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资源禀赋性优势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以云南省绿色木本蔬菜产业发展为例

2021-11-29 14:56唐世凯刘丽芳
云南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蔬菜发展

唐世凯,刘丽芳

(1. 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4;2. 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云南昆明650204)

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需要调整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走绿色生态的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1]。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意见》[2-3],对推进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加强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农产品品牌、拓展市场营销渠道、鼓励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和加强蔬菜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4-5]。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既为农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又为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蔬菜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涉及人多面广,内容丰富,而将木本蔬菜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内外的相关报道不多。文章以资源禀赋性为视角,阐述发展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影响,探索新时代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式和乡村振兴途径。

1 发展木本蔬菜产业的意义

1.1 种类多、营养价值高、发展前景好

据调查资料,森林中的植物蔬菜共有700 多种,采食木本蔬菜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救荒本草》收录了414 种可食植物,100 多种可食野菜品种记载于《中国野菜图谱》。绿色生态木本蔬菜具有营养价值高且均衡、绿色生态、药食同源、养生保健和特色浓厚的文化价值等特点,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面窄、资源利用率低以及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6]。

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的优势在于:一次种植多年采收、能耗低、大幅减少劳动用工和生产资料等生产成本;在种植生产过程中,既不需要施用过多的农药、化肥,也不需要人为添加各类激素,不使用除草剂,免除重复翻耕地块,“纯天然生长”,零添加,产品容易达到绿色或有机标准,从源头保证健康;修复或保护生态环境,低碳循环,零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利用丰富的天然基因库的资源,用养结合,造福于未来;有效培育绿色生态木本蔬菜“职业农民”,提高脱贫地区的贫困人口自身内生动力,防止脱贫后返贫;三产有效融合延伸产业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1.2 解决减量化与增量化矛盾

木本蔬菜产业集农业和林业兼而有之,从蔬菜生产的角度来看属于农业产业的范畴,从种植成林、涵养水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具有林业产业的属性。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发展对于保水固土、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等具有积极作用,可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发展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对解决减量化与增量化矛盾有益。可实现在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中农药化肥、生产环节、劳动用工和生产成本的“减量化”,确保化肥农药“零增长”或“负增长”,节约资源,提升发展空间和质量;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资源效益、资金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增量化”,确保蔬菜产业效益与效率的提升。

1.3 适宜打造绿色发展“云菜牌”

“菜篮子”属于各地政府“一把手”工程。当前,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要与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生产的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凸显。木本蔬菜的营养成分平均含量高于栽培蔬菜[7]。云南木本蔬菜资源丰富,藴藏巨大的开发潜力。国家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和云南绿色发展“三张牌”战略,木本蔬菜产业集农业与林业的优势于一体,藴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及其溢价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生态木本蔬菜基地建设和有效实现“云菜”品牌战略的强劲势力。

发展绿色生态木本蔬菜,能促进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绿色品牌打造系列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以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生产—流通—消费”为重心的全产业链模式,并向前后两端延伸,前端连接生产资料、后端拓展消费群体,以实体门店、线上线下相结合和跨境电商等多种营销方式实现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升值。

2 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2.1 优势

2.1.1 综合性

综合优势明显。云南发展木本蔬菜的综合优势表现在:木本蔬菜种类居世界第1 位,种质优势明显;立体气候和地形地貌多样性,是有名的植物、动物和有色金属“王国”;生态环境质量优良,适宜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生长;生物多样性得天独厚,可形成较好的差异化绿色生态蔬菜产品和市场竞争优势;交通和旅游优势较佳,可有效吸纳更多消费者,能提高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的消费黏度;边贸示范区数量较多优势凸显,可有效扩大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的商品贸易。

2.1.2 自然资源禀赋性

云南自然资源禀赋性强。一是气候多样。云南分布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北温带7 个气候类型,典型的气候多样性造就了木本蔬菜产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及其生产的绿色性和产品的优质性。二是水量充足。人均水资源超过1 万m3,居全国人均拥有水量的第3 位,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差异明显,便于差异化发展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三是地形多样。典型的低纬高原立体地貌,适宜发展适度规模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经济。四是环境优越。云南属国家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森林覆盖率达55.70%,居全国前列,污染少、空气优、水质清,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优势凸显,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适宜发展“农菜结合”和“林下蔬菜”的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

2.1.3 政策优势

绿色生态蔬菜产业蓄势待发。《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十三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蔬菜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为云南省蔬菜资源禀赋性优势得以呈现,产区优势明显,产品主供北、上、广、港和澳等国内市场及日、韩等国际市场,夯实“云菜”品牌创建奠定了基础[8]。

2.2 劣势

2.2.1 基础设施的发展受限

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发展思路创新不足,限制了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给云南蔬菜产业发展造成某些不可预测的风险;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输距离远、时间长和成本高是“云菜”发展的制约因素。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的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观念和技术创新不够,规模经济和小农经济同时存在,资源禀赋性优势的发挥与生态文明建设尚未统一,基础性建设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未彻底解决,蔬菜商品交易困难;在蔬菜产业链中,流通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直接影响和制约了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的市场供应,同时品质和价格常出现波动阻碍了产业的发展[9]。

蔬菜产业融合程度较低。蔬菜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等融合度不强,产业链延展度不够,附加值及效率低;先进技术渗透不深,存在市场与自然的双重风险。社会资本和先进技术的引入和渗透能力较弱、蔬菜生产者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农村通讯网络、交通道路和物流设施的基础建设欠缺等问题,制约着木本蔬菜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2.2.2 效益增长的后劲不足

农村劳动力减少和比较成本增加。资料显示,2007—2017 年云南省城镇人口从1426 万人增长到2241 万人,增长了815 万人,占原有城镇人口的57.15%;农村人口从3088 万人下降到2559 万人,下降了529 万人,占现有农村人口的20.67%;农村人口占城镇人口从68.41%下降到53.31%,下降了15.10个百分点。因农村劳动力紧缺引起蔬菜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蔬菜生产成本价格上升,引起利润分配重构。在人与环境因素上,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的风险。由于地租、劳动力的成本高、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技术低等因素的影响,在生产效益上较发达省份的净收益优势不明显,导致效益增长的后劲不足。

2.2.3 大资源小产业的矛盾凸显

云南林产业面临诸多困境。生态、生产、生活和发展空间错配突出,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木本蔬菜、木本油料、森林食品、林药等绿色产品供给不足,高附加产品比重低;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云南林业建设资金投入还存在很大缺口。研究表明,云南林产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林农”(从事林业产业的职业农民)从林业中获得的收入偏低,林产业对林农增收致富的支撑能力不足。原因:新产业开发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性消费需求;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优势不明显,抵御风险的能力弱;龙头企业少,资金体量小,基地带动效应不佳,品牌影响力不强;蔬菜商品加工与资源禀赋发展匹配度不高,精深加工不到位,商品性能不突出;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绿色发展举措不细,强劲发展的势头缓慢。

3 现状与预期分析

3.1 发展现状

云南省绿色生态木本蔬菜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常作为时令特色蔬菜走入各个家庭并被端上餐桌。每逢香椿和楤木等新菜上市,市场价格为40~80 元·kg-1,有的甚至达到 100~130 元·kg-1,大量上市后最低价15~30 元·kg-1。在成功的案例中,云南省怒江州已发展绿色生态木本蔬菜近7000 hm2,仅刺老包(楤木)的规模近5000 hm2;“创新人才项目”在云南省元江县实施点,栽培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的年销售额达2000~3000万元。

云南市场现有的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的种类主要有楤木、香椿、松杉尖、花椒尖、刺五加、甜菜、金雀花、苦刺花、攀枝花、棠梨花、大白杜鹃花、青刺尖、树衣、臭菜和金雀花等,多数为野生或半人工零星种植,总产量较小,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商品化率低,以当地消费为主,外销市场占有率极低[10]。

3.2 发展预期

如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要与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生产的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凸显。以适度规模发展计算,目前云南拥有能被开发利用适宜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生长的荒山荒坡面积为13.5 万hm2,以单产 7500 kg·hm-2计算,常年产量可达 100 万t 以上。木本蔬菜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突出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研发、三产融合、技术集成、产品研发、环境保护、供给侧改革、脱贫攻坚、防止“返贫”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科学规划发展空间,对促进“绿色食品”开发和“三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发展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经济效益显著。现以13.5 万 hm2适度规模和平均单产7500 kg·hm2计算,总产量可达100 万t 以上,市场最低销售单价20 元·kg-1,通过农林技术措施可直接实现产值200 亿元;经过精深加工后,以市场最低销售单价30 元·kg-1,经过工业措施可实现产值增加至300 亿元;按照“绿色食品牌”战略,生产有机木本蔬菜商品,以市场最低销售单价40 元·kg-1,则以健康措施实现产值可达400 亿元。种植户年均增加纯收入2 万元以上,职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1 万元以上。可见,种植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的职业农民和相关产业工人可以稳定地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其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相较于种植常规蔬菜显著增加。若经蔬菜专业公司订单收购后再精深加工和销售,可进一步增加其产品价值,同时为增加财税收入开源。

4.2 社会效益

发展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社会效益良好。通过对群众进行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培育核心生产园区,提高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学习和应用科技的意识,增强其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在核心生产园区的基础上开展规模化种植示范区,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并能持续发展。按户均人口4人中有2 个劳动力可种植4 hm2木本蔬菜计算,13.5万hm2可带动33750 户种植户,满足67500 人就业,稳定社会人口13.5 万人。发展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能促进持续绿色发展,可有效实现山区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创业、精准脱贫和脱贫地区的内生动力,防止返贫和实现共同富裕,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4.3 生态效益

发展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生态效益凸显。可实现一次种植多年多次受益,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林下资源优势和林业政策,实现绿色发展;又可以利用荒山荒坡进行人工种植,对治理石漠化荒漠化及需要退耕还林的土地防止水土流失大有裨益;还可以将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后无人耕种的荒地荒山荒坡,通过流转后进行集中适度连片种植,可有效防止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保持土壤生活力和肥力,为保护好绿水青山,实施好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对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大力开展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的品牌体系建设

选育具有世界特色或功能性较强的绿色生态木本蔬菜品种,利用全省现有6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的资源优势和后继退耕还林发展空间。搞好“高端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的种质资源和商品基地建设,蔬菜商品供应省内外及国际高端消费市场,形成世界性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种植园区,打造优质“云菜”品牌,树立良好口碑,实现品牌溢价。

5.2 着力发展绿色生态木本蔬菜食品的加工和贮运

开展世界一流绿色生态木本蔬菜食品的产品选项与构建,及其绿色加工和绿色贮运等技术体系的研发,为绿色食品系列产品品牌的打造提供保障。充分利用“5G”和AI 等新技术,建设完善的蔬菜预冷贮藏设施,延长新鲜绿色生态木本蔬菜商品货架期,降低损耗,提高档次和附加值,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

5.3 用力搞好绿色生态木本蔬菜商品的流通

在建立好实体门店的基础上,建设绿色生态木本蔬菜商品营销平台,开通国内外营销渠道,开展线上线下(O2O)和跨境电商等新零售模式。运用优质大数据平台管理,组织好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基地)的绿色生态木本蔬菜商品的营销工作,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互联网+实体店”销售。确立国内主攻“成渝昆贵”和“北上广深”、国际重点锁定日本、韩国、欧美和中东等目标市场力的“战略”,用力搞好绿色生态木本蔬菜商品的流通。

5.4 全力建设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发展的构架

建设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种植区20 个,每个种植区6667 hm2,实现基地化生产;建设加工生产线10条,每条生产线辐射2 个种植区,完成相应的绿色生态木本蔬菜加工任务。产品供应省、内外及国际高端消费市场,构建强劲市场势力。

创建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商品营销平台1 个,建立国内外营销渠道,开展线上线下和跨境电商销售。

培训并帮助职业农民获得全方位的绿色生态木本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提高从业者的科技管理能力。

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好相关数据,形成完整的数据信息库,为绿色生态木本蔬菜产业持续绿色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蔬菜发展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奇怪的蔬菜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蔬菜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绿色生态发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之路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