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职新疆班历史教学中融入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及方法

2021-11-30 08:24王征梅
魅力中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本汉语人文

王征梅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00)

近年来,我国在一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举办内地高职新疆班,为新疆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助力。然而,随着教育教学的逐步开展,新疆班学生的语言差异、文化适应等问题渐渐显现。部分在本民族语言和文化氛围下成长的新疆班学生面对内地生活、课堂、课本中使用的汉语和现代化氛围感到很难适应,并因此影响了学习效果和生活体验。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笔者将从自己执教的人文基础学科角度探讨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及方法。

一、在高职新疆班历史教学中融入汉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职新疆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课程的学习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各科老师授课主要使用汉语。因而若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语言关是第一关卡,只有能听懂老师的话,理解老师在讲什么,才有可能学到知识。然而,根据基于我校的《关于内地新疆班汉语学习调查问卷》1的结果显示,高职新疆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参与调查的新疆班学生汉语水平达到“能听课、阅读、写作业,但课堂发言有困难”的占52.24%,“能全面熟练运用,听课、阅读、写作业和发言都没困难”的占34.33%。参加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新疆班学生成绩为三甲(70-79.9)的占55.22%,成绩为二乙(80-86.9)的占23.88%,成绩为三乙(60-69.9)的占14.93%。此外,新疆班学生表示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是“口语差,对所知道的知识表达不出来”(61.19%),其次是“对一些知识不太理解”(28.36%)。由此可见,部分学生更因语言障碍影响到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历史课程又是一门对语言水平的要求较高的课程,课程中含有大量专业名词,课文表达中运用了大量成语典故,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读懂课本到听懂讲授都存在较大困难,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提升汉语能力有利于高职新疆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基础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要想为新疆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人文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必须得到保证。然而,只有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可保证课程顺利开展的程度,历史学科的学习才能真正进行。学生才能在读懂课本的基础上了解历史,才能在听懂讲授的过程中感受历史,才能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中思考、领悟历史,最终才能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人文素养。否则,历史的学习将始终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对文字的认读,对故事的复述,对考点的死记硬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将无从谈起。因此,提升汉语能力对保障课程质量、落实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二、在高职新疆班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入汉语教学的方法

(一)立足课本,字字突破

以我校为例,高职新疆班学生使用的是国家规定的幼儿师范历史教材。这本教材对于非新疆班学生而言用词较为简单且熟悉,理解上并无难度。但在新疆班学生的眼中却是生僻字众多,不知其音,不晓其意,阅读起来“寸步难行”。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将课本逐字学习,会读会写,才能开始课程教学。因而,立足课本,字字突破,是融入汉语教学、提升高职新疆班学生汉语能力的基础之法。

虽然,在当下新课改的教学潮流之中,历史课上阅读课本的环节被逐步淡化,甚至被部分教育工作者看作是照本宣科的落后教学法,但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新疆班学生尤其是对于语言能力水平较弱的新疆班学生更适合这种返璞归真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历史基础欠佳,只有充分掌握了课本心里才有底,老师讲到哪他们就能找到哪,否则他们会感觉老师的讲课像是天马行空,不知所云,复习时也会觉得难以下手,摸不着头脑。当然适当的加入信息化技术也十分必要,内容简单、重点突出的微课或小视频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形象化地理解所学内容,线上APP也有利于增加课堂的交互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过这些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要适度。

(二)及时补充,厚积薄发

历史课本中有很多专业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典故、制度名称、成语等,这些词对于高职新疆班学生而言较为陌生。以我校为例,大多数高职新疆班学生在中学期间的历史学习是用维吾尔族语言进行的,虽然对大致的历史事件有所印象,但是很难将在维语课本中所学的专业名词与现行教材相对应。这就需要教师放慢教学步伐,在遇到稍微有些难度的名词时及时进行补充解释,帮助学生领会词义。例如“王位世袭制”一词,授课之后学生会理解这是把国王的位置传承给有血缘关系的兄弟或子孙的制度,但是又不能理解为何要用“世袭”二字,此时就需要进一步解释“世”是指“世代,一代又一代”,“袭”是指“继承”之意,学生方能真正明白此词之意。如若不及时解释,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记住这一制度名称,机械记忆多了历史学习将变得举步维艰。由于部分学生比较内敛,不会主动告知疑惑,所以教师要多询问学生是否知晓词义,经过多番沟通教师便能掌握学生对哪些专业名词可以理解,哪些专业名词需要补充。当学生把历史专业名词掌握之后,学生才能加入对历史知识的讨论和思考之中,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汉语能力,否则历史教学便是只知其音不知其意,失去了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因此,“及时补充,厚积薄发”是融入汉语教学、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法。不过,需要提及的是补充要有度。由于历史专业名词过多,所以只需精心挑选一些与课程主旨相关度大的名词补充即可,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走上讲台,多说多练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当学生准确掌握了课本内容的发音和意思之后,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在历史课堂上通常采用两种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是课堂提问,其贯穿课堂始终,受众面广,侧重于锻炼学生的临场表达能力。有部分同学表示,他们经常心中已有答案,但一到说的时候就找不到相应的词汇,或者说不出完整的句子。这时就需要教师逐渐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先说出最先想到的最核心的词汇,由一个到多个,逐渐增加,再整理思路,试着把想到的关键词汇连成一句话来表达。通过这样反复的课堂问答训练,大部分学生的临场表达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学习汉语的信心也逐步增强。二是课前说历史故事,每次一位学生,时间三分钟左右。由于学生准备充分,通常能展现出比平时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增加自信心,促使其继续努力。

综上所述,重视在汉语课程之外的人文基础学科中提升高职新疆班学生的汉语能力对他们学业的全方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恰当的跨学科语言教学法是解决语言障碍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新疆班学生汉语能力的辅助教学手段,语言的学习不仅局限在语言课程本身,更是贯穿在各个学科之中。

注释:1数据来自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于二语的内地新疆班汉语教学与测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关于内地新疆班汉语学习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

猜你喜欢
课本汉语人文
学汉语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人文社科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