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

2021-11-30 09:27郝佳婧
关键词:抗击中华民族肺炎

郝佳婧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健康威胁,对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负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人口众多、地域广袤、情势复杂的中国,其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次重大考验,而伟大民族精神是应对疫情大考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1]。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2]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如火如荼的建设年代,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奋进岁月,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又历久弥新,彰显出跨越时空的影响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裹挟中,中华民族遇到了史上少有的困难、问题和风险,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以凝心聚力、鼓舞干劲、陶冶情操,是顺利度过疫情特殊时期、坚定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坚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一、伟大民族精神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强大精神武器

伟大民族精神能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中,凝聚精神力量、激发精神动力、塑造精神品格、培育精神品质,是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武器。

(一)凝聚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精神力量

伟大民族精神在疫情抗击中表现出的精神凝聚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凝聚了精诚合作的团结之力。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伟大团结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内涵。伟大民族精神能够为中华儿女增强精诚合作、团结友善的精神力量,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中不畏艰险、不懈奋斗、不辱使命,具有防止人心涣散的精神凝聚作用。另一方面,凝聚了共赴国难的爱国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3]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内蕴着实现伟大梦想的内生动力。伟大民族精神能够为中华儿女筑牢信仰之帆、把稳思想之舵,激励中国人民在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的威胁下依然怀着拳拳爱国之心共赴国难、共克时艰,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

(二)激发众志成城、戮力同心的精神动力

伟大民族精神在疫情抗击中表现出的精神驱动作用表现在两点。首先,激发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凝聚力。伟大民族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是激发中华民族在苦难中乐于拼搏、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精神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却浸满了汗水、泪水和血水的战役中,中华民族展现出了高度的民族凝聚力。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其背后必然有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驱动。其次,激发了戮力同心的民族向心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壮大彻底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做出的突出贡献离不开伟大民族精神的驱动。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更加坚定主心骨,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激发了同心协力的民族向心力,凝聚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以共同赢得疫情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三)塑造坚韧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一是伟大民族精神塑造了人们坚韧不屈的顽强品格。在任务艰巨、困难重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了威胁。医护人员挑战着生理极限,争分夺秒救治病患;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伍主动请愿,无论生死、一往无前地奔赴抗疫第一线;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完工并且投入使用;人民子弟兵风雪无阻地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无数爱心企业、社会人士自发捐款捐物,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主动隔离。每一位中华儿女在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和塑造下,挺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脊梁。二是伟大民族精神塑造了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伟大的民族精神蕴含着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大无畏精神,内蕴着无私投入、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包含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中,无数中华儿女奋战在抗疫战场,牺牲了自己的“小家”,一心只为“大家”,书写了一段克己奉公、大爱无疆的感人事迹。中华民族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深刻践行着伟大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四)培育科学理性、真抓实干的精神品质

一方面,伟大民族精神培育了人们科学理性的精神品质。作为一种新发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与表现、感染防控等知识性、学理性的问题,需要广大科研人员加以攻关。科学家们怀着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自强不息、实事求是、探索真理,逐渐为人们揭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谜底。而广大人民群众同样在科学理性、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引下,团结奋斗、破除谣言、科学防护,践行并丰富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伟大民族精神培育了人们真抓实干的精神品质。伟大奋斗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内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更需要发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4],深刻昭示了实干精神的价值意蕴。实干兴邦,科学理性、实事求是的精神需要以切实的行动予以诠释。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中,无数中华儿女狠抓落实、埋头苦干,不喊口号、不唱高调,以实干精神顽强抗击疫情,彰显了伟大民族精神的精神培育作用。

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赋予伟大民族精神教育以重要契机

新冠肺炎疫情赋予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契机,主要体现在时机把握、榜样示范、素材提供和实践基础等方面。

(一)疫情抗击的特殊时期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良好时机

其一,疫情中教育客体的思想动态性凸显。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下,人们的心理波动和思想动态明显,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迷茫、盲动等情绪、心理和思想问题。教育客体的思想动态性凸显,人们更易接受教育引导,更易在鲜活的社会现实中感受到伟大民族精神的磅礴力量,是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时机。其二,疫情中教育者的主动性增强。抗击新冠肺炎这一时期,在思想上理解人、精神上抚慰人、情感上贴近人、心理上温暖人,更有利于构建教育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积极情感关系,能够在这特殊的际遇机缘中为增进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有利条件。其三,疫情中教育介体的教育效果得到强化。在新冠肺炎的抗击中,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受到干扰,生活规律失衡,活动范围受限。作为在居家式隔离防护中的高效教育媒介,网络媒介的利用频率增加,人们对信息的接纳度提升,更易促进人们的价值内化。其四,疫情中教育舆论环境更加优化。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中,全国各地响彻着“冬天终会过去、春天定会到来”、“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等振奋人心的话语,舆论环境更加优化,中国人民对“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体。

(二)疫情抗击的模范人物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做出了鲜活榜样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更具时代感和说服力的鲜活榜样。其一,抗击疫情的模范人物更具亲和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旁观者或局外人。抗击疫情的英雄就是我们的身边人,不再是停留在书本中、拘泥于传说里的有距离感的英雄,而是有温度、有质感、接地气的先进榜样,给人们以可亲、可敬、可爱的愉悦体验,增进了先进典型的鲜活度,更易使人们趋近、认同和信服。其二,抗击疫情的模范人物更具感染力。每一个抗击疫情的模范人物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突破了模范人物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刻板效应,让模范典型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多样化,能够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升华,增进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感染性和穿透力。其三,抗击疫情的模范人物更具引领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中,无数的共产党员、医护人员、人民解放军、科研人员日夜奋战,社会各界倾囊相助,展现出了高尚的人格魅力。譬如,84岁依然奋战在抗疫前线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依然兢兢业业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而不惜剃发的90后河北护士肖思孟、除夕夜驰援武汉的军人刘丽、疫情期间坚持不举行告别仪式的美院教授、生活拮据却捐款万元的68岁环卫工人袁兆文……疫情中的无数模范人物鲜明昭示了伟大民族精神,能够直抵人们的心灵和精神深处,其无形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指引和价值遵循,能够有效塑造人们的正向价值取向。

(三)疫情抗击的先进事迹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中,无数英雄谱写了先进事迹,提供了生动的伟大民族精神素材。其一,党中央发挥的政治保障作用是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现实教材。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逻辑主线,坚持全国一盘棋,在疫情抗击中发挥了政治保障作用。截止2020年2月25日,四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于1月25日、2月3日、2月12日、2月19日先后召开;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于2月21日召开;两次与抗击疫情相关的委员会会议于2月5日、2月14日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于2月23日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加强调研指导,并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一系列的举措让中国人民增进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度,能够切实增进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育人实效。其二,在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是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鲜活素材。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要“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2]疫情的抗击为伟大民族精神做出了新的时代注释,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无数共产党人真诚奉献,无数医务工作者妙手仁心,无数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无数社区工作人员恪尽职守,无数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全体人民都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例、每一个事迹都是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鲜活素材,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直观体现,能够深刻影响人们的认知、情感、观念、态度和行为,具有感化人心、净化风气的重要作用,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援引真实案例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四)疫情抗击的具体实践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实践基础

实践是获取理论知识的万能钥匙,也是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现实基础。其一,伟大民族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生动实践,又在实践中应用和升华。疫情抗击的实践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实践,在鲜活而具体的实践中,人们更加感受到共产党人、先进模范的崇高信仰与高尚品行,更有效地让人们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与时代内涵,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和践行路径。无论是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实践,还是普通群众居家式、封闭式的防护实践,都发挥着理论教化所难以达到的超强感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让人民群众更加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强烈宗旨意识,更有效地使人们将伟大民族精神内化为思想认识,外化为自觉行为。其二,人们在互联网空间所进行的虚拟实践,也是在疫情抗击中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基础。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也许缺乏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条件和机会,但在居家防控疫情的同时,人们也在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着虚拟实践,同样是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基础。譬如,人们在赛博空间所了解的模拟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动画、视频,更加了解疫情的传播动态、作用机制等,从认识上更加明了党中央决策的正确性,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对防疫工作的配合度,也增进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路径

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中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法论问题,需要从把握战略高度、发挥主体力量、着眼网络空间和影响国际舆论等方面系统考量。

(一)把握战略高度,凸显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意蕴

从思想认识上加以重视,凸显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意蕴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抗击中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先决条件。第一,要充分认识伟大民族精神教育为抗击疫情保证了正确的方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务必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置于高位,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方向、以理论为指导、以制度为保障、以文化为灵魂。伟大民族精神教育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否则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第二,要充分认识伟大民族精神教育为抗击疫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的凝结,能够为人们提供高层次的精神涵养。要在思想观念上正确认识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现实意义,要以伟大民族精神教育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转化为人们的自觉体认。第三,要充分认识伟大民族精神教育为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大考,是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一次重要考验。伟大民族精神教育能够为中华民族提供接续奋斗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要对疫情中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图景中加以认识,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视野、更宏观的视域加以考量。

(二)发挥主体力量,确证人民群众自我教育的主体维度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进行自我教育,需要从知、情、意、行等多个维度展开。第一,学习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论知识。伟大民族精神教育并非是在思想自然内化中形成的,应当引导和鼓励人们自觉学习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论渊源、形成过程、思想内涵、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等理论知识,奠定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认知基础,在理论学习中加强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知识性认识。第二,培育对中华民族的积极情感并淬炼意志。人民群众开展伟大民族精神的自我教育,应当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培育对于中华民族的真挚情感,不断磨练意志品质,将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和淬炼出的顽强意志转化为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阔实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第三,积极体验和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要积极在实践中激发社会责任、增进自我约束,增强人们的行为自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内化为自觉意识,促进知识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实现主观与客观、认知与实践的统一。

(三)着眼网络空间,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与网络信息治理

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做出了“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2]的重要部署。在这一重要论述的引领下,必须要输出价值导向正确的内容,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强基固本、补钙壮骨,也要以疫情防治的科学知识增进人们的价值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5]。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网络舆情引导的生命线,坚持在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做好舆情引导。同时,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普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学理知识以及正确防护的相关措施,形成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撑,引导人们树立对党、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利用网络媒介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第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宣传正面典型与感人事迹。网络是社会大众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要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网络谣言予以批判、抨击、驳斥,对不良信息加以引导、纠偏、监督和惩戒的同时,以践行伟大民族精神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对人们进行感染、浸润、教育和引导,要大力宣传在疫情应对中做出重要贡献、表现突出的模范典型,发挥网络空间传播时效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优势,拉长先进人物和模范典型的传播半径,激发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进疫情中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四)影响国际舆论,积极以中国抗疫故事回应世界关切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中,要积极影响国际舆论,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营造有利的教育环境。第一,要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激发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新时代,中国和世界的互动逐渐加深,民族振兴与世界共荣具有高度的价值统一性。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中,中国人民同心协力、英勇无畏,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疫史诗。在疫情中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还应当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抗疫故事,让世界听得到、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在世界中彰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百折不挠、顽强抗疫的良好形象。这既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加确证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2]在中国抗疫故事的讲述中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下,更易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热情,更能够增进伟大民族精神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第二,要做好国际舆论引导,为疫情抗击中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我们改进和加强对外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及时揭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的言行,为疫情防控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2]从民族精神教育的角度看,做好国际舆论引导,不仅是为疫情防控营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也是为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迅速变化的时代和愈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思想冲击、观念碰撞与文化交锋的现实情况要求加强伟大民族精神教育,要正确引导国际舆论,把握时代主动权。要积极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抗疫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政府所作出的重要举措,继续塑造中国负责、友善、顽强、开放的国际形象,为疫情中加强民族精神扩展视野,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抗击中华民族肺炎
战斗到底 抗击疫情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暖春战疫 携手春天 抗击疫情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来势汹汹的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众志成城 团结奋进 抗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