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对戏曲的借鉴

2021-11-28 15:21成益鑫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歌剧

□成益鑫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中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诞生了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国戏曲就成为鲜活的艺术宝库,众多的艺术形式纷纷从中汲取养料,其中就包括中国民族歌剧。通过借鉴、吸收众戏曲的诸多元素,中国民族歌剧提高了自身的艺术水平,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中国戏曲的特点

戏曲在中国源远流长,综合了滑稽戏、说唱和民间歌舞三种艺术形式,从原始歌舞开始,经夏、商、周、汉唐、宋元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戏曲综合了我国360 多种优秀的文化艺术类别,包括表演艺术、杂技、美术、武术、舞蹈、音乐、文学等,用一个共同的标准,将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合到一起,既显现出共性,又保留了自身的个性。

二、中国民族歌剧借鉴的戏曲表演艺术内容

(一)吸收戏曲的表演技巧和审美理念

中国民族歌剧诞生在西方歌剧传入的基础上,是西方歌剧的中国民族化。西方歌剧传入中国后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因素,发展、改进自身的表演技巧,逐渐形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民族歌剧。例如,将手、眼、身、步、法的表演技巧与中国传统戏曲唱、念、做、打相结合,进行创新,形成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表演风格。

在中国戏曲中,唱是指歌唱,用于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或用于叙事,不同的戏曲剧种有着不同的唱腔,如果将唱词作为衡量的标准,大致可分为板腔体和曲牌体。板腔体包括我们熟知的京剧、评剧和梆子戏等;曲牌体则包括高腔、昆曲等。念则是指戏曲中人物的对白或独白,这些对白或独白具有音乐性和诗歌性的特点。戏曲中的念白深受地域影响,和本身剧种所处的地域方言音调基本一致。戏曲表演中,我们看到的戏曲演员的表情、风度和身段,就是戏曲中的“做”。简单地说,就是舞蹈化的动作、表情等,做构成了戏曲的舞台行动和表演的主体。打则是武术或者翻跌的技术,就是做功,在戏曲表演中,表示对打或者战争,打有很强烈的表现性、误导性、娱乐性和程式性。

中国戏曲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积淀,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浓缩与精华,因此,中国戏曲集中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富有中国意蕴的审美价值,带有一种特殊的风韵,表演极具特点,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中国戏曲表演基本源自生活,采用夸张的艺术形式,粗犷朴实,有着丰富的表演艺术技巧。中国戏曲追求创造一种形式美,在声音、色彩、线条、动作方面创造出很多优美的形象。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和理念深深地影响了民族歌剧的表演艺术和表演技巧。例如,在歌剧《窦娥冤》中,饰演窦娥的郭兰英在表演中大量融合了戏曲的表演技巧和方法,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契合了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无实物表演和背台手法

看过戏曲表演的人都知道,在戏曲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动作、表演手段等,以此表现角色人物骑马乘船、开关门、上下楼等,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表演与实物相关的系列动作。这种通过演员表演相应动作来创设情境的方式又被称为 “情景艺术”,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一种表演艺术。主要特点就是“假”,要求演员在舞台上把假的当真的来演,通过表演来表现地点的环境、景色。

以歌剧《白毛女》为例,表演喜儿的演员吸收了戏曲中的这一无实物表演的方法,以生动的表情和准确的腿部动作,将角色在黑夜中逃离黄家时的场景生动而又真实地表现了出来。观看表演的观众仿佛能够看到真正的实景,从而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除无实物表演外,中国戏曲还有一种表演技巧,即背台手法。这种表演艺术形式善于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例如,歌剧《咫尺天涯》,为更好地表现主人公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感情、心理矛盾冲突,表演者借鉴和采用了中国戏曲的背台手法。在全剧表演中,主人公一共出现三次背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进而使其能体会到主人公的情感。整个画面既有中国戏曲中那种写意和想象,又有很深厚的画面感,营造出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而中国民族歌剧与西方歌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民族歌剧大量汲取以中国戏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大胆革新歌剧的表演形式、表演技巧和舞台理念,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内涵,在剧本创作上也从戏曲中汲取技巧,丰富了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猜你喜欢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歌剧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中国戏曲与流行思想的融合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