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学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1-11-30 08:24王海娟
魅力中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前导烽火诸葛亮

王海娟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山前学校,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前言

随着创新教学课堂的不断发展,初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其中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的讲述这一教学环节,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通过有趣的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故事趣味浓厚,颇具传奇色彩,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合理导入

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为新课程的开展作铺垫。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规范化,更倾向于教师单纯的讲解,致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仅局限于教科书。而历史教材上的知识都是按时间顺序而排列,虽然相互联系紧密,但又显得十分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历史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当中。然而,合理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将要学习的课堂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

以《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西周末年的时候,昏庸无能的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不惜在城中点燃了烽火,演出求教的闹剧,戏弄了诸侯。果然博得了美人一笑,周幽王很高兴,为此又多次点燃烽火,然而诸侯都不再相信。结果,敌军进攻西周,周幽王再燃烽火时,诸侯无人前来救援。导致周幽王被杀,西周王朝彻底结束。从而演变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时局动荡的局面。如此,通过历史故事作为课前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同时也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课中适当穿插

好的课前导入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穿插历史故事同样重要。历史故事的穿插可以对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起到衔接、梳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历史故事,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中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特征,从而对历史形成的过程掌握透彻,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真实、立体。同时,适当的穿插历史故事,还能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课堂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从而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以《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为例,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下的盛世局面。在讲述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时,教师可以穿插《玄武门之变》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玄武门之变是由当时的秦王、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首都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和四弟,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位。唐太宗继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是历史上有作为的杰出帝王。这样运用历史故事在课中的穿插,能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是如何登上皇位,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埋下伏笔,有效提高了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三、课后教学延伸

历史故事不但可以在课中穿插,在课后也同样适用。适当运用历史故事,不但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能对教学内容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同时有效的课后延伸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自主探究,实现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应创新思维,根据教学内容,巧用历史故事作为课后的教学延伸,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保有积极性及兴趣,同时也能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可以将《三顾茅庐》的故事作为本课的延伸,讲述给学生。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屋,请他出山帮助自己。第一次和第二次去的时候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在睡觉,但是刘备并没有打扰他,而是恭敬站在院子里等诸葛亮醒来。最后,诸葛亮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出山帮助他,后来“三顾茅庐”的典故也被意为是求贤若渴。巧用这则历史故事,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对诸葛亮为何如此恭敬?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从而达到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的目的,也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更加感兴趣。

总结

将历史故事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使其积极自主去探究历史,了解历史。还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从而掌握更加透彻,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其学到更多知识,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前导烽火诸葛亮
烽火瞬息
烽火豪情:初光先照映初心
诸葛亮喂鸡求学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改进措施分析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NB—IoT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烽火戏诸侯
难忘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