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索

2021-11-28 20:49江苏无锡宜兴外国语学校何春凤
中学政史地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中学生法治

●江苏无锡宜兴外国语学校 何春凤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等领域取得极大进步,加大了法治社会建设的力度,人们的法治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极易受不良因素影响。所以,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策略很有必要。

一、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中的大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理论化、专业化的培训,实际教学能力不高。同时,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强调专业法律知识的传授,有些学校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授课,但他们并不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此外,教材中有大量法律案例,没有法律素养的教师难以进行案例解读,不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2.学生法治意识较弱。

学生法治意识较弱,是阻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提高的原因之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各种思维能力和意识有待完善,守法意识尚未形成。

3.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不全面。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不全面是导致初中学生法律素养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所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且教材中所采用的案例较为复杂,没有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策略

1.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师资能够有效地解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大多数问题,还能够减少理论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知识漏洞、法律常识错误等,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

所以,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如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活动等。这样,既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也能减少人力成本。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和观念。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和观念,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首要策略,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初中阶段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和观念,能够帮助养成法律意识,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抓住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强烈,易受不良因素影响。但初中生习惯追求突破常规的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授课时讲述一些法律故事、维权故事,或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法律困惑,教师进行解答。教师也可以依据教材案例,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师可将教材中的法律条文进行拆解,利用通俗化的语言进行授课,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条文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和观念。最后,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应向学生强调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权、在遇到危险时如何有效保护自己、在利益受到损害时如何依法挽回损失等。

3.丰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方法。

丰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方法,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根本保障。法律条文具有专业性、严谨性的特点,有些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丰富教学方法,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有关学生日常生活的法律新闻、法律常识等。教师也可以播放与法律案件有关的电影,如《十二怒汉》《控方证人》《全民目击》等,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使其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应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总而言之,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中学生法治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