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1-11-28 07:41曹健清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凸透镜物理教师

曹健清

项目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指的是通过教师的指导,由学生自主搜集與处理信息,达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对其全面发展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教师应有效应用项目学习方法,带领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收获更多物理知识,使其习得更多物理技能,推动他们有所成长。

一、运用项目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项目学习对于师生双方来说均是一个新事物,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项目学习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涉及各个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知识体系庞大、抽象性较强,很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而导入作为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起着统领全局、兼顾整体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项目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新课一开始就围绕主题搜集和整理信息,让他们通过亲身参与活动顺利揭示新课主题,引发求知渴望。

比如,在进行“声音是什么”教学时,上课之前,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悠扬的音乐,让学生在倾听、欣赏音乐中初步感知声音,上课以后,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与画面,如:汽车喇叭、小鸟鸣唱、小河流水、锣鼓敲打和机器轰鸣等,使其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声现象,让他们对声音的学习充满兴趣。接着,教师引导性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声音是怎么被大家听见的?指导学生进行以下活动: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一张纸、一个笔帽、一杯水,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有哪些方法?使其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把他们带入到声音的世界中,引出本节课的知识主题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如此,教师运用项目导入新课,引领学生在项目驱动下倾听、辨认、制造和寻找声音,使其初步了解声现象,不自觉地对各种各样的声音产生好奇,让他们主动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精心选取趣味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为确保项目学习在物理教学中能顺利进行,同时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首先,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提前预判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熟悉流程。其次,认真规划项目学习的整个实施过程,保证科学合理,真正发挥出项目学习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对此,初中物理教师要认真筛选项目,紧密结合初中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与心理特点,尽可能选择一些有趣的项目,使其自觉、踊跃地参与到项目学习中,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继而推动项目学习的顺利进行。

在展开“光的色彩、颜色”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灯光、烟花、闪电、夜景、彩虹等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光的色彩,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发光物体,像太阳、萤火虫、舞台灯光、火焰和手电筒光等,使其思考哪些是天然光源和人选光源?指引他们学习光源的概念。接着,教师先提问:我们能用各种不同光源发出不同的色光,那么光究竟有多少种颜色?接着让学生自主实验:将一块带有狭缝的遮光板放在强光手电筒上,调节使之在白板上形成一条清晰狭窄的白光带,再将白光带通过可绕轴转动的三棱镜,观察通过三棱镜后白光分解成几种色光,得到各种光的排列顺序,再进一步追问:色光的排列顺序与三棱镜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关系?让他们总结个人收获。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发现阳光透过三棱镜能够产生很多色彩,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奇妙,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始终保持较强的好奇心理,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

三、倡导合作学习项目,形成立体感知课堂

当前,小组合作成为一种大力倡导的学习模式,逐渐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且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进一步发挥出项目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可以搭配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研究项目,使其交流与分享各自搜集到的信息,促进立体感知课堂的形成。不过初中物理教师需根据具体项目学习内容安排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起学生的竞争欲望,鼓励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项目学习中,使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在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时,教师先简单介绍本节课中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两个大小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发光二极管组、带有刻度的光屏、固定座等,明确指出本节课的项目学习内容就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堂上,教师先设问:凸透镜能成像吗?屏上的像清晰吗?像比物大小如何?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你能改变成像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步探究项目,提醒要分工合作进行,他们都能够发现凸透镜能成倒立的像,但是没有发现正立的像。这是要引导学生寻找正立的像,当大范围改变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时,有的小组发现屏幕上只有光斑,没有像;有一组同学发现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就邀请这组同学介绍成功发现的方法,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欣赏,使其探究热情高涨。

这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项目,使其均极力发挥个人能力,通过合作分工顺利完成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他们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

四、模拟现实生活场景,有效应用项目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自身就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中教材中涵盖着不少生活元素,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物理现象存在及物理知识的应用。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项目学习这一方法,教师需注重所授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衔接点,把一些生活现象、实例、素材与资源引入到物理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关注度,使其在生活化环境中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物理规律与奥秘,慢慢增强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

例如,在实施“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教学时,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先设置一道开放性题目:用一些安全小玩具来模拟电路中电动机、灯泡、开关与干电池等原件,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指导他们利用玩具模拟的方式展开实践,使其在小组内一起讨论、分析和制定合理的操作计划,共同找出问题及解决方法。接着,教师预设一些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如:电路跳闸、空气开关出现异常等情况,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在生活情景模拟中应用,指导他们借助模拟电路判断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使其找出相应的修复手法,最终让电路正常运行。同时,教师需提醒学生电路维修工作较为危险,最好不要自己动手修理,要请专业电工来维修,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上述案例,教师实施项目学习时注重同现实生活的联系,带领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中学习物理知识,使其深入研究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及相应的维修方法,增强个人认知。

五、善于利用物理实验,推进项目学习实施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不仅属于常规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还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原理的关键工具和有效手段,為更好地应用项目学习,教师同样离不开实验的辅助与支持,推进项目学习的有效实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当善于利用一系列科学、简单的小实验吸引学生目光,使其把注意力由课外迅速转移至课内,让他们不自觉地参与到项目学习活动中,升华整体教学效果。

以“光的折射”教学为例,教师先演示小实验:把一根筷子插入到水中,要求学生说出水中筷子的变化,即为向上弯折;把一枚硬币放到碗底,随机挑选两名同学斜看碗中的硬币,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他们可以看到,感觉碗底变浅,使其意识到这是光的另一种现象。接着,教师继续演示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现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路,发现光在水中合空气中均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借机支指出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接着就让学生把看到的光路画下来,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它与反射光路进行对比,最后得到对应光路中三线的位置关系和角度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发生折射现象的条件。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借助实验辅助项目学习的高效实施,引领学生始终围绕“光的折射”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和得出实验结论,帮助他们初步理解且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六、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发挥项目学习优势

在运用项目学习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实践的范围限定在班级、教室中,而是要尽可能走出教室,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社会、家庭等生活中,带领学生进行丰富项目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使其增长见识。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围绕课内主题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与学习的机会,使其亲身经历、感受、研究物理现象,探索出更多物理规律与原理,增强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

在“摩擦力”教学中,课内环节,教师通过实验搭配理论知识讲授的方式,并联系生活实际带领学生学习摩擦力的概念,使其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种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让他们初步知道哪些是有益摩擦与有害摩擦,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当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在课外观察、搜集一些常见的摩擦力现象,让他们从摩擦力的视角来分析,重点是亲自实践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如:平时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就是通过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同时轮子抱死将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可减小摩擦,像轴承就是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等。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他们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原理的兴趣,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项目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以项目学习为依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物理探索活动中,极大提升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凸透镜物理教师
留言板
[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测凸透镜焦距的三种方法
用不等式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