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野两新融合冶 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机制研究》

2021-11-30 10:58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主体经营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现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关键要靠人才来推动。农业劳动力与农业生产方式关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与方向,因此国家非常重视乡村人才培养与职业农民培育,自2012年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来,培养了一大批致力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成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新型职业农民也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二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实现融合,既符合各自内在发展需求,也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机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是在河北农业大学张亮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础上,同时受到2020年度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与团队成员李逸波、周瑾等合作形成的专著。团队历经5 a,通过全面系统的宏观调研与深入细致的个体研究,针对实践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融合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解决二者融合程度与融合效率低下问题。该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原则,遵循“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机制构建—对策建议”的逻辑脉络,从理论层面探析内在原因与主体行为,在理论与现实结合基础上,通过博弈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剖析其内部利益联结机制,最终构建政府参与下“两新融合”机制,并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个体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他们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动实现二者融合,进而为各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案例,彰显出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该书有4个方面特点:一是范围全面,数据详实。涵盖全国12个省6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27个省1 679份农民调查问卷,以及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摸底调查的84 220份问卷和数据,保障了深入研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二是方法多样,运用得当。采用定量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两新融合”的影响因素;采用案例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相结合,对四川崇州等4个典型案例进行行为和有效性对比分析;采用博弈分析与均衡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两新”目标趋向分析其利益联结机制。三是立意新颖,志在创新。基于利益联结机制的理论分析,作者首次提出“两新融合”观点,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指出“两新融合”是必然趋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参与博弈方均为理性的行为主体,最终决策都是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需要运用市场化机制去均衡二者的利益联结,从而实现组织和个体融合理论的有效拓展。四是研究充分,对策深入。从优化融合机制的顶层设计、完善融合机制的制度建设、加强融合机制的政策配套、保障融合机制的对策措施4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涵盖内容全面且充分,切合实际,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进步有一定借鉴意义。

考虑实施乡村振兴宏观背景,以及基于我国农情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现实需要,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成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最关键因素。未来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同时,将逐步建立起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三方双向耦合发展机制,促进小农户转变为高素质农民,拓展小农户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渠道。新时代如何实现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高素质农民有效衔接现代农业的“多方融合”,探讨不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与路径选择,形成多主体紧密联结共同发展新格局,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主体经营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论碳审计主体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何谓“主体间性”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