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稻渔综合种养死虾事故处理

2021-11-30 18:42李永锋罗远芬
科学养鱼 2021年2期
关键词:牛蛙龙虾种养

王 超,李永锋,罗远芬

(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广东 清远 511510)

2020 年10 月,广东省清远连州市的一位养殖户在稻田辛辛苦苦养殖了一年的澳洲淡水龙虾一周之内几乎死光,现场十分痛心。笔者受邀参与了该死虾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现将养殖概况、病情诊断、处置方法、分析讨论等总结如下,期望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一、养殖概况

养殖地点位于连州市西岸镇青草洞村,该养殖户利用自家稻田改造,采用稻—虾—蛙种养模式。事故稻田2.04 亩,土质为黄褐色硬质泥土,水沟采用“回”字形,即稻田四边挖沟不挖凼。水沟宽1.5米、深1米左右,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0%,“回”形沟中种植伊乐藻。稻田水源为水库水,水源常年充足,清澈无染污,全年温度相对稳定,pH常年保持在7.3左右。事故田共投放规格为6~8 厘米的虾苗5 000 尾,投放规格为20~50 克/只的牛蛙苗4 000 只。事故前几天已达到虾50克/尾、牛蛙200克/只左右。

二、发病过程及病情诊断

据该养殖户反映,该块田的稻谷于10 月23-24 日收割,收割的时候未发现澳洲龙虾死亡,每次下地笼可收获10 千克左右的虾。26 日该块田的澳洲龙虾开始零散死亡,偶尔在田边可发现几只死虾,同一块田的牛蛙却安然无恙。27-28 日,陆陆续续有大量的死虾浮出水面。笔者30 日达到事故地时,发现该田到处浮有死虾,水质浑浊呈黄色,有轻微的臭味。当天下地笼仅收获四五只虾,捞起的虾体表黏液较多、无活力。

笔者认真查看了死虾以及周边环境,很快便得出了结论。事故的原因是稻田环境失衡导致水质恶化,进而引起澳洲龙虾大量死亡。具体原因为前段时间水稻收割,蛙、虾粪便产生的氮源无法被利用,几天的积累使得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加之收割后的水稻桩部分腐烂在水里,加速了水质败坏,使得整个生态平衡被打破,进而导致虾因亚硝酸盐中毒而死。牛蛙是两栖动物,并不是长期生活在水中,因此水质恶化对牛蛙并无太大影响。

三、处置方法

稻田中的澳洲淡水龙虾已所剩无几,为尽可能降低损失,笔者建议:一是清田,将剩下的虾全部卖掉,注入新水,防止牛蛙因水质败坏出现大量死亡;二是降低牛蛙养殖密度,选择大只的卖掉,或者将该田的牛蛙分散至两块田。

四、分析讨论

随着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全国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该行业,目前已经摸索出了稻鱼、稻虾、稻蛙、稻蟹等模式。该养殖户创新性的试验出稻—虾—蛙模式,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发生了意外。此种模式证明是可行的,只是在管理细节上要更加注意。

关于放养密度,事故田共两亩,除去水稻种植区域,仅有不到0.5亩的有效水面。该养殖户投放的蛙苗和虾苗严重超过了稻田的负荷,稻谷未收之前还能勉强维持平衡,稻谷一收割,稻田的生态平衡马上就被破坏。

关于管理,稻渔种养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很多人在稻渔种养管理方面粗养粗放,甚至按普通稻田管理。本次事故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发现以及处理出现的问题,最后导致损失扩大。

五、建议

稻渔综合种养不仅能充分利用稻田的水土资源,变单一种植为综合种养,同时可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和草害,提高地力,切实增加农民收益。但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养殖户盲目追求鱼的产量,忽视了环境对养殖对象的承载力。笔者建议,在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时,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养殖户综合素质;二是养殖户要加强自身学习,改变观念,不能用种植水稻的经验来进行稻渔综合种养。

猜你喜欢
牛蛙龙虾种养
不同牛蛙饲料诱食、保健及饲喂效果对比
钓龙虾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价格涨超13元/斤!今年牛蛙产量或增长50%,这一波价格还能飞多久?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龙虾的迁徙
信徒与青蛙
出现得比人类还早的龙虾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