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资源,培养音乐节奏感

2021-11-28 07:41卢丹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旋律节奏尝试

卢丹

学者捷普洛夫认为音乐节奏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能力。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节奏感,让他们能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然而若教师只是单纯让学生唱出音乐节奏,展开反复训练,那么这样的教学活动太过于枯燥乏味,学生的参与兴趣不够浓厚,学习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要积极拓展各种教学资源,将语言、动作、游戏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活动融入到教学中,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节奏感悟中。

一、朗读音节,拓展语言资源

(一)唱名唱出,注意时值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常常引导学生诵读,教师可以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尝试将音节唱诵出来,这样便拓展了语言资源,将语文和音乐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念诵某些节奏,注意时值,然后再慢慢地将念诵变成唱。这样就能让学生激发兴趣,放松心情,同时也能更敏锐地注意到音乐节奏,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节奏感。

在学习《花之圆舞曲》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先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然后尝试用唱名唱出其中的部分旋律,注意每一个音的时长,最后展开总结。“在刚刚的唱念中,你能感受到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吗?你能尝试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吗?”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这样的节奏具有欢快的感觉,但是又不会给人紧凑紧张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舒服悠扬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尝试哼唱这首作品的节奏,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品的美,此外学生还观看了多媒体课件,看到了春天各色的花朵,他们更好地进入到了作品情境中,对时值的把控也变得更加准确了。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对比分析,说说该作品的节奏和其他音乐有什么不同,尝试找出哪些作品和它有着相同的节奏。

教师可以适当将学者约瑟夫·契夫的“节奏——时值音节读法”融入到教学中。这种方法用特定的音节代表特定的时值组合,让学生用节奏唱名,唱出各种节奏型。这样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节奏唱名的时间,在正式演唱的时候他们也能更好地掌控节奏,提升演唱能力。

(二)结合拍手,强化体验

学者科尔曼认为每一个人都天生有协调配合身体动作的能力,认为应该让学生用身体的自然感受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并将其作为发展音乐能力的自然起点。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念诵音乐节奏,一边尝试用拍手的动作来辅助,这样能促使他们加深体验,深刻体会到音乐节奏的强弱,从而对音乐节奏有初步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好一个土娃子》的时候,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节奏念诵歌词,然后说说该作品的节奏整体给人什么感觉。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这样的节奏给人欢快的感觉,似乎体会到了土娃子的活力,我感觉自己也来到了大自然中快乐地蹦跳。”教师是又引导学生一边念诵一边将拍手动作融入进来:“假如你就是一个土娃子,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时候,你是否也会手舞足蹈呢?尝试在每一个小节结束的时候拍一下手,展现一下你的欢乐之情吧。”这样就将学生引入到了特定的情境中,促使他们想象自己是“土娃子”,强化他们的体验。学生发现这样一来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感受到土娃子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时内心的欢悦之情。此时再引导其展开演唱,学生就能唱出活泼的感觉,同时也能更好地控制演唱的节奏。

在拍手和吟诵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此时教师还要进一步拓展语言资源,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说说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节奏。这样学生能将初步感悟通过条理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他们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二、体态律动,拓展动作资源

(一)结合自然节奏,获得感受

学者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要从身心两方面入手训练,培养学生用整个身体的肌肉去感受、表现音乐节奏的疏密,体会旋律的起伏,还要尝试将情绪变化融入进去。这样学生能在更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感受音乐,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积极拓展动作资源,首先可以让学生寻找大自然中、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并尝试用身体动作将其表现出来,这样能让他们获得更真切的感受,进而更好地感悟节奏。

在学生倾听了《森林水车》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在这一段音乐中,有哪些旋律展现了水车日夜不停运转的场景呢?尝试将这些节奏演唱出来吧。”这促使学生深入探究作品的节奏,体会该作品如何将自然界中的聲响转换成音乐旋律。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展开体态律动,一边演唱森林水车中的旋律,一边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水车滚动、清泉流淌的场景。此后教师还引导学生回忆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大家能否模仿这首作品,尝试将各种自然界的旋律转化成音乐节奏呢?”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大自然中的风应该是这样的节奏。”该学生试着用舒缓的节奏展现风,此时有学生提出:“大自然中还有狂风,它的节奏更快一些。”在互动交流中,学生挖掘出了不少自然界中的节奏旋律。

节奏感的培养要靠实践辅助,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感受自然界的各种节奏,尝试将风雨雷电、鸟鸣等声音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样能让音乐课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也能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

(二)调动人身节奏,唤醒本能

节奏能唤醒人身体的肌肉、神经反应,教师要将音乐节奏训练看成是培养音乐能力的一个切入口,可以让学生尝试调动人体的各个部位,用拍手、跺脚、磕动牙齿、拍打身体各个部位等方式展现节奏。这样能唤醒学生的本能,促使他们善于用体态律动表现节奏。

《跳吧!跳吧!》是一首展现人们聚会场景的音乐作品,使用模进的方式,突出使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教师引导学生先尝试演唱这段独具特色的节奏,然后尝试将自己的身体动作也融入到其中。“假设你也是参加聚会的一员,听到这样的节奏,你是否也有想要手舞足蹈的感觉呢?你能否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展现出该音乐的节奏呢?”这样就促使学生找到了展现节奏的新方法。在学生掌握了《跳吧!跳吧!》的节奏特点后,教师又引导他们参与到竞赛中,说说还有哪些节奏可以用来展现欢乐的聚会场景,然后试着用拍打身体部位等方法展现出这种节奏。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在身体动作的配合下展现出了创意,试着创作了“欢乐”主题的节奏。最后教师引导其总结这些节奏的特点,学生尝试用“快节奏、切分音符”等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有趣的竞赛活动中,看看谁能更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创造出更灵动的节奏,并给表现优秀的学生一定奖励。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互动交流,对节奏有更真切地感受,发展他们的节奏意识。

三、交替强弱,拓展游戏资源

(一)融合舞蹈,理解结构

体会节奏的强弱交替,这也是节奏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游戏的浓厚兴趣,拓展游戏资源,让他们感受节奏的强弱。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结合音乐的节奏,编写舞蹈片段,然后演绎出来。这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旋律结构,并体会到各种旋律节奏中蕴藏的情感。

在学习《草原赞歌》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用载歌载舞的方式感受作品的旋律。“这首作品展现出了草原的美好,体现出了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大家尝试分析一下这首作品的节奏特点,然后思考可以用怎样的舞蹈动作展现自己对祖国的爱。”如有学生发现在《草原赞歌》中有展现骏马飞奔的规整节奏型,还有一些地方加入了民歌的衬词。学生认为这首作品的旋律起伏不大,整体比较和谐。在学生了解了作品的結构特点后,教师给其介绍了抖肩膀等蒙古族舞蹈的典型动作,并引导学生展开创意组合,设计舞蹈。如有学生在展现骏马飞奔的节奏型处加入了纵马奔腾、挥动马鞭等动作,而在节奏舒缓的地方则增添了挥舞手臂等动作。在自编舞蹈的游戏中,学生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编舞之前先分析一下该段旋律的结构特点,思考哪些地方节奏感比较强,哪些地方更为舒缓一些。此后学生还要结合音乐的强弱选择合适的舞蹈,通过调整舞蹈动作的快慢和幅度展现节奏特点。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都会随之得到提升。

(二)融合乐器,放飞想象

利用乐器感受节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小鼓、锣、铃铛、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并引导其尝试用乐器展现各种不同的节奏。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尝试围绕各种主题创作原创旋律,这样学生对节奏的把控力就会得到提升。

在学生尝试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则》的时候,教师给他们展示了藏族手鼓,并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大家想象自己正和藏族同胞在一起欢歌笑语,此时有人唱起了《我的家在日喀则》,你该如何用手中的手鼓打击出节奏,给他们伴奏呢?”这样便创设了情境,促使学生进入到了对作品节奏的感悟中。不仅如此,教师还引导学生倾听其他的一些藏族民歌,并总结藏族民歌的节奏特点,然后引导他们再一次展开想象:“大家觉得藏族民歌典型的节奏是怎样的?能否用你的手鼓创作一些原创节奏,大家来比一下,看看谁设计的节奏更具有西藏风味。”这样便促使学生加入到有趣的节奏游戏中,教师还可以顺势让他们对比一下藏族音乐的节奏和汉族传统民乐的节奏有什么不同之处,让他们提升音乐素养。

将乐器融入到游戏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能让他们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进而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音乐节奏具有运动性、情绪性,要积极拓展各种生活资源,让学生通过语言、动作、游戏等日常活动更好地感受音乐,捕捉音乐情绪,体会节奏之美。这样的节奏教学贴近生活,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学效果会更好。

猜你喜欢
旋律节奏尝试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节奏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给你的信
轻快漫舞
7月,盛夏的旋律
尝试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