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 广适大豆新品种强峰一号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2021-11-30 10:58任君阎晓涛秦秀珍张素强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春播区域试验太原市

任君,阎晓涛,秦秀珍,张素强

(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 太谷 030031;2.山西金三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1)

大豆是油饲兼用作物,也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3]。目前,我国大豆产量呈下降趋势,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大豆产品健康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4,5]。因此山西省农业大学农学院采用系谱育种法成功培育出大豆新品种强峰一号,2018年通过了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材料

1.1.1 母本 母本为开育9号[6],由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农科所选育。该品种生育期135d,株高70~90cm,主茎节数15个左右,百粒重22~24 g;子粒粗蛋白含量38.09%,粗脂肪含量21.7%[7]。具有单株生产潜力大、粒大整齐、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

1.1.2 父本 父本为铁丰29号[8],由辽宁省铁岭大豆科学研究所育成。该品种生育期133 d,株高69 cm,分枝数2.7个,主茎节数15.4个,单株荚数64.2个,百粒重23.5 g;子粒蛋白质含量45.02%,脂肪含量19.11%;抗花叶病毒病[9]。

1.2 选育经过

2005年在太原市小店区良种场以开育9号为母本、铁丰29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0。2006年在太原市小店区良种场混合种植F0,以高产、优质、抗倒伏为选育目标,优选得到F1。2007~2011年在太原市小店区良种场株行种植F1~F5,以高产、优质、抗倒伏为选育目标,优选得到F6。2012~2013年参加太原市小店区种子管理站在太原市小店区良种场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山西省中部夏播组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山西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山西省中部夏播组生产试验。2017年参加山西省中部夏播组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80002),命名为强峰一号。

2 选育结果

2.1 特征特性

强峰一号属中晚熟品种,山西北部春播生育期为128.8 d,中部地区夏播生育期为115 d;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4.5 cm,结荚高度18.2 cm,主茎节数14.6个,分枝数5.0个,单株荚数81.4个,圆叶,紫花,灰毛;子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脐黄色,百粒重25.7 g。其茎秆粗壮,较喜肥水。

2.2 产量表现

2.2.1 品种比较试验 2012~2013年品种比较试验,强峰一号2 a平均产量为3 685.5 kg/hm2,较CK增产18.6%(表1)。其中,2012年产量为3 558.0 kg/hm2,较CK增产19.7%;2013年产量为3 813.0 kg/hm2,较CK增产17.2%。

表1 大豆品种比较试验中强峰一号的产量Table 1 Yield of Qiangfeng No.1 in variety comparison tests

2.2.2 区域试验 2014~2015年山西省大豆中部夏播组区域试验,强峰一号2 a平均增产点次率为90.0%,平均产量为3 438 kg/hm2,较CK增产9.3%(表2)。其中,2014年产量为3 270 kg/hm2,较CK增产8.7%;2015年产量为3 608 kg/hm2,较CK增产9.9%。

2.2.3 生产试验 2017年山西省大豆中部夏播组生产试验,强峰一号全部试点增产,平均产量为3291kg/hm2,较CK增产6.1%(表2)。

表2 大豆中部夏播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强峰一号的产量Table 2 Yield of Qiangfeng No.1 in the summer sowing groups of regional tests and production test in Central China

2.3 子粒品质

2017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强峰一号子粒粗蛋白含量为40.88%,粗脂肪含量为21.05%。

2.4 适宜种植区域

强峰一号适宜在山西北部大同、朔州春播早熟区春播,山西晋中、晋南夏播区夏播,以及河北、内蒙、甘肃、宁夏、陕西等相邻省区春播种植。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地和整地

选择地势平整、排灌方便、未连作大豆、茬口最好是禾谷类[10]的地块种植。秋季深翻,深度25~30 cm,耙平。

3.2 播期和密度

播前需精选种子,选择饱满、均匀、大粒种子,剔除烂粒、小粒、虫食粒、霉变种和杂种。山西中部春播区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量75~90 kg/hm2,留苗密度23万株/hm2;中部夏播区适宜播期为6月中下旬,播种量90~105 kg/hm2,留苗密度26万株/hm2。等行距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35 cm,穴播2~3粒/穴。依据地力条件,适当调整播量和密度[11]。

3.3 施肥

播种前施用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一般施用腐熟鸡粪15 00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和钾肥75 kg/hm2。始花期追施,施用尿素150 kg/hm2。

3.4 病虫害防治

播种时用35%甲基硫环磷按播种量为0.5%拌种,防治胞囊线虫;幼苗期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灌根,防治根腐病;6月中旬苗期用40%乐果1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成株期用2.5%敌杀死乳油[12]450 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防治食心虫。

猜你喜欢
春播区域试验太原市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晋城科协:开展“春耕春播专家行”活动
抢种暮春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奇怪的雨伞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