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单元整合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2021-11-30 00:16广东省深圳市海湾中学
青年心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政权核心历史

广东省深圳市海湾中学 杜 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了明确界定:“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课程单元进行整合优化教学,改变基于教材传递知识的传统模式,形成核心素养引领课程教材,单元教学以核心素养、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础,对其中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内在联系的单元内容、资源等进行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整合教学。

一、单元整合式教学内涵

单元整合式教学是将每个单元的具有碎片化的知识内容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进行整合优化的教学。单元整合式教学最重要是秉持整体性、知识可迁移性原则,不仅仅将一个单元各课时的学习内容看作一个内在整体,还要将联系核心素养和学科课程培养目标视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形成从知识思维到核心素养的可迁移的教学观。

实施单元整合式教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监测学生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把单元内每一课时知识按照主题板块的形式放在整个单元中整合,从而达成历史核心素养引领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核心素养下单元整合教学的必要性

采用单元整合式教学,重点要突出“整合”,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教师的备课过程,要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正确理解教科书的编排意图,并对课本教材进行调整和再加工,因为再好的教学方式和教材,也不会适用于所有的教师和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学情的不同,对学习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从而有效引领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单元式整合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历史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可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比如,主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的整合、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拓展的整合、同一模块内不同单元的整合、教材内史事和人物之间不同单元的整合、相关主题的整合等,本单元共八课的内容应该紧紧围绕“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这两个关键词,基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引领,我将单元教学主题提炼成三方面——政权并立、民族交融、社会发展,并对相关内容通过单元整合式教学,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一)“政权并立”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

1.设计意图:七下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辽、北宋、南宋、金、蒙古、元等七个政权的并立与演变,但这些内容分布在第6 课、第7 课、第8 课、第10课共四课的内容,这就需要在具体教学中对教材中零星分布、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政权并立”这一主题。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让学生合作梳理政权并立及更替,把握历史的时序性。最后,结合课本地图来画政权并立的简图,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政权并立这一主题。

2.具体实施步骤:在具体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四人合作小组,分两个步骤来实现教学目标。第一步,先浏览这四节课的内容,找出七个政权的名称、建立者和都城。第二步,仔细阅读这四课的内容,找出七个政权更替的先后顺序,参考课本地图,以自己觉得最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最终,各种成果呈现在我眼前,有用文字表述的,有用复杂的箭头示意的,有用圆形图表述的,有用不规则图形展示的。

3.评价与反思:从过程来看,学生小组合作找寻有效信息的积极性大幅提高,遇到困难,有组员商量讨论,氛围较好。从结果来看,每班12 个小组中有2~3 个小组能画出接近预设的饼状图,甚至,还有比预设更全面的图示。在这一过程中,最初我设定的时间是1 课时,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1 课时只能完成第一步,最终完成用了1.5 课时,这是我对学生活动估计不足。但在成果方面,学生的归纳梳理能力着实让我惊喜。

(二)“民族交融”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

1.设计意图:“民族交融”这一主题,涉及本单元的第7 课、第8 课、第10 课共三课的内容。通过在这三课教材中找寻事例,弄清“政权并立”这一主题是对历史情况的概括性表述,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化则是具体表现,实质上就是民族间的交融和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通过对教材的整合使用,让学生讨论民族间的战与和的具体事例,让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相互关联,并据此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通过大量民族交融的史事,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2.具体实施步骤:前一主题“政权并立”已经让孩子们画出了并立的政权和简图,在此基础上,第一步要求小组合作找出并立政权之间战或和的具体史事。步骤二,查阅教材及课外资料,每小组选一个事例,进行深入研究,然后面向全班“讲故事”。步骤一只用了0.5 课时,学生们的效率逐渐提高。步骤二是布置了课后学习,给学生时间查阅相关书籍和网站,教师也提供相关咨询和帮助。学生们热情高涨,成果展示共用了2 课时,学生“讲故事”的内容不仅涵盖了澶渊之盟、宋夏合约、靖康之耻、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成吉思汗及其征服过程等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还涉及了海上之盟、杨家将的故事等课外拓展延伸的知识。

3.评价与反思:从过程来看,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了合作寻找信息的学习方式,效率大幅提高。从结果来看,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按照时间顺序表述事件的发展进程,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事与解释,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史事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合理解释,这就落实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要求。能够区分历史事实和虚构夸张,从而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在“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这两个事件的讨论中,经过教师的点拨,大部分学生能做到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史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肯定各种形式的民族交融,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从而形成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能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切实落实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社会变化”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

1.设计意图:“社会变化”这一主题,本单元涉及第6 课、第9 课、第11 课、第12 课、第13 课共五课的内容。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所以“社会变化”这一主题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可以看作以前两个主题的延伸与拓展,在纷繁的教材中进行整合就显得更加必要了。通过对这五课教材的整合,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对这一时期社会发展有一个整体全面的把握。

2.具体实施步骤:学习方法上继续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步骤一,按照课标要求,指导学生把教材的诸多内容进行分类,鉴于之前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能大致分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这五个方面。分类的过程大约只用了5 分钟,但还需要进一步填充完善具体内容。步骤二,布置了课后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分类,制作课件并向全班汇报成果,其间可以随时咨询老师。最终,学生们用了4课时分别展示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这四个项目,内容覆盖比较全面。政治方面,有两个小组合作表演了历史剧《宋太祖》来探讨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不失为一大亮点。经济方面,学生介绍了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方面的突出成就,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联系前后知识进行补充梳理。在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方面,学生们用课件把宋元时期的都市繁华、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都充分展示出来了。

3.评价与反思:从过程来看,这一环节学生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他们收集资料的渠道比教师更广泛。除此之外,在这一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更愿意去图书馆或书店查阅相关书籍,如《东京梦华录》《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朝绝对很有趣》《大好河山可骑驴》《我们为什么爱宋朝》等,从依赖互联网资源到翻阅专业书籍,这一变化是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理解和探究的体现。他们更加意识到,要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就必须重视史料的来源、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是学生探索能力的提升,也落实了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引导,以国家课程教材为基础的单元内容优化整合的教学实施路径,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政权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古滇国政权的演进与消亡:一个必然的历史结局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