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家访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意义初探

2021-11-30 01:21浙江省温州市永嘉中学朱金峰
青年心理 2021年35期
关键词:被动班主任家长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中学 朱金峰

由于学生成长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带着解决问题的任务去家访,这就是主动的家访。而被动的家访具有明显随意的特点,让家长有不被尊重的感觉。主动的家访,要精心选择家访对象,要让家访的形式和内容有针对性,特别是要事先了解家访对象的家庭情况、家长职业特点、对学生的期望等情况,将其摸准吃透,沟通起来才会显得顺畅、专业、有针对性,能够做到因人而异,具体学情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由于缺少针对性,被动的家访多是以学校和老师为中心,是单向的、不尊重学生的家访;而主动的家访是尊重家长、尊重学生的家访,是精准的、双向的平等的家访,是讨论式的家访。被动的家访往往不受学生以及家长的欢迎,主动的家访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

一、尊重学生隐私,是化被动为主动家访的关键

要想把家访化被动为主动,对家访的内容就要做精心的准备,哪些是该说的,哪些是不该说的。主动的家访,考虑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个人的隐私,尊重学生身体的缺陷,尊重学生家庭隐私。

(一)尊重学生生活隐私

高中生有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需求,他们不喜欢教师过多地参与。在家访的时候,教师不能过多反映其在学校的表现,可以根据家访的目的不同来筛选谈话内容。除非该学生在学校有明显的过错,教师必须告诉家长事情原委,以得到家长的支持。由于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在校的事情,喜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们不想让家长知道自己在学校所有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家访的时候,要尊重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情感空间,在家访之前,要思考什么是该说的,什么是不该说的,尽量筛选好家访时与家长和学生交流的内容,避免谈论如早恋之类的敏感话题(如果真有早恋倾向,应该在校做好引导工作),避免谈论学生在学校一些细节,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生长空间。

(二)尊重学生身体的缺陷

尊重学生身体缺陷隐私,助力阳光成长。自身方面有隐蔽的残疾(看不见的残疾,如头发掉光,戴假发套之类的)但也可正常上学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不想让教师或同学知道自己的情况。一旦有教师家访,担心家长告诉教师自身秘密,影响自己在教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在教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如果班主任只凭自己的一片爱心去家访,不仅达不到家访的目的,还会给日后的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例如:小盈是高三女学生,本来乐观开朗,乖巧懂事,积极上进,学习成绩优异,获得过校优秀学生荣誉。在一次表彰优秀学生的大家访活动中,年级组老师没有向班主任了解小盈的家庭情况和她自身的情况下(高二一年掉光头发,现在戴假发),就贸然前往家访。在家访中,年级组长了解到小盈的父母离异,小盈头发掉落没钱医治,现寄居在外婆家,小盈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来源于她妈妈一个人打工,生活极其贫困。年级组的教师对小盈的遭遇很同情,回校后就向学校申请了生活困难补助,而且同行的几个老师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想帮一帮小盈。但由于教师泄露了小盈的隐私,导致她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从而成绩下滑严重。

化被动为主动的家访,需要教师在家访之前,充分尊重学生想法,征求学生的意愿,不能为了家访而家访。盲目被动的家访,不仅无法达到家访的预期效果,甚至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家校合力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如果班主任了解到学生明显抗拒老师家访的倾向,要细察原因,根据观察的结果,选择是否家访。根据我多年家访的经验,抗拒教师去家里家访的有下面几类学生:一是学生个性好强,但实际家庭经济情况比较贫困的,怕教师知道后,看不起他;二是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来城市打工,租住在城市的破旧房子里,怕老师知道了,失去了自尊;三是父母离异跟父母其中一方或祖辈生活的学生,他们并不想让老师知道自己的父母离异,担心被老师知道后,被区别对待;四是父母亲一方或双方残疾但自身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五是自己积极上进但父母亲一方或双方或家庭里有人违法违纪的学生,他们也不想把自己的家庭情况曝光在老师眼下;六是家长的工作很忙或家长居于政府或企业要职的学生,他们不希望教师打扰父母的工作……

由于存在以上几种或更多更复杂的情况,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的意愿,在了解具体情况以后,善于变通。其次善于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灵活的家访,如电访法,路上偶遇法,家长办公室邂逅法等达成家校沟通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是化被动为主动家访的核心

化被动为主动的家访,就需要发挥传统家访的优势,创新家访的内容和形式,借助班主任的专业权威,赢得不同背景的家长的信任和合作,积极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配合班主任引导教育孩子。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期的家校合力教育,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从而获得人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不断走向成功!

(一)班主任用长远眼光帮助学生规划未来

邓小平同志讲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班主任,视野要开阔,格局要大,要引导学生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如在家访时,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七选三选考”功课方案,既要让学生和家长看到眼前的现实,又要看到“诗和远方”。看到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和个人追求息息相关;个人分数的提高与品德的提升同样重要。进而从教育目标出发,指导学生进行选课,规划未来,学得知识,收获成长。这样做,让家长和学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培根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在指导学生进行选课时,让家长明白“人”的需求不能仅仅停留在眼前取得的分数上,更要着眼于人格的修炼和品德的提高,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崇高的责任感。

为了让主动家访更加圆满,使每个学生和每个家长懂得自主规划,教师可以带领一批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一对一进行指导,并详细地说明这样选课的理由,并指出选课跟大学专业、社会需要和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同时指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父母的希望和社会的需要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学生更坚定自己的专业选择。

(二)与家长深度交流,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1.帮助孩子发现自我

通过主动家访,结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班主任发现学生的优点,在鼓励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时,让学生发现自我的优点,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管理自己的情绪,成为更好的自己。督促家长在班主任离开后,延续班主任让学生做的一系列事情,如自觉看书、作业、打球、跑步、劳动等。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养成自我约束的行为模式。同时,家长在教育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经常跟班主任进行讨论在深度讨论的同时,班主任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策略一如既往地贯彻下去,教育的终极目标就会越来越明确,那就是要培养自觉的人,培养能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人。

2.助力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陶行知不仅强调儿童个体的自我管理,他还认为班级也应该交给儿童自己管理。他提出:“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一部分家长大包大揽风气盛行,学生除了作业需要自己完成外,其他事情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班主任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并与家长进行深度交流,让家长认识到教育的核心是使人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一个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大写的“人”,从而支持和理解班主任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唤醒自己,与学校的教育联系起来,建立自主管理表格,每日反省,建立自我教育制度,摆脱外来的强制与束缚。在家长信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带着考上名校的学长学姐去家访,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唤醒学生,从而真正助推他们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化被动为主动的家访,是家校合作的润滑剂,是班主任和家长联合唱出的一首和谐曲,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校内校外受到风格一致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自尊、自立,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自我管理,学会自我教育,不断提升自我,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被动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蔓延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