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高校校友工作提升路径初探

2021-11-30 20:21刘兴中张碧原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母校校友学校

刘兴中 张碧原

(1.山西工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校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校友是指学校的朋友,包含在校师生员工,曾经在校学习、培训或工作过的学生和教职员工,以及为学校发展提供帮助的社会人士。其狭义指称明确,使用更为普遍,通常仅指在校接受系统教育并完成学业的毕业生。因而,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校友工作也专指针对受过母校系统教育的历届毕业生的联络、交流、服务、再教育、合作、募捐等工作[1]。因校友群体所具有的资源属性和校友的特殊角色,校友工作也为现代大学所格外重视,成为现代大学开放办学、服务社会、学校治理、筹集资金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当今时代,校友工作与高校发展的关系愈益显著,高水平的大学一定是校友工作高效高能、校友深入并广泛参与母校发展的大学,反之,校友工作卓著、校友倾心倾力支持母校发展的大学也更具办成高水平大学的优势。剖析校友资源的价值和校友工作的意义,正视校友工作中的不足,有助于“双非”高校校友工作的改进。

一、校友资源的价值和校友工作的新内涵

校友资源是校友以其自身承载的文化、财力、信息、社会和政治价值,为学校提供育人、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播与传承等要素的总称。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价值。具体表现为:校友完成学业取得学位后回母校执教,或受母校邀请返校做演进、做讲座;校友创办的企业与母校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校实践育人提供条件;校友在社会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给在校学生做了榜样等等。校友为母校提供无形或有形的支持,对在校生成长和成才产生启发性影响,都会产生育人的效果。二是信息价值。身处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校友毕业后发展情况的反馈即是对学校办学育人成果的有力宣示,能够为高校应该继续坚持什么和应该果断改进什么提供参考。或者,校友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敬业奉献,谙熟国内外关于生产、生活、教育、科研、商业、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为学校的决策和其他校友的就业、创业、入学、升学、再教育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2]。三是财力价值。学校发展的无限性与财力的有限性是高校发展的永恒矛盾,筹措更多的资金是世界上所有大学校长的头等大事。因而,大学普遍将目光投向了校友群体,校友捐赠是一流大学高校社会筹资的第一大来源,这早已成为吸引社会关注的事情。四是形象价值。校友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学识、能力、精神面貌和在社会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人格、智慧、地位、财富总会折射出母校的育人水平和精神内涵,其形象代表着母校的形象,关系到母校的招生和社会声誉。五是政治价值。校友在政治上的成功也会为母校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影响。一所高校校友资源所蕴藏价值的大小,往往通过两个直观的指标来衡量:一是高等院校培养的知名校友的数量规模,二是学校设立的各种基金数量和规模。

基于对校友群体的资源性认识,以往的校友工作多以校友资源开发作为校友工作的核心,强调对校友资源的利用,并从三个维度上考察校友工作的好坏[3]:一是校友是否愿意向母校捐赠自己的各种资源,以财力、物力支持母校的发展,即是否有大量的校友捐赠;二是校友是否为母校的发展积极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等社会环境,拓展母校的外部环境,以使母校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三是校友作为母校办学育人的“产品”,是否对母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和文化氛围等发出积极的反馈信息,以促进母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能否对母校的办学成效起到监测和评价作用。不难看出,这样的维度是单向度的、索取型的,是“反哺论”指导下的工作要求,会产生功利性倾向、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对象片面等弊端,有碍于校友工作的创新和学校的全面发展。因而,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日益紧密,校友工作的内涵有了新变化:首先,校友工作肩负着学校和校友的共同愿景,其目标是促进学校和校友的共同发展,而不只是学校的发展;其次,公益性和互惠性是高校与校友之间构筑现代合作关系的两个要件[4],“共生、共享、共赢”成为现代校友工作的新理念;第三,校友工作的核心主旨是全程服务校友群体的社会性成长,进而成就高校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双非”高校校友工作的问题与不足

由于校友工作的职责主要涉及“校友”和“基金”两个方面,有学者按照校友工作和基金工作的机构设置和工作状况,将目前高校校友工作分为了四种类型[5]:第一类,校友会与基金会分别独立设置,均为正处级建制,专兼职人员均超过20人,从机构职能、规章制度到工作成效都在引领创新。这类高校是中国高等学校金字塔塔尖上的学校,以杰出校友人数众多、校友捐赠规模庞大而为社会所关注,校友对母校发展能够提供的资源和能力不可估量,代表是清华和北大。第二类,在学校发展委员会之下设立校友会与基金会,虽亦为处级单位,但二者合署办公,名称多为校友工作办公室、发展与联络处、校友与基金事务处,规模有所减小,有2至3名专职处级行政干部,平均配备工作人员13到15人,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是其中代表。由于学校发展委员会的主任一般由校长兼任,副主任为分管校领导,所以这样的设置便于校领导统筹全局工作以推进校友工作发展。这类学校对校友和基金工作已经有了自觉意识,能够用理论思维和长远目标来规划校友工作,已经处于起飞阶段。第三类,校友工作办公室与基金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虽为正处级建制,但仅为学校的一个直属部门或一个机关职能部门。目前,大多数高校属于此类,机构名称大多几十年不变,有校友工作办公室、校友工作处、校友总会办公室、校友总会秘书处、基金会办公室、基金会秘书处等等。这类学校的校友工作虽机构、制度完备,但工作实效难以称著,学校和校友之间的互信互动不够深入,有提升工作的美好愿望,但欠缺提升的具体路径。第四类,校友工作办公室挂靠在学校其他机构之下,行政级别为科级,专兼职人员屈指可数,校友工作不成体系,没有受到学校和校领导的重视。

不难看出,前两类多为“双一流”高校类型,后两类则多为“双非”高校类型。与前两类“双一流”学校相比,后两类的“双非”高校的校友工作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长远战略性建设思维不足,还未将校友工作提升到学校发展的战略性要素高度。这固然与学校发展历史短、校友资源积淀有限、校友工作起步较晚等因素有关,但也与对校友工作的研究滞后有关,“双非”高校校友工作研究远不如“双一流”高校积极主动,一些高校的校友工作几乎处于若有若无的状态。二是校友工作组织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充实。一些高校的校友办公室属于学校机关的附设机构,权力不足、经费不足、专职专业管理人员不足、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开展校友工作的场所和举行校友活动的专项资金等也无保障,严重影响到校友工作的开展。三是功利性倾向严重,服务意识不足,“双非高校”关注重点校友远胜于关注一般校友,造成校友基础信息缺失,严重影响校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校友文化的培育工作没有形成体系和清晰的思路,呈现出薄弱性、随意性、短期性等特征,主动性、创新性远不及“双一流”高校,筹资策略规划、后续项目管理、经常性走访校友、学校领导参与社会募捐等行动则少之又少。五是在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部分高校因袭固有的工作路径,忽视新方法、新模式的应用,造成校友工作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滞后,便捷高效管理校友的综合管理系统没有得到普及使用。

除上述校友工作处(办公室)和基金会机构设置外,高校普遍设立的、与校友工作紧密联系的组织是校友会。校友会是由“高校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社会组织,但从组织归属、组织架构和编制预算来看,实际上又是高校内的职能部门”[6]。一方面它是高校校友组织起来的独立的自治组织,另一方面它是高校对校友施加影响的组织,因而它是高校连接校友的纽带,是双重身份的组织。在校友工作的实践中,它是校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友会由校友总会和各类校友分会构成,其发展情况也反映了校友工作水平的高低。

三、“双非”高校校友工作水平提升的策略

依照校友工作的新内涵,参考“双一流大学”校友工作的先进经验,正视非“双一流”大学校友工作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针对普通大学校友工作水平提升的策略。

(一)完善机构体系,用专业队伍做专业工作

充实能够协作互动的组织机构是校友工作良性运转的基础,它关涉校友工作的整体发展方向。完善组织体系,第一是完善“一处两会”的组织架构,一处是校友工作处,两会是基金会和校友会。高校应当完善校友工作机构的行政层级和组织构架,负责人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配备专业素质较高的专职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同时将校友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这是引领高校校友工作机制稳健运行的首要条件。其次,清晰划分“一处两会”结构中的科室功能、人员配置、工作职责,切实做到专人专职、功能完备、落实高效。第二要“多层化”设置校友会,合理建设校友分会规模,建立校院二级校友会,广泛建立各类型的校友分会,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友服务平台。学校一级应强化全局组织能力,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制度机制,使校友工作做到全校一盘棋,但校友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则应放到院系一级,因为院系和教师才是校友对母校的主要情感所系。第三要建立校友代表大会制度、校友与校长见面会制度、校友会分会长工作会议制度等常态化制度。

(二)充实规章制度,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提高能动性

校友工作制度有两类,一类是宏观层面上的、政府和政府部门颁布的法规性制度,它是外部引导性政策,另一类是微观层面上的、各个学校根据本校情况制定的岗位性制度。前者如《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慈善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7],对高校教育工作、校友会注册、校友捐资助学和集资办学及计税作出了规定。后者为高校内部规范,一般由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高校应在遵守和充分利用外部法规性制度的基础上,充实自己的校内操作规范,在创新思维指导下提高工作效能。

为提升工作水平,高校依据校情、校友情况而量身定制的校友总会章程、基金会章程及其辅助规定必不可少。校友总会章程是校友总会的根本遵循。细分的教育基金会章程、辅助规定是检验智慧和实效的能动性制度,可以对捐赠基金业务的业务范围、组织机构、资产管理原则、终止后的财产处理、章程修改程序等方面进行规定,也可以对校友表彰奖励办法、校友总会监事工作办法、基金会接受捐赠管理办法、信息公开办法等做出规定,这些规定的差异能够洞悉各个高校校友工作的优劣。

(三)发展校友文化,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园

校友文化发展包含母校文化的弘扬和母校情怀的维系两个方面,母校文化用来守住校友的灵魂之根,母校情怀用来留住校友对母校的赤子之情。校友文化发展是校友工作内容的基础部分,任何学校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形式培育自己的校友文化,以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方式感染校友。“双非”高校可以依托网络媒介,以文字文案和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将学校展示给广大校友,传递人文情怀,用精神的纽带联系校友蛰潜的母校情感。“双非”高校也可以设校友刊物编辑部,定期编印校友刊物。同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面对面的、亲临现场的校友活动更是简单有效的方式,如校友日、校庆、师生聚会、校友讲堂等。

校友文化培育和发展的关键是工作的常态化,只有将文化工作、文化工程持久地进行下去才会有巨大的效应。同时,也要将校友文化培育工作前置,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都要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怀。学生只有在学校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受到了老师的关爱、享受了学校的大爱,在他/她走出校园之后才有对母校绵长无穷、割舍不断的情感。

(四)加强多元化校友服务

服务校友是现代校友工作的基础思维,将服务意识前置,提高校友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不断加强校友服务的力度,才能做好校友工作。

从在校生中招募校友志愿者,让志愿者专门联系若干“校友库”中的校友,随时关注校友的职业发展变化是许多世界名校的惯常做法,“双非”高校应当有意识地借鉴和采用。志愿者平时可以向校友发送母校信息,当校友有返校需求时也可以提供信息帮助。在知识更新换代加快的时代,没有一门专业能够保证校友使用一生,没有一位校友能够不进行不间断地学习而职场无忧。如此,母校自然是校友们终身学习的理想平台,在厂家能为商品实行“三包”的情况下,高校亦有责任为校友的职业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提供相匹配的学习机会,例如可以实行“校友终身学习支持制度”,即将校友视为教书育人的“产品”,对该“产品”采取终身“保修政策”,只要在本校完成系统教育获取毕业证就可获得免费或优惠的终身返校学习资格。高校也可以利用自己巨大的知识资源和专业的知识群体,为校友创业、再就业等提供相关的援助,如法律、科技、设计、创意等知识。高校尤其要将对失意困顿校友的援助和救济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为他们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援助,助其早日脱困,这项工作既能体现校友工作的本质,又能反映高校的社会责任感和胸怀。

(五)提升信息化程度,用新技术提高校友工作效率

与庞大的校友群体不相匹配的是“双非”高校校友工作人员与经费的严重不足,加上校友群体的分散性和差异性特征,“双非”高校校友联络、沟通、召集、合作等工作提升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这种种在以前难以克服的问题,却在当下信息技术下沉扩展的时代,有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的可能,校友工作最深刻的变革源自于信息技术的进步。

人工网络、档案方式构建的校友信息库、校友通讯方式,现在可以通过迅捷的大数据、智能终端技术改造提升。目前已经有一批专门服务高校校友工作和校友资源的、成熟的社群管理 APP 为北大、清华、复旦等数百所高校校友工作所使用[8]。此类平台以校友实名身份认证为基础,涵盖了校友工作中的信息采集、组织管理、综合服务、互助交流等内容,将静态的信息库激活,为学校和校友、校友和校友之间打通了以信任为基础的互动渠道,为学校跟进和服务校友群体提供了便捷。

(六)细分校友捐赠渠道,满足差别化的捐赠意愿

与“双一流”高校校友捐赠的惊人规模相比,“双非”高校校友捐赠较少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固然与校友的成才率和财力成正相关,但也与普通高校的捐赠策略相关。校友捐赠并非一定是母校对校友的愿望,有许多校友虽非成功的商业人士也愿意为母校发展尽绵薄之力,所以捐赠策略设计不能只盯着著名校友和大额资金。创新捐赠措施、捐赠形式能够牵动捐赠系统的进一步运转,细分的捐赠措施能够激发捐赠手段、捐赠服务等其他要素的联动。

首先应创设丰富细化的筹资项目,满足捐赠者个体化差别化的捐赠意愿,或以学校建设发展需要设置相应的筹资项目。其次应使用多元化捐赠技术,信息化时代校友捐赠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高校可以开通在线捐赠、邮局汇款、实物捐赠、股票有价证券等多种校友捐赠方式。另外,应严格执行信息公开,这是所有基金和募捐工作的基本要求,关系到高校社会筹资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公开通常包含基金会账户、捐赠制度、地方免税政策等基本信息公开和捐赠基金的收支情况和基金会的运行情况等工作信息公开两类。信息公开透明是获得校友信任、吸引校友捐赠的基础。最后应实行捐赠感谢制度,这是整体捐赠策略中最富有情感意味的一个环节,具体方法有发布捐赠榜、学校楼宇物品冠名权、宣传报道、授予荣誉称号等[9]。这不仅是对捐赠者崇高精神的表彰,也是对所有校友的激励和感召。

当今,全世界高等教育系统都在发生竞争性变革,世界名校对校友参与高校治理和发展的理念有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将校友引入学校管理体制,动员更广泛的校友群体融入学校发展,成为现代大学多元共治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校友是高校治理的切实参与者,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大学不仅是为已有的、潜在的校友而办,也是由已加入的和能够加入的校友来办。校友工作是高校“培养人才”这一核心工作的外延,它的发展服务于核心工作,同时又助推核心工作水平的提升,其作用不可忽视。“双非”高校所能吸取和依托的社会力量本就有限,学校、在校生和校友之间只要能够形成双向扶持的凝聚力,他们就能为学校争取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为在校生和校友发展提供更多的滋养。

猜你喜欢
母校校友学校
校友辜鹏博摄影作品选(一)
告别母校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风采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学校推介
回不去的母校
父子的母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