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

2021-11-28 13:25郭运宏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政互联网+院校

郭运宏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模式,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相对较为广泛地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要点,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逐渐出现了智慧校园、数字校园教学系统,学生能在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这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情况下,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系统地改进和创新,有针对性地对当前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开发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全新发展模式,从而逐步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文化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

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等多元化发展特色。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职院校在实际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构建数据中心,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思政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系统,并且能对思政教育的智慧服务功能进行完善,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云端化泛在化管理活动,在思政教育活动中构建多模式的人人互通教育空间,形成媒体矩阵的作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做出积极地引导,促进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为了能显著提高职院思政教育工作的综合效果,就要结合“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和综合发展情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路径,为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1](72)。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基本组织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能看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导致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固化

在当前高职院校组织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部分思政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思政教育理念、模式和思维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缺乏大数据意识和人工智能意识,对新技术的应用有所不足,并且思政教育实践中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导致思政教育的开展出现了与学生生活脱节的情况,不利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作用的全面发挥。

(二)教师队伍信息素养偏低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和大数据化建设需要教师队伍的支撑,但是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存在教师信息素养和大数据应用意识不足的情况,无法按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对课程教学技术实施全面创新,教学资源的整合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从而影响思政教学综合效果[2](211)。

(三)思政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优化创新开展需要新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只有按照思政教学信息化、数据化变革的需求引入多元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对现有教学活动进行调查后,发现教学组织管理不到位,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的问题明显,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无法真正构建数据化、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创新路径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探索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对高校大学生群体实施针对性教育和指导[3](83)。具体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创新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一)深入探究大数据,优化思政师资水平

高职院校在全面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对思政工作开展创新管理,有意识地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数据应用意识加以培养,构建数据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理念。其一,要树立正确的数据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将大数据技术与高职院校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校舆情动态管理等进行有机结合,确保思政工作中能紧随舆情动态变化以及学生的思维动态发展情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能与大数据时代背景相适应。其二,树立动态关联数据保护工作理念,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主动针对学生在网络上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和甄别,在动态关联数据分析工作的作用下及时发现学生在网络平台的不良行为,从而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思想动态教育引导,优化思政教育的综合效果。其三,强化思政工作数据协同思维意识,能在实际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兼容学生个体数据,引入协同化数据管理理念,对学生数据进行分类和重组,确保能对学生的个人行为动向进行预判,然后按照不同类别学生个人行为动向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方案,使思政教育能产生较强的影响力,能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做出积极的引导[4](49)。

(二)开发混合模式,落实精准教学理念

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全面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把握大数据浪潮和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活动中从课程内容的优化、课程资源的整合、课程模式的创新角度,逐步构建“互联网+思政课堂”的教学组织体系,形成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多元互动教学组织活动,构建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持的,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在线学习平台,并将其作为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5](236)。

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的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按照精准教学的理念,高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需求等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设计能与学生学习需求相契合的在线虚拟情境教学活动,在虚拟仿真空间中带领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史,与学生共同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党治国理政理念的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等,从而在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效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的合理化渗透,使学生对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对民族的归属感,激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主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奋斗,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坚持学习和探索[6](108)。

(三)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形成思政教育合力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实际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入三全育人的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改进和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获得学校多方教育力量的支持,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合力,对学生实施有效地教育和指导。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实际探索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从思政课程建设向着课程思政改革角度转变,一方面,要注意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使多方教育主体能共同参与到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要整合各学科教学的力量,发挥学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的协同作用,践行全员育人思想,促进思政教育向不同学科教学活动延伸,并有意识地按照学生的成长需求开展思政教育引导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全过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贯彻落实。要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进行开发,逐步形成思政教育合力,从多角度对学生实施高效化的教育和指导,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7](248)。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高职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融合角度,开发数据化、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开辟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创新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受到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逐渐提高高职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将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为能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互联网+院校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