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练员专业能力结构研究

2021-11-30 03:24李永泽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练员竞技武术

李永泽,王 芳

(1. 北京市房山区体育局,北京 102401;2.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北京 100086)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经历长期社会实践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珍贵文化遗产,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又是传统文化中最不俗媚、最不移时也最稳定的一项。武术经历几千年的升华和沉淀,到现代已经逐步演变为套路、功法、格斗三大类。正如张健教练的观点,世界冠军的诞生往往取决于培养世界冠军的教练,只有拥有一大批知识和技术能力结构以及年龄结构均合理的教练员,与运动员共同奋斗,才会在这个领域有突出的成绩。张茂林指出,武术教练员能力结构是一个动态综合体,它是由教练员顺利完成整个武术训练过程所必须具备的教学、专项训练、组织管理、科研创新和交际能力构成,具有多序列、多层次和多要素的特点。不仅如此,他还提出武术教练员能力结构的不平衡性和非平均发展情况导致不同教练员执教水平各异。专业的武术教练员应具备专业能力,建立科学而又全面的专业能力结构模式,不仅能够为相关体育部门合理地、有依据地培养、帮助和评价武术教练员提供科学参考,还可以为专业武术教练员指引学习方向和主要范围,从而帮助武术教练员完善自身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成绩。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专家对专业教练员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做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各种观点和模式,但单就武术教练员能力的结构讨论却很少,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武术教练员专业能力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专业武术教练员的培养提出一定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武术教练员的能力结构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笔者通过线上中国知网和线下图书馆搜集大量关于武术教练员的资料,并结合统计学、社会学等中有关能力结构的文献,查阅大量有关教练员培养的文献、期刊等,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归纳分析法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归类,结合当前武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归纳分析,构建武术教练员专业能力结构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教练员的运动训练能力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者及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武术运动员既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从事训练实践,也要积极配合教练员,通过训练反馈等与教练员一起设计、组织自己的训练活动,并参与对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同时,训练管理工作者、体育科研人员、医生等也都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运动训练能力是武术教练员必备的专业能力,这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一项或多项运动技术,而且必须掌握设计组织指导科学训练的技能。因此,运动训练能力由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能力和教练员训练能力2个指标及4个子指标构成。(图1)

2.1.1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能力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分别标志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和终点,是训练阶段的划分、训练内容的确定、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恢复措施的选用及检查评定的设计等重要内容的基本依据。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则是训练状态和训练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对运动员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能力是专业武术教练员必备的专业能力。

运动员训练状态的构成要素并不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起始状态还是目标状态,都应该而且可以依据相同的结构模式给予描述。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应包含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而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也应包含相应的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及训练能力指标。

(1)运动成绩诊断。作为对运动员在一个新的训练过程的起始状态中运动成绩的诊断,应该对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中的参赛结果给出准确的评价。其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取得的名次,也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竞技水平;既包括运动员的上一个训练过程中最好的一次比赛成绩,也包括运动员在多次比赛中所表现的平均水平。

(2)竞技能力的诊断。对不同专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诊断时,必须考虑不同专项竞技能力结构的不同特点。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决定因素的作用各有不同,因此,在诊断中首先抓住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予以科学的诊断,并作为其竞技能力总体诊断的主要依据。

(3)训练负荷的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主要是在训练负荷的影响下产生的。运动员所取得的运动成绩以及竞技能力的变化,都与其所承受的训练负荷的质与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所承受的训练负荷的状态做出一个准确的描述,即对其竞技能力状态、进而对其运动成绩状态所做出的关键析因。

2.1.2 教练员训练能力武术教练员运动训练能力主要的核心能力是指教练员训练能力,包括对项目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能力、训练手段和方法运用能力、制订和执行训练计划能力、总结训练和比赛经验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控制运动员注意力的能力以及技术示范、纠正错误、保护的能力。研究和把握本项目的训练规律,也就是根据武术项目的规律特点安排好训练的计划、周期、课次、内容以及训练课当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把握其项目比赛规律。

(1)科学地安排训练节奏。训练节奏安排包括训练计划周期的安排和课次的安排。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有中长期的规划、短期的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其次是选择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现代训练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要筛选出科学的、紧紧围绕本武术专项的方法手段去进行训练。例如,依托高校科技优势,利用多媒体三维影像技术分析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成因等,达到同现代科技手段紧密结合并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另外,强调训练过程的系统性,自从有竞技体育以来,训练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简单训练法发展为单一训练法后又发展为综合训练法,到今天已发展成为模型化训练法,这些方法均可以开发应用到武术的训练中来。

(2)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运动负荷的大小体现在运动量、强度、密度、质量等方面,练多少是由运动负荷后恢复程度来决定的。练多少的选择就是要保持训练的周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因此,现代武术训练的理念表现为第一是训练内容的专项化,第二是训练目标的模型化。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如何科学合理安排以上问题,前提是武术教练员对本项目规律、特点、发展趋势等有着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而传统的武术训练负荷早已不适应当今武术发展趋势。

2.2 组织管理能力

武术教练员和教师不同,虽然两者都有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但武术教练员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训练的安排上要能够激发武术运动员去加强训练,有时还担任对运动员心理问题的疏导和教育工作,因而要合理安排武术训练和设计。在体育工作中,不论是教学、训练,还是组织运动竞赛和群体活动,都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它是教练员人才才干的集中反映,是完成体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当培教练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武术教练员组织管理能力构成层次结构模型见图2。

图2 武术教练员组织管理能力构成层次结构模型

可通过专业教育、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及相关课程学习,培养武术教练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其具体要求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掌握体育管理一般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武术教练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其相关的主要能力,包括提出并保证完成的能力、组织教学训练的能力、协调各方面关系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能力、与运动员建立亲情关系能力、协调同事间人际关系能力,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以身作则投入教学训练的第一线,敢于管理、善于管理,要组织管理好一个团队,在训练管理上进行突破。

2.3 科研创新能力

2.3.1 科研能力体育教学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探索体育本质及规律的科学认识过程。而体育科研是实现对体育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有效工具,它所提供的思考步骤与操作步骤,能够有效地引导体育工作者去科学认识体育的目的。科研能力包括搜集整理文献和掌握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能力,掌握和运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专业武术教练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一方面,要掌握资料的收集、统计、整理及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论文的撰写方法,不断改良训练方法,优化训练过程,提高武术训练效果;另一方面是创新能力,包括科学思维方式、自制体育器材、训练革新等。武术教练员要时刻保持创新,总结教学或训练中的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逐渐开拓一条适合时代发展的武术训练和教学方法。科研创造、开拓创新是专业武术教练员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应倍加重视。

2.3.2 创新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新是竞技体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专业武术教练员应意识到要在观念、训练理念、思想上的突破创新。教练员的创新能力也是其相关的主要能力,包括反常规训练理论和方法能力、学术更新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预见力、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捕捉、加工、传递、整理、利用信息的技术能力)等。不断地突破创新能够带来运动成绩的提高,而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也是武术教练员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所带来的结果。武术套路的突破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训练周期及节奏安排上的突破创新,就是计划安排上的创新;(2)训练方法、手段上的突破创新;(3)比赛中技战术的突破创新。例如,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构成层次结构见图3。

图3 武术教练员科研创新能力构成层次结构模型

2.4 社会活动能力

2.4.1 社会交际能力武术教练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处理好各种工作和人际关系,以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和投资,有效地开展工作,出色地完成任务,这是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对武术教练员社交能力培养和评价应当引起重视.

2.4.2 交往合作能力武术教练员的社会活动能力还包括合作交往能力,即控制自己情绪与感情的能力、取得他人信任的能力、交际的主动性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个相互交流的社会,包括很多领域内的合作,如教练员与各武术队的合作、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的合作、教练员与学生间的合作等,纵使教练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但因不善于与他人或集体合作,也有可能断送武术事业的前程。因此,合作交往能力也是武术教练员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5 裁判工作能力

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离不开比赛,有比赛就需要裁判,尤其是竞技体育,更离不开规则和裁判,武术项目也不例外。裁判员既是竞赛规则的执行者,也是比赛中的组织者,公正、准确的裁判工作是各项运动竞赛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裁判工作能力是武术教练员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能力的体现。裁判工作能力是武术教练员专业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准确学习和理解规则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具有较高等级裁判资格的武术教练员,其专项能力、工作能力、理解规则能力、公共关系和组织才能普遍较好。在武术比赛中的执裁能力也是考验一个教练员是否具备带队进行武术训练的条件之一,教练员在执裁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的巩固,也可以进一步指导武术的训练过程。

2.6 体育保健能力

体育保健能力是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的能力。体育保健的目的是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防治运动性损伤并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体育保健能力包括体育卫生知识、医务监督能力、运动损伤的急救和处理能力、运动按摩能力、医疗体育能力;还包括对学生的体质进行全面测量、统计与机能评价的能力,一般运动创伤和疾病的预防与处理能力。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其中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训练方法,更多的是正常训练中由于运动员训练状态的不稳定导致的一些细小损伤,包括韧带拉伤、器械划伤等。掌握必要的体育保健能力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前的热身以及训练后的放松,既可以节省运动员训练结束后的医疗保健时间,又可以增加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沟通和交流。

3 结 语

武术教练员的专业能力结构由多个维度指标构成。各维度和指标可作为武术教练员的专业能力考核和培养的内容。本研究可以提供客观、合理的武术教练员专业能力评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合理的专业能力结构,可为建立科学、严格的考评制度,解决武术教练员专业能力的培养问题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各体育学校在培养评价武术专业的教练员时应重视对教练员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评价,运动训练能力、组织管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应作为重点,而对教练的社会活动能力、体育保健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应作为重点来培养与评价。武术教练员应重点在以上各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培养自己全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练员竞技武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我校举办2018年全国舞龙舞狮教练员培训班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