实施监管,对教师的课堂言行进行引导规范和监督审核,对教师发表论文、编写教材教辅、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教科研活动等进行意识形态监管,明确教师言行意识形态安全红线底线。

3.开展师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良好家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宣传先进典型,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评选评优活动,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建立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发挥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引领力。

(二)夯实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

1.强化师德建设主体责任。高校要根据党中央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政策精神,结合高校实际进行师德师风机制建设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充分体现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内涵,充分展现高校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规范,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明确政策措施。高校要建强党委教师工作部门和教师党支部,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加大对追究监管不力、推诿隐瞒的责任人问责力度。

2.严格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完善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双重考核机制,把思想政治表现纳入教职工履职尽责年度考核目标。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健全教师思政学习、专业轮训、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修订完善辅导员工作细则,加强培训考核,考核结果与职称职级评定、绩效奖励、干部选聘等挂钩。

3.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的职责,完善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工会、共青团等职能部门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协作机制,形成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教师党支部优化设置、配强班子、健全制度、规范工作等机构建设,深化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介宣传一批教师党支部先进典型。发挥党外知识分子教师作用,充分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三)注重宣传教育和人文关怀

1.坚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确保学校教书育人、管理服务各项工作在法治和规范的范围内顺畅运行,形成学校工作有序、教师敬业奉献的良好校风,营造尊师重教的健康氛围,增强高校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充分挖掘教师的能力潜力,做到人尽其才,为教师全面发展提供平台,为教师能力提升提供支持,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2.增强教师安全意识。培育高校教师的学校大安全格局,引导教师关注意识形态安全,尤其是在融媒体时代,高度关注互联网方面的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教师个人言行自省自律,提升各类风险预见预判能力。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提升教师安全素养,促进教师身心安全,为“三全育人”夯实基本保障。

3.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身心健康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高校要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家讲座,进行心理测试,开展关爱访谈,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工作,营造教师队伍健康平和的良好心态,为教师全身心投入“三全育人”工作打下良好根基。

猜你喜欢
师德师三全育人高校教师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