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专题研究

2021-11-30 11:27
贵州民族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土司夫人共同体

田 敏

[主持人语]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学者即开始对国家认同问题进行了研究。早期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华侨的国家认同问题。近十年来,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不少学者对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对中原王朝的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亦有部分学者从现实出发,探讨当代少数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问题,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7 年,“南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154) 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该课题旨在对历史上南方少数民族在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方面的典型史料进行整理与研究,发掘和总结千百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民族团结的积极案例和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执着理念,以期以史为鉴,为当代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素材和经验借鉴。本期的3篇专题论文,主要探讨明清时期南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3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在研究的地域空间上由大及小,从宏观到微观;在民族群体的选择上从整体到个体,从宽泛到细微,深入浅出地阐述历史上南方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清代王朝国家观念与云南地区改土归流》将地域界定为一省,研究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土司的国家认同。论文从先秦时期国家观的出现谈起,重点观照了清代皇帝对“国家”一词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清王朝的王朝国家观念及这一观念在云南土司地区的实现策略。论文指出,清王朝通过权威重构,将土司地方性权威转化为国家性权威,在国家一统观念下熔铸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共同体耦合。清代王朝国家观念下的云南土司地区改土归流,不仅有效防止了边疆土司地区割据的可能性,而且推动了王朝国家观念的整体性认同,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促成历史认同的作用。《论清王朝建构粤北瑶族国家认同的策略》一文,将研究的空间范围缩小到一省的局部地区,民族群体限定为瑶族,从政治、军事、文化、民生等方面考察了清王朝建构粤北地区瑶族国家认同问题,认为清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国家认同策略:地方吏治的巩固,夯实了国家认同的政治基础;兵防营汛的加强,巩固了国家认同的军事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瑶族生活的安定,厚植了国家认同的群众基础。而《从历史记忆到当代展演:唐崖土司田氏夫人遗产及其开发中的国家认同》在空间上和民族群体上进一步缩小范围,选择鄂西地区的唐崖土司田氏夫人为个案,重点对地方志、覃氏土司族谱、民间文学及新编南剧《唐崖土司夫人》等文本进行分析,从民间记忆及戏剧展演中呈现田氏夫人忠君爱国、勤政爱民的积极形象,通过田氏夫人教子从善、令其为国戍边及赴川朝佛、与中原汉人联姻等事件,探讨唐崖土司田氏夫人及历史上武陵地区土家族的国家认同意识。论文认为,南剧《唐崖土司夫人》既是一个现代文本,也是一种遗产开发,既继承传递了历史上相关文本的主要信息内容,也表现了现代人本精神追求、土家族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和国家认同等时代特点。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家认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认同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国历史上,尽管有过多次短暂分裂,但统一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这正得益于各民族对大一统国家强烈的认同感。当下,加强对历史上各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的研究,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土司夫人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夫人与婆子
爱的共同体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Fort Besieged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潇水夫人
天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