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丰富美术教学

2021-11-28 21:02马佳燕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佳燕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教育价值,同时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在美术课堂上,感知中国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以三年级美术下册《活字印刷》课堂教学为例,使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习、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学美术课堂  核心素养

一、营造美术课堂学习情境

(一)游戏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美术课本知识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去,让孩子们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游戏兴趣的作用下,顺其自然地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在三年级下册《活字印刷》—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趣味游戏。

1.猜反字游戏

活字印刷的字模是要用“反”的字进行制作,因此设计了“猜反字游戏”。黑板上贴着反着的字“我是美术老师”。让学生来猜一猜这些字。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与小组讨论,基本上都能猜出来。当我公布答案时,用崇拜的语气对孩子们的积极表现进行评价,让他们在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连字成句游戏

课件中呈现猜反字游戏的这些字,让这些字“活”起来,连字成句,变成不同的句子。让学生上台排一排。孩子们通过本游戏了解了活字印刷中的“活”的特色。同时在游戏的参与过程里,也逐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让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活络”起来。

(二)观看相关视频,感受“非遗”文化

三年级学生对印刷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对活字印刷技术并不是很清楚,而且它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存在着距离,因此对它的感受不能很好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需要我利用视频资源,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观察与感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形成对“非遗”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从视频中了解到: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最大创新就是:变“死字”为“活字”,变“死板”为“活板”。他用胶泥做成规格一致的毛坯。并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胶泥活字模,然后进行排版、印刷、揭起、完成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直观地了解到活字印刷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充实课堂教学素材

(一)观看微课,学习字模制作

美术微课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浓缩了课程的精华,让教学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变得更富有趣味性,还能节省教学时间。《活字印刷》的字模制作是这样操作的:

1.写一个字在一张空白的纸上。

2.把这张纸反过来,用笔描出你看到的反字。

3.按照这个反字,用泥条拼出这个字。

4.在拼好的字模上涂上印泥。

5.拿起宣纸,轻轻地压一压。

6.揭开宣纸,印刷成功。

微课示范过程结束后,学生都蠢蠢欲动地想要动手制作。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让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就更能切身感受到活字印刷的文化内涵。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发掘“非遗”的资源,丰富美术课堂

“非遗”文化蕴含着独特的美术素材。对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能够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有趣的非遗项目,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创建精彩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字印刷》中,我适时补充了篆刻文化,运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学生介绍篆刻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三、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一)排版与展示

学生制作的活字“请”上台,让学生们根据现有的字模,印到我备好的宣纸上,变成了一幅“百家姓”的作品。最后,让学生随意更改字模的排序位置,再来印一印。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明白:这是活字印刷,字模们可以灵活排版、

并且还能反复利用,因此,我们通过学习探究,去“传承”我們中华民族的“非遗”文化。

(二)开展跨界学习,打破美术课程的局限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丰富的视觉文化内容,是学生探究和实践的有效素材,将“非遗”融入小学美术课堂,能够丰富美术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活字印刷》一课,如果只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充其量只是掌握了简单的用陶泥搓线条拼反字的技法,但对其他美术相关知识发展历史和社会价值感受颇少,于是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造纸”之旅。我带领学生用餐巾纸、各种大自然中的花草等制作纸张,当一张张独一无二的纸张呈现在大家面前时,那精美的纸张让大家兴奋不已。在此基础上,我又呈现了运用自己制作的纸张,去印自己制作的字模时,学生纷纷叹服造纸术和印刷术产生的神奇作品。这样就将“活字印刷”一课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既让学生深切的感受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美,体验到“非遗”的神奇魅力,又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具丰富性和拓展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非遗+美术”既给美术教学开辟了新天地,也给“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效舞台。我们可以将更多的“非遗”文化加入美术课程,来丰富小学美术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提高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同时让我们从小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一起努力去传承我们中国特有的“非遗”文化。

参考文献:

[1]林智锋.基于核心素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02):95-96.

[2]王彩霞.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0):91-92.

[3]姚久泉,关华君,王莹,殷东侠,马小虎.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A].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4] 龙思桦.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乡村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渗透实践[J].学园,2020(02).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课堂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
多媒体辅导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