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中医基本执业现状调研*

2021-11-29 10:34何锐王海芳赵苗苗成雅曹语袁瑞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长内服医术

何锐 王海芳 赵苗苗 成雅 曹语 袁瑞华**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西安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2046)

中医药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造福于民间,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1]。建国以来,中医药高等院校和中医医院等教育、医疗、科研体系的不断组建和完善,极大推动了中医药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发展[2]。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战斗中,学院派中医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的强大力量[3]。相对于学院派中医而言,在我国广大基层地区还活跃着大量的民间中医,他们多通过家传、师承、自学等方式传承中医药,具有一技之长,临床常使用特色诊疗技术与验方,主要为当地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4-5]。民间中医是中医药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创新不应忽视对民间中医的支持、保护与深入开发[6]。创新延续中医事业,挖掘中医宝贵遗产,是当前的一项基本国策[7]。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开始正式施行,配套文件《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也相继颁布。国家大力支持针对民间中医药资源的传承、保护以及从业人员准入标准、法律监管方面的研究[8-9]。

陕西是民间中医比较活跃的省份,包括一般的民间中医和民间草医。作为中国四大药库之一,陕西省中草药资源居全国第二位,尤以陕南及太白山区最为丰盛[10-11]。陕西省于2018年开展了民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执业资格考核[12],帮助一批民间中医取得了行医资格,但仍有为数不少的民间中医由于种种原因(如年龄、学历等)尚未或无法通过资格考试。因此,全面深入调查陕西民间中医资源和执业现状,有利于为政府制定政策、规范管理,保护和传承民间中医,提升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提供依据。

陕西中医药大学真实世界研究院民间中医研究课题组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项目支持下,积极开展对陕西民间中医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制订了《陕西民间中医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调查问卷》,以2019年报名参加陕西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的民间中医行业人员为调查对象,首先对其成长经历、生存及执业现状,主要服务对象,技术专长、主治病种和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初步调查和统计分析,为把握陕西民间中医体系,了解陕西民间中医对中医药政策和规范培训的需求,以及今后进一步梳理陕西民间中医的学术价值等工作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参加2019年陕西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通过市级审核的报名人员,包含10个地级市,分为三个地区,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1729人,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520人,陕北地区(包括延安市、榆林市)175人,共计2424人。

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为从业者年龄分布情况、医术专长(内服方药、外治技术、内服与外治同用)、医术实践活动地点(县域、城区)3个大部分。

1.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参加2019年陕西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通过市级审核的报名人员填写课题组制订的调查问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9软件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年龄分布情况 由于西安、咸阳、汉中三个市缺乏年龄资料,故实际调查总人数为1326人。从全省来看,在审核通过的报名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人员中,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24岁;23~40岁之间共257人,占比19.4%;40~60岁之间共918人,占比69.2%;60岁以上151人,占比11.4%。陕西省总体民间中医年龄分布见图1。

图1 陕西省民间中医年龄总体分布情况

关中地区(由于西安、咸阳缺乏年龄资料,故实际调查总人数为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合计825人):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25岁;18.2%的人在23~40岁之间;68.1%的人在40~60岁之间;60岁以上的占13.7%。

陕南地区(汉中缺乏年龄资料,故实际调查总人数为安康、商洛人数合计326人):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25岁;23~40岁之间有17.8%;40~60岁占76.1%;60岁以上的占6.1%。

陕北地区: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4岁;23~40岁为28%;40~60岁占61.7%;60岁以上占10.3%。各地区年龄分布见表1。上述数据分析提示,陕西民间中医的传承发展总体以中年人为主,但也要看到青年人在民间中医传承中的潜力。

表1 陕西省各地区民间中医年龄分布情况[n(%)]

2.2医术专长分类 在医术专长分类方面,全省以内服方药为主的有1554人,占比64%;以外治技术为主的474人,占比20%;内服方药与外治技术同用的396人,占比16%。陕西民间中医年龄分布见图2。

图2 陕西省民间中医医术专长总体分布情况

关中地区,医术专长中使用内服方药的60%;使用外治技术的占23%;内服与外治技术同用的占17%。陕南地区,79%的民间中医使用内服方药;使用外治技术的占9%;内服与外治技术同用的占到12%。陕北地区,使用内服方药的有占64%;使用外治技术的占19%;内服与外治技术同用的占17%。陕西省各地区医术专长分布见表2。

表2 陕西省各地区民间中医医术专长分布情况[n(%)]

从上述统计数据分析,内服方药是陕西民间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主要手段,提示在挖掘保护民间中医技术专长方面,要以有效验方、单方为主要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外治技术的传承相对薄弱,要重视外治技术的保护和传承。

2.3医术实践活动地点 从全省民间中医的医术实践活动地点分布来看,被调查人群有1098人在城区从事医疗实践活动,占比45%;而在县域的有1326人,占比55%。全省分布图见图3。

图3 陕西省民间中医医术实践地点总体分布情况

关中地区,在城区从事医术实践活动的有896人,占比51.8%;在县域的833人,占比48.2%。陕南地区,有28.7%在城区从事医术实践活动;在县域的占比71.3%。陕北地区,在城区的占30.3%;在县域的占69.7%。各地区分布见表3。

表3 陕西省各地区民间中医医术实践地点分布情况[n(%)]

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全省民间中医活动地点在城区与县域基本平衡,但是县域的人数较多一点,关中地区与全省整体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这与关中地区所占人数比例较大有关。而陕南和陕北地区在县域地区从事医术实践活动的明显偏多,这可能与当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医疗资源相关,陕南陕北相对于关中来说属于欠发达地区,在县域医疗资源分布相对薄弱,这些地方更适合民间中医的发展;另一方面,陕南地区民间中医多数依托秦岭草药的资源,这可能也是导致医术活动地点分布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3 讨论

我们前期的调查研究为较大范围的摸底分析,以期从整体上把握陕西民间中医的从业状况。初步调查结果显示,陕西民间中医在年龄分布上以中年人为主,医术专长主要以使用内服方药为主,医术活动地点因各地地理环境等的差异而不同。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的推荐,进一步缩小调查范围,以在当地享有一定声誉、掌握一定的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真正热爱中医事业的民间中医和民间草医为研究重点,采取实地走访考察,采访现场全程进行摄像、录音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我省现有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方法信息平台建立民间中医数据库,收集汇总全省民间医生信息,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中心的指导下,分析研究民间中医成长及其技术的多因素影响。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确定民间中医传承的代表性人物,梳理民间中医的成长经历,整理其学术特点和特色诊疗技术[13]。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14]。“健康中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有效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是贯彻实施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15]。民间中医是发展中医药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医药传承的宝贵资源[16]。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导致很多地方慢性病成为影响国民健康水平的主要问题,活跃在基层拥有特色诊疗技术的民间中医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保障各地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17]。积极发挥民间中医力量在服务基层人民健康中的作用,将为“健康中国”战略添砖加瓦,为促进全民健康贡献中医力量和智慧[18]。

由于既往民间中医开展诊疗活动不规范,民间中医药存在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局面[19],研究整理不够系统化,尚未形成较为合理的疗效评价体系,很多传统诊疗技术不具有广泛推广的条件,在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种种因素导致民间中医的发展传承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困境[20]。在课题组此次进行整理研究的过程当中,要进一步规范评价体系,去伪存真,以引导、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加强民间中医的整理研究,为传承中医药事业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专长内服医术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高中体育组合技能单元教学策略的优化探讨
量化民族志:一种融合定性与定量的教育研究方法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奇货可居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内服外敷方治面部色斑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