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资本范畴的生成逻辑、实践成就与时代价值

2021-11-30 01:46王宏波
关键词:公有制范畴市场经济

王宏波,曹 睿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资本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现象。马克思抓住资本范畴,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现象,尤其是以国有资本为典型的公有资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因素”[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有资本逐渐活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坚持用马克思的观点研究和论述资本范畴的理论逻辑,阐释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公有资本存在的理论合理性与历史合理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绕不开的学理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现象的普遍化与资本范畴的广泛运用,理论界对于“资本”问题的认识不断发展。学界常用“社本”“资本一般”“社会主义资本”“公有资本”“广义资本”“资本逻辑”等范畴来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运作中的新经济现象。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公有资本展开研究:一是分析马克思资本范畴与公有资本范畴的联系与区别,认为公有资本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资本,而是资本的又一种特殊历史形态[2-3];马克思关于资本二重性的理论对公有资本同样适用[4]401,可通过资本的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理解其内涵[5]。二是考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资本的适配性,并得出公有资本与市场机制相兼容的基本判断[6];同时指出,公有资本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资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由公有资本主导的,所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以公有资本为主体。三是研究了公有资本与劳动者、劳动力的结合方式,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劳动力仍然作为商品出卖给公有制企业[7]。由此,公有资本便迫使劳动者个人为社会提供剩余劳动[8],劳动者集体平等占有公有资本并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6],体现出劳动者共同创造和占有剩余价值的关系[9],其最终结果是公有资本壮大基础上平等劳动关系的构建[10]。四是探讨了公有资本的生产流通、经营管理等具体问题,认为公有资本生产是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的物质产品的劳动过程与公有剩余价值过程的统一,强调要建立专门的所有机构确保公有资本控股企业,加强公有资本在全社会资本结构中的地位,发挥公有资本人格化的道德力量[11-13]。

学界对资本范畴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已经产生了不少成果,从实践层面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中公有资本的现实存在,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资本范畴,但未能彻底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资本范畴生成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在如何应用马克思当年分析资本问题的理论逻辑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现象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刻的理论阐释。应当注意到,大多数研究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资本范畴作为既定前提不加解释地直接使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若无其事”地纳入公有资本概念,造成“公有资本”一词使用有余而释义不足的矛盾现象,以至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建构中,公有资本范畴呈现缺位状态。这实际上反映出对于公有资本范畴理论的不自信和研究的不到位。有学者已经注意到这种情况,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资本逻辑建构“并未普遍实现”[14],公有资本范畴塑造“既在过程完成之时,又在过程之中”[15]。本文认为,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中内在地包含着公有资本历史出场的逻辑空间。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理论依据、学术学理方面阐明公有资本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生成逻辑,展现公有资本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实践方式,彰显公有资本范畴重要的时代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一、公有资本范畴的生成逻辑

公有资本范畴的生成是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共同演化的结果。马克思的资本范畴本身就具有公有资本范畴生成的逻辑空间,对于资本的本质规定提供了公有资本范畴生成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给中国公有资本范畴的出场提供了恰当的历史条件,公有资本范畴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反映了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需求。

(一)理论逻辑:填补资本本质规定所内含的理论空间

马克思将资本理解为一种“关系”。资本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经济关系。资本是生产要素,但在一定的关系中才成为“资本”。“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特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16]723然而,资本一旦被纳入社会关系领域,便成为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物”,而成为“一种以物为中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17]878,是对那种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方式,体现为生产资料、劳动力和货币的所有关系,商品生产者与劳动者、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及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社会关系。由此,可以将“生产关系”视为马克思对其资本范畴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对资本范畴的本质规定是其对资本从具体向抽象的上升,由特殊向一般的演进,蕴含了公有资本范畴生成的逻辑空间和理论依据。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资本这种生产关系产生于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之下。并且,一种社会形态中只要存在资本现象,就一定体现着这一社会的生产关系属性,是物质内容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展现出的社会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资本所承担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体现的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剥削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资本是全社会占有资本,不是某一个资本家的资本,资本的剩余价值在全社会范围内分配。所以,公有资本承担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劳动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个体劳动与社会总劳动的关系以及资本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这并不是剥削关系。一般地说,如果某一历史时期出现新的资本所有主体,资本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发生了变化,资本的社会属性也会随之转变。在社会主义历史发展时期,公有制经济一旦采取了资本的形态,资本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间就已经产生了新的联系,就会出现公有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公有制生产关系赋予资本以社会主义的性质。因此,作为体现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资本的特殊形态,公有资本显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经济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的资本范畴是在其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的社会与时代背景和理论语境下建构的。因此,马克思对资本范畴的分析更多是从其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资本所体现的特殊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说明,关于资本的具体论断是专指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情况不是马克思考虑的主要问题。尽管如此,马克思论述私有资本的逻辑空间中并没有排斥或排除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资本。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出现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资本的新的资本特殊,公有资本所反映的不是资本所有者剥削劳动者的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劳动者联合劳动共同致富的经济关系。因此,通过分析跨越不同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体现不同社会关系的资本特殊,可以进一步在新的高度、更深层次上抽象和认识资本一般和资本特殊,将资本范畴上升为不同社会形态下市场经济中的一般范畴。这个新的资本一般既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特殊,也适用于非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特殊。

这种归纳、抽象与马克思之前关于资本的论述逻辑是一致的,没有背离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科学论断,不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马克思资本一般和资本特殊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区分、逻辑顺延与具体展开,这是应用马克思的资本分析逻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出的新的结论。因此,应当坚定地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资本范畴内含资本的一般性本质规定,是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的特殊形态,是资本一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新的资本特殊。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特定的经济范畴,公有资本一经诞生就已经同资本主义制度或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彻底分裂,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私人资本的合理扬弃和转化创新,填补了马克思资本范畴内含的理论空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理论成就。

(二)历史逻辑: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求

资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就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来说,马克思资本范畴的本质规定还远未全部呈现。马克思强调,资本的这种“生产关系”具有“历史性”,认为资本“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17]878,产生于一定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中,这种关系“既不是自然史上的关系,也不是一切历史时期所共有的社会关系”[17]197,而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18]922,这种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的所有制结构及由其所决定的社会基本制度下产生的。

以此为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提出,资本“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16]724,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17]198。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占有生产资料的少数人雇佣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进行劳动而成为资本家;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成为雇佣工人。随着这种雇佣关系的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形成。

可见,资本是历史演进的产物,会经历一个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必然过程。在资本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没有成熟时,资本绝不会出现;当资本所蕴含的发展生产力的能力被全部发挥出来之前,它绝不会消亡。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产品才会普遍成为商品,剩余劳动才会物化为剩余价值,商品经济和资本关系才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生产过程中以劳动为基础的分工的细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持续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达到发展顶峰,自然过渡到能够实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与资本关系消亡的临界点就会出现。

然而,由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复杂性,中国从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越式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程度与马克思所设想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市场经济形式与社会生产力状况还处于基本适应期,社会主义还必须利用和采取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利用资本形式来“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18]288。因此,其基本结论是:由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分工和社会交换仍然存在,市场经济仍然是最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经济组织方式,劳动依然是主要的谋生手段,劳动力商品也还存在。那么,按照马克思分析资本问题的理论逻辑,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仍然满足,资本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依然具备,资本关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资本退场的时机尚不成熟,资本消亡的历史阶段远未到来,资本仍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经济现象。

为了适应当前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资本积极进行自我调整,采取一种可以兼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市场机制的运行方式,历史地产生出一个可以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与资本运行规律的新的资本形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社会主义公有资本的形态与资本主义的私有资本、社会主义社会的私有资本同台竞争、互相交换,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带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这也正是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中公有资本范畴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18]288。社会主义条件下使用和利用资本的社会主体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全体社会劳动者占有资本已经成为新的历史事实,公有资本在其“关系”的性质上完全具有表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也就是说,可以用公有资本范畴来指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时期中的这种过渡性的生产关系。因此,公有资本这种崭新的资本关系形态是历史地产生的,也具有历史的合理性。

二、公有资本范畴的实践成就

公有资本范畴不仅在理论逻辑上是必要和可能的,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不断发展,是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且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当前,公有资本已经发展出多种具体的实现形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作用日益显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公有资本范畴发展出多样的具体实现形式

公有资本在实践中多样的具体实现形式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资本的发展状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地区、领域、行业的资本需求状况共同决定的。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二,我国公有资本体量庞大,要分散布局在市场中,通过连续不断的运动才能实现保值增值与积累壮大。其三,公有资本的运行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政治账,其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效率,重视对国家、社会和人民需要的满足多于经济价值的产出。其四,我国各地区、区域之间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不均衡。其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同生产部门或行业、领域对资本投资规模和结构的配置要求也都不尽相同。鉴于以上原因,公有资本发展出了多种有效的实现形式: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成分的资本。

第一,国有资本是公有资本最主要的承载形式,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资本运营形式,是由国家或全体国民共同所有的资本。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所有权机构代表全体人民对国有资本进行监督管理,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管理职责,并利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完成具体的投资运营事务,然后在国有企业中组织直接生产,从而形成“政府—国资委—投资运营公司—企业”四层架构的层级组织形式来代表全体劳动者实现经济利益。国有资本往往承担着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任务,主要涉及军工国防、铸币等关系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领域,航天工业、新材料、海洋工程等投入巨大但关系到全局战略的高新技术领域和新兴行业,石油、天然气、粮食储备、电力、航空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铁路、海港、邮政等投资量大的公共服务行业。在国有资本独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是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做了适当扣除的部分,这部分价值不仅包括劳动力的价值,还包括高于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剩余价值则被留在企业或上交国家,但最终也会用于劳动者,体现按劳分配的平等权利关系。

第二,集体资本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资本运营形式,是由部分劳动者集体共同占有的公有资本,与处于不同劳动者集体,不同乡镇、社区集体中的集体资本所有者不同。我国的集体资本一部分是解放初期对个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并进一步资本化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劳动者自愿联合聚集而成的。集体资本能够适应各乡镇的经济条件和农民意愿,以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等方式获取增值,在城镇体现为各类乡镇企业中的资本,在农村体现为各种村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资本。当前,95%以上的乡镇企业进行了改制,从集体企业变成私营或者合资经营,传统意义上的乡镇企业已然所剩不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则成为集体资本的有效载体。此外,集体资本的产权结构往往与乡镇政府机构、村委会的设置相关,组织形式则同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基层领导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经营能力和价值取向相关。例如,农村专业合作社多以政府部门或村级能人领办。

第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成分的资本也是公有资本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必然造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不同所有制资本之间的交叉融合。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因此,国有资本控股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常见形式。国有资本控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重点行业的企业以大于50%的股份进行绝对控股;另一种是国有资本所占比例虽未达到50%,但由于股份分散,国有资本在公司的股份中仍然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的比例,能够相对控股。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可以通过控股促进企业内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使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控股的条件下通过吸引非国有资本加入扩充企业资本,部分撤出去进行其他投资,扩大公有资本支配范围,并提高公有制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当然,公有资本不可能在所有的经济领域都实行控股,因而对于一些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公有制企业,公有资本便通过入股、投资等方式,以出资者身份获得董事会席位,参与企业的经营与利润的分配,保障国家和企业职工的利益,扩大公有资本延伸范围。并且,公有资本的存在也能够通过非市场化机制缓解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约束,保证其在市场上的良好发展。

(二)公有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凸显

公有资本总量持续增长,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从我国国有资本的发展状况来看,国有资本所有者权益总额从2009年的198 720.3亿元增加到2019年6月的691 681.2亿元,在10年间增长了约3.5倍;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收入总额实现了从2012年的1 495.9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 971.82亿元(1)资料来源于2014—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财政年鉴》。,在不到10年的时间增长了一倍多。近年来,已有21家中央企业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30个省级国资委的76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完成改组组建[19],诞生中央企业上市公司394家,地方国企上市公司757家,国有上市公司数量占整个上市公司总数的28%[20]。从我国集体资本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已经有224.1万家农民合作社、1.3万多家农民联合社成立(2)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农民合作社实现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四级联创示范社达15.7万家[EB/OL].(2020-12-28)[2021-01-20].http:∥www.moa.gov.cn/xw/zwdt/202012/t20201228_6358978.htm.,全国有74.5%的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1]。另外,2019年全国村集体经营收益超过5万元的村占到48.2%,比2016年提高23.2个百分点,集体成员累计分红超过3 800亿元,是2016年的3.6倍⑤。

第一,公有资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资本在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整合国内市场等方面显示出天然优势,并通过混合所有制最大限度地撬动了多种所有制成分的投资积极性,带动经济高速发展。国资委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201.3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1.5倍,2012—2019年,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累计上交税费约占同期全国税收收入的25%(3)新华社.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来自首届国有经济研究峰会的观察[EB/OL].(2020-11-16)[2021-01-20].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39/c15958789/content.html.。另外,2020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3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4)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就2020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EB/OL].(2021-01-20)[2021-01-20].http:∥www.Gov.cn/xinwen/2021-01/20/content_5581263.htm.。同时,公有资本通过对外投资和国际商贸活动,引领社会主义经济接轨国际市场。根据财富中文网公布的数据,在世界500强榜单中,我国国有企业的数量从2003年的12家增至2020年的92家,占2020年中国全部133家上榜企业总数的69%以上,形成了我国公有资本在世界市场上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公有资本在公益性产业和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保障作用。公有资本作为公共事业资本市场中的最大供给者,充分发挥了公有资本利润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效应。我国的电力、通信、粮油、铁路等外溢性强,但投入大、回报时间长,并且关系国民经济命脉与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部门都是以公有资本为主。数据显示,到2019年末,全国收费公路里程17.11万千米,政府还贷公路里程9.39万千米,占全国收费公路里程的54.9%(5)资料来源于《2019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同时,公有资本对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度颇高。财政部资产管理司最新消息显示,截至2020年末,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以换转股份的方式充实到社保基金中的国有资本总额达1.68万亿元(6)资产管理司.中央层面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全面完成[EB/OL].(2021-01-12)[2021-01-12].http:∥zcgls.mof.gov.cn/gongzuodongtai/202101/t20210112_3642788.htm.,既实现了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又使国有资本通过社保基金再次参与了资本市场的操作,给国内市场运行提供了资本支持,弥补了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保障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第三,公有资本对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政策发挥支撑作用。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及创新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公有资本都是先行资本,主要投资也大都来自国有企业。已有81家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承担了3 400多个项目。此外,公有资本还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聚力投资、消费扶贫,探索扶贫模式创新。据统计,央企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近千亿元,还打造了扶贫资本运作平台,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其中,国资委引导全部中央企业出资设立的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募资规模达314.05亿元。截至2020年10月底,央企扶贫基金完成投资决策项目118个、投资金额307.07亿元,累计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约2 600亿元,帮扶的248个县到11月底已全部脱贫(7)张晓哲.100%!国资央企248个定点扶贫县全部脱贫摘帽[EB/OL].(2020-11-23)[2021-1-20].http:∥www.Sasac.gov.cn/n2588020/n2877938/n2879597/n2879599/c16043554/content.html.。

第四,公有资本在应对重大灾害和突发性危机中发挥先锋作用。在2008年的国际经济危机之下,我国通过国有资本影响市场走向、调控经济发展,2009年1—4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投资23 055亿元,保证了我国经济在危机中安全稳定运行。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公有资本不惜代价投入全国各地专门医院的建设改造项目,不计成本转产紧缺医学影像设备及防护物资,对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承租方减免房租、地租等资本性收入,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高效地完成了带动复工复产、促进供应链产业链畅通和推动国家经济恢复等方面的任务,有力地展现了公有资本在大战大考中的责任担当。

三、公有资本范畴的时代价值

公有资本范畴是公有制经济关系的重要载体和典型形式,规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构建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时代创新。

(一)公有资本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公有制形式与资本形式的结合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机制。公有资本在对公有资产资本化的基础上,使公有制经济以价值形态流动,承载和实现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成为公有制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具体存在形式。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人民和劳动群众集体共同占有的新型所有制关系。公有制是人类社会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一定范围内的直接结合为前提,旨在追求一种现实的、根本优越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新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需要适应社会化大工业生产本性的要求,能在全社会或社会的部分范围内更加有效地利用所占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为全体人民获取实际的经济利益。

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公有制经济采用了资本这种能够保留公有制本质规定和商品经济基本关系的适当形式来参与市场活动。通过对公有制中的生产要素进行资本化,公有制资源资产从凝固化的物质形态转化为流动性的价值形态,公有制经济转入资本化经营状态,融于社会生产过程中,发展出了公有资本。这是一种在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群众集体占有,并在市场经济中遵守基本运行规则,以为人民利益服务为增值目标的特殊形态的资本,其本质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关系。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增值过程本质上是壮大公有制经济实力的过程,发展公有资本的过程也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过程。公有资本在其运动过程中遵循资本运动的固有逻辑,展现出逐利与增值的自然属性,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实质,服务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强化。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资本的运动过程仍需遵循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千方百计去追求增值。同时,社会主义公有资本的运作过程时刻体现着所有主体和运作主体的意志。资本运作的主体通过对资本的运作来实现集体目的和共同利益,其直接掌握、实际控制或具体管理资本,有计划地按照国家、地区的战略需要,安排、调度以及决定资本的使用方向,参与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经济活动,并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让资本在流动中呈现活力并增值,而后将其增值部分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积累、生产扩大和民生改善。

公有资本范畴是使用“资本”概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新的概括和抽象,能够保证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地位,为相对公平分配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社会调节、平等劳动和剩余共享的最终实现,从而夯实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根基,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

(二)公有资本是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方向的主导力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这种机制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之下,并同该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22]64的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并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方式,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资本能够兼顾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切实担负起持续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积累社会财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重任。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本质就体现和落实在公有资本这种具体的经济力量之上。

一方面,公有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主要动力,离开了公有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运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任务就无法实现。资本是市场得以启动的基础,资本的保值增值是市场运动的核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经济发展战略的改革与创新,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力的代表,公有资本通过不断增值的过程,带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改进以及市场空间的开拓,从而释放市场经济活力;通过参与市场交换,科学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推进要素市场良性发展,促进市场体系完善;通过参与经济调控,体现社会主义力量引导、驾驭私人资本,合理指引社会资本投资方向,推进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可以说,没有公有资本,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公有资本是市场经济中社会主义属性的依托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的主力,离开了公有资本,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就无法实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本质就无法彰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公有资本中“公有”二字是公有资本实践的核心理念,规定了公有资本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全部实践都旨在增强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因素,加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特征,凸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关系的代表,公有资本助力于共同富裕的最终实现,其范畴直接聚焦“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了公有资本的劳动者“公共”所有制,并进一步决定了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从制度上保障了全体劳动者共有共建共享,使公有资本的投资回报在社会主义制度属性和法律框架下,切实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并通过公有资本自身量的积累,为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和社会关系准备物质条件。可以说,没有公有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就是空头支票。

总之,公有资本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发展,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的独特性质,体现了现实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语。

(三)公有资本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重要范畴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23]1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以“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23]154作为对象,以相对成熟的范畴体系作为基础,并以特定的话语表达方式作为支撑。马克思运用“资本”这个范畴及范畴体系来分析和描述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实际,依然以资本为起点[24],将公有资本作为基本经济范畴,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首先,公有资本范畴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公有资本范畴的提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中增添了一个新的重要范畴,同时赋予资本范畴以新的独特的社会性质,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运用资本手段调动资本资源、发挥资本作用[25],许多相关的概念和范畴也得以在其基础上产生与展开,进一步形成了公有资本范畴体系。诸如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民间资本等对应范畴,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借贷资本、虚拟资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资本运作、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生产、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等相关概念,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基础理论,能够重新整合并形成以公有资本为中心的概念群和范畴体系,在以公有资本为枢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找到适当的位置并继续发挥作用。

其次,公有资本范畴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公有资本”这个词语本身就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逻辑,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结合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与其经济体制更加匹配的独特表达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话语创新。以公有资本范畴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凝练出许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理论与观点,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与公有资本等基础概念的确立相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衍生出公有资本所有及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分配问题,从而形成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理论;公有资本运营又演化出运营公有资本的国有企业与运行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催生出股份公司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概念,并引申出诸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共同富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符合中国国情的特定话语。这些概念、范畴和理论显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差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经济活动与具体方式,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表达方式,加强了解读与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以及中国未来发展的话语权。

公有资本是资本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实践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提出公有资本范畴出场的现实必要性,而资本的本质规定蕴含着公有资本范畴生成的理论可能性。公有资本包括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混合所有制中公有性质的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公有资本范畴为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体现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革发展方向提供有力支撑,为创新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做出重要贡献。要理直气壮地把公有资本范畴放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地位,旗帜鲜明地坚持公有资本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影响力,完成新时代公有资本逻辑建构的理论与实践任务。

猜你喜欢
公有制范畴市场经济
共同富裕:市场经济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论腐败与一党制及公有制的联系
论腐败与一党制及公有制的联系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