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1-11-29 03:37段从学
关键词:新文学现代文学文学史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回到历史本身”,90年代的“回到文学本身”之后,最近二十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出现了“向外走”趋势。具体而言,就是:第一,得益于文献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大量不为人所知,或者很少受到关注的作家作品,在“史料学转向”中被发掘出来,成为研究和讨论的对象。第二,新文学的外部语境,得到了深入和细腻的挖掘,“现代文学与X”,成了最常见的一种思考和写作范式。不能低估,也不是要否认“向外走”的学术意义。而是说,经过多年的积淀,“向外走”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是大量新发现的作家作品,即所谓的“新材料”,并没有给现代文学史的基本格局带来多少根本性冲击。“新材料”和“老故事”之间,没有形成必要的对话。“新材料”只是“新材料”,“老故事”也依然是“老故事”。其次是“现代文学与X”的背后,也隐含着“现代文学”本质化的风险。先把“现代文学”封闭起来,再讨论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由此导致了新发现的外部因素越多,“现代文学”也就越封闭,越是沦为本质化前提的学科无意识倾向。

“新文学:经典与问题”的设立,就是想要对上述倾向有所反思,有所审视。具体目标也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新文学经典的问题化解读。回到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经典作品上,带着“向外走”的“新材料”“新视野”,在和长期的文学史“老故事”的对话中,以具体的个案研究,对学科知识体系中带有基础性和结构性的知识节点做出新的理解。第二,以世界文学史和思想史为参照,关注“经典问题的现代文学书写”,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如何书写和回应各种“经典问题”,厘清作为一种特殊历史形式的“现代文学”的位置和限度。对象上,则试图在通常的人文经典和文学史经典之外,对那些能够激发思考,体现了“现代文学”对“经典问题”之回应的“有问题的经典”,也给予充分的重视。除此而外,还愿意在论文的“写法”,也就是“学术文体”上,也能够有所探索,有所创新。

面对的文本不同,针对的问题有异。共同之处就是“经典与问题”同在,学术与思想并重。从“经典文本”中发现问题,将“经典问题”的讨论落实到文本上。期待有问题,有不足的创新,但不希望空洞的口号倡导,不希望四平八稳的重复,不希望精致的平庸。即便失败,我们也希望是“另一种失败”,而不是以同样的姿态,摔倒在同样的地方。

目标不大,志向也有限。只希望在同行和朋友们的支持下,以涓涓滴滴的劳作,对现代文学研究的“问题化”和“再出发”有所贡献。

——段从学

猜你喜欢
新文学现代文学文学史
高校现代文学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发展历程与学科属性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小报文学与新文学的论战
迟到的文白交锋: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概念之生成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鲁迅《故乡》的翻译
试论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反省精神
论“言文互动”对中国新文学的建设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