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治疗

2021-11-30 01:34
智慧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职业性性皮炎红斑

(核工业417医院,陕西 西安 710600)

0 引言

在很多行业的生产和工作当中,职业性皮肤病十分常见,且患者类型很多,包括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电光性皮炎以及职业性痤疮、职业性皮肤溃疡等多种类型[1-2]。其中,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相关的外国调查数据显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数量可占到职业性皮肤病患者的95%左右[3-4]。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主要是指在劳动、生产以及作业环境中,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刺激性较强、有致敏作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并且出现的急性或者慢性皮肤炎症病变[5-6]。如果想要做好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有效预防、控制,需要对其诊断、治疗等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本文针对1 例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患者概况

本文研究所选择的1 例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为女性,年龄46 岁,为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工作人员。患者主诉,在接触原油及油品类物质后,接触部位皮肤出现红斑,瘙痒,持续时间有10 年,症状可反复出现,工作后加重,休息后情况减轻,患者于2019 年11 月1 日到我院就诊,初诊为接触性皮炎,为了确诊职业因素原油及油品类物质导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需要进一步做职业接触“原油”皮肤斑贴试验相关检查,2020 年6 月诊断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

1.1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患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有23 年。患者在1996 年2 月至2005 年2 月期间,在某炼油厂卸油台从事原油化验和收油工作,日常接触原油的成品与半成品(汽油、柴油)、以及化学品等,个人防护为工作服和手套,有口罩但基本未佩戴。

2005 年12 月调到石油管道运输公司输油站工作,任原油操作员,主要从事卸油,也就是把管道输送的原油加入大型储油罐内,并做计量等工作,长期接触原油,个人防护为工作服和手套,有口罩但基本未佩戴,因为皮肤病加重,2016 年9 月后从事管道巡护管理工作,减少了工作接触,2018 年4 月脱离了有害工作岗位。

1.2 病史

患者从2010 年5 月开始,颜面部与手部、前臂等多处皮肤出现了红斑,并伴有皮肤瘙痒,患者未加重视,但症状反复出现,且逐渐加重。在2013 年8 月,患者在单位组织的职业健康检查时,结果显示“接触性皮炎”,之后,患者到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皮肤科就诊,可见明显的颜面部大面积红斑,皮疹凸起皮肤,皮温较高,界限较为清楚。进而红斑出现鳞屑,可见水泡与鳞屑,未出现糜烂或者破溃情况,2019年7 月,因颜面部和手部皮肤出现红斑鳞屑与瘙痒症状,可见斑片和丘疹,色素沉着,在西安交大二附院皮肤科做了皮肤斑贴试验结果显示为:氧化钴(++)、硫酸镍(++)、硫柳汞(+)、重铬酸钾(±),油品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化合物的成分,诊断为接触性皮炎,不宜接触原油等多种致敏原。

6 年多,患者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依匹斯汀、炉甘石洗剂、红光与湿敷结合治疗、冷喷治疗,中药内服、膏药外用等。

2019 年11 月,患者到我院就诊,为了明确致敏原为职业因素,做过敏原接触物“原油”皮肤斑贴试验,患者48 小时后斑贴点处的皮肤出现红斑、肿胀与糜烂、渗液的情况,结果显示为强阳性(+++),显示皮炎与接触物相关性刺激有关,并产生致敏反应。2020 年6 月诊断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

1.3 皮肤检查

患者面部皮肤红斑、色素沉着,直径大约为5cm,形状为类圆形,与周围皮肤组织存在清楚界限,未见明显的皮疹和赘生物。患者的右手掌有2cm 大小的类圆形皮损,中间可见小的裂口,与周围皮肤的界限较为清楚。右手食指远端皮肤存在皮损,颈部、左胸部与背部皮肤组织等未见明显异常。

1.4 辅助检查

血常规正常,尿潜血为+2,血生化无异常,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肺功能检查显示有轻度限制。过敏原检查显示甲醛(+),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杀虫剂:苯并芘(+)、乙醚(+)、食品添加剂:棕色混合物(+),皮肤斑贴试验结果显示为:氧化钴(++)、硫酸镍(++)、硫柳汞(+)、重铬酸钾(±),“原油”皮肤斑贴试验结果显示为强阳性(+++)。

2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症状与表现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皮损界限相对较为清楚,且多限于直接接触的部位,皮炎好发部位暴露的皮肤,如手臂、面颈部及胸部V 字形区域也可能出现相应症状[7-8]。此外,一些患者的皮肤皱襞处、腰部皮肤与外阴、股内侧等也可出现症状[9]。

患者皮损的严重程度与刺激性物质的强弱、接触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以及坏死、溃疡等,这一类型皮肤损害的表现与烧伤较为类似[10-11]。一般来讲,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存在自限性,很多患者停止接触致病物后,1-3 周可以痊愈[12]。

患者长期、反复接触刺激性弱的物质,皮损会出现浸润的情况,且会出现增厚和色素沉着,伴有瘙痒感与灼痛感,这种表现与慢性皮炎十分接近[13]。

3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①患者有十分明确的职业接触史;②患者从接触致病物到发病所需的时间、反应程度等,与致病物的自身性质、浓度、接触时间与接触方式等存在直接联系,且部分患者接触浓度较高的强刺激物,会立即出现皮损症状;③在相同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多人发病的情况;④患者皮损一般局限在接触致病物的部位,且边界较为清楚;⑤患者的症状存在自限性,一些患者在去除病因后,可以被治愈,但是,如果再次接触致病物,可能出现再发情况[14]。

对于职业性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其皮损表现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十分接近,但是患者很少出现大疱,一般出现湿疹样的表现,患者自觉有瘙痒感。如果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可明确诊断:①患者有十分明确的职业接触史;②患者在初次接触致病物的时候未发病,一般在接触致病物5-14d 或者更长时间才会发病,患者致敏后,如果出现再接触情况,一般会在24 小时内发病;③在相同的条件下,接触者当中有少数人会发病;④患者的皮损一般发生于接触部位,但界限往往并不清楚,且会出现周围扩散的情况,如果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可能出现全身性发作;⑤患者的病程容易出现迁延,且再接触致病物之后,会立即复发;⑥患者接受致敏物皮肤斑贴试验后,经常获得阳性结果。

在对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医生需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职业史情况。一般而言,职业接触与皮损的发生、进展等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且往往存在因果关系。医生在进行职业史询问或者现场调查的时候,需要注意患者的接触物、接触的剂量以及接触方法的变换,并且考虑到患者工作场所的环境情况、卫生情况、职业防护情况、季节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目前,针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致敏物检验,皮肤斑贴试验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可能不适用于职业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医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需要注意斑试物的自身浓度,并且选择合适的赋形剂进行处理,对患者的皮肤斑贴试验结果进行准确评定。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主要分为刺激性和变应性两种类型,医生在进行诊断的时候需要尽量将其分开,从而对患者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分析。但是,一些致病物既存在刺激情况,也存在致敏情况,如果临床诊断中很难进行分型或者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医生需要将患者诊断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并且按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进行后续的治疗等处理。

4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首先去除致敏原,需要让患者立即用水将皮肤上的刺激物冲洗干净,进行彻底、充分的冲洗,冲洗时间要较长[15]。医生需要选择中和剂进行处理,如果是碱性刺激物,可以选择弱酸性溶液,比如3%硼酸溶液进行中和。如果是酸性刺激物,可以选择弱碱性溶液,比如肥皂液进行中和。在进行短时间等的中和处理后,用清水洗净即可。

本次报道的病例,急性期皮肤有局部渗出时,选择3%硼酸溶液进行冷湿敷处理,皮炎处无渗出,选择炉甘石洗剂外用治疗。亚急性期皮炎有少量渗出,选择油剂或糊剂,慢性期用软膏治疗,如果局部继发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则需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当患者皮肤瘙痒较为明显的时候,可以服用抗组胺药物,比如西替利嗪或者氯雷他定,每次服用1 片,1 次/ 日。2-3g 维生素C 加入10mL 10%葡萄糖溶液,1 次/日,静脉输液治疗。当皮损严重时,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每日服用30-60mg 的强的松,但治疗时间要短期,在患者皮损出现好转之后,需要逐渐减量。

5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预防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预防,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尽量改善工作条件,从事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皮肤与致病物、过敏原等直接接触。一旦发现皮损,工作人员可以申请调换工作岗位,这样可以尽快远离致病物。员工需要在就业之前,做好岗前,对于有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的患者,不可从事诱发或者加重该病的工作。对于容易出现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工种,相关人员需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重点是皮肤检查,做好日常工作防护。对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患者,须脱离有害工作环境,需要完全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等,以保证治疗效果。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特别是重症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易反复,患者情绪易激动,临床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为了做好诊断和治疗,医护人员要掌握患者的职业接触史、病史等情况,熟悉皮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发展过程,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猜你喜欢
职业性性皮炎红斑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大红斑的特写
动物身上长了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