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普通高校“专升本”制度:意义、问题及对策

2021-11-30 08:24杜恒杰
魅力中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专升本志愿院校

杜恒杰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连接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纽带——“专升本”工作,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受到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和学生的欢迎。但随着“专升本”规模的不断扩大、政策的不断调整,诸如招生计划编制缺乏科学性,人才培养对接缺少关联性,办学资源出现紧缺性,毕业学生就业缺少竞争力等问题逐步凸显,严重影响了“专升本”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对当前“专升本”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专升本”制度的实施与发展。

一、“专升本”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专升本”制度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专升本”制度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升级背景下,打通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学历提升的一种选拔考试制度。它旨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实践理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而存在的选拔制度[1]。它可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专升本”制度为技术人才深造提供了通道。学历从某种程度上说,其代表着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从事的职业范畴。现实中,大量的高职专科学生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及更高质量的就业,都有强烈的学历提升需求。一方面是为了通过获取更高一级的文凭来获得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及技术的不断革新,高职专科的学历已不能更好的胜任岗位要求。因此,大量学生也希望通过“专升本”的方式来获得更高的学习平台,对自身的能力和知识素养进行升级,从而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为自己赢得更高的工作平台,因此“专升本”制度为技术人才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通道。

二、当前“专升本”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升本”制度设计不尽合理。当前“专升本”没有全国统一的招考政策,现有的政策均是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和实施的,这使得各省份之间政策差异较大。如在报名资格的设置上,有些省份要求比较简单,只要是应届毕业生均可报考,有些省份则有英语单科要求及特定科目要求,甚至有专科期间的专业对应要求;同时,大部分高校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报考,在招生时都是宽口径招生,对专科期间学习的专业不作任何要求,导致出现部分本科专业的生源来自20余个不同的专科专业,导致后期本科阶段教学根本无法组织实施。另一方面,如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在“专升本”招生计划的编制上,省内重点建设高校逐步退出了招生序列,民办及独立院校成为招生的主体,学生进入更优质高校的学习机会减少,报考热情有所下降,考上不理想的院校放弃升学的概率增加,报到率较低;还有,部分本科院校某些专业只安排几个或十几个招生计划,很明显是插班到其它普通类的本科专业中,对学生后期的培养极为不利。在志愿的填报上,一方面将志愿填报的时间定在考试之前,学生不知道分数的情况下填报志愿,志愿的匹配度不高,高分低报及低分高报的情况极普遍;另一方面好多省份实行的是报名和志愿填报同步进行,教育主管部门在不知道报考人数的情况下下达了招生计划,导致各大类之间的计划数和生源数及不匹配,甚至出现计划数多于考生数的“倒挂”情况,各大类的录取率极不平衡,对考生造成极大的不公平。

(二)“专升本”制度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专升本”制度的初衷是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一个更高的理论和实践的平台,从而更好地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个人的职业发展获得更高的平台。但由于“专升本”选拔考核多侧重于对文化课及理论课的考核,这使得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侧重于文化课学习,而忽视了自身专业技能的锻炼,导致学生的专业功底都非常薄弱,为后续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带来了影响。同时因受本科院校生源竞争的影响,不少独立学院及民办学院为扩大生源范围,在报考条件设置中往往没有对专科期间学习的专业作特别的限定,导致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都报考了同一专业,学生来源的多样化,致使本科院校无法很好的统一人才培养的标准,更谈不上课程体系的衔接。

(三)“专升本”毕业的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弱。虽然“专升本”制度为高职院校学生打开了进入本科院校进一步深造的大门,但由于受选拔考试制度、教学方式、学生本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与普通四年制本科毕业生相比,无论在知识体系及知识结构上都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就业竞争力较弱,在考研等方面也明显后劲不足。另一方面,“专升本”毕业学生的文凭表述与普通本科毕业生存有一定的差异,在毕业证书上往往标有“专科起点本科学习”等字样,部分用人单位存有学历歧视的现象,这使“专升本”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3]。

三、完善“专升本”制度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推进选拔模式改革,完善“专升本”考核方式。我国“专升本”工作在历史沿革中曾出现过几次大的调整,相关的招录政策也作过较大的修改。如浙江省的选拔政策,也经历过考“文化课+专业课”变为仅考“文化课”的变化。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视角看,对现有的“专升本”报考及招录模式应作一些调整。首先,在报名的条件上,应该设置一定的条件,如在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的对接上,必须在同一大类,不建议跨大类或不作要求;其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必须由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合理统筹,使每个大类之间的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大概保持平衡,以确保录取率的平衡;第三,在时间进程安排上,报名和志愿填报要分开进行,建议学生先报名,报名结束后本科院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再根据报名人数设置招生计划;同时考试时间和志愿填报时间也要转变过来,建议先考试,学生知道成绩后再根据自身的成绩填报志愿,使考生的志愿更加合理;第四,改革选拔考试的内容,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将职业技能或专业技能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在内容上采用“文化+专业”的考核模式,在形式上跳出“应试教育”的束缚,采用测试、操作等多种形式开展测评。

(二)加强高职与本科之间的人才培养方案衔接,增加系统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各有不同。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本科院校则侧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办学定位的不同,使得“专升本”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必须量身定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理解当前学生学历提升的普遍要求和迫切愿望,另一方面也要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坚持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既要加强对学生文化课的教学,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课的教学和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专升本”后有较强的文化基础和专业背景,为本科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本科院校,要仔细研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升本”学生的学情,在教学和管理中不能简单的将普通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替代,也不能简单的将“专升本”的学生直接插班到普通本科班中,要在充分分析了解学情的情况下,遵循“五年一贯、分段递进”的原则,为“专升本”学生单独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课程的衔接,提升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加强校企合作,突出五年长学制优势,增加竞争力。“专升本”学生是基于“3+2”的学制模式,从另一个角度讲,其比普通的本科学生多一个学年的学习,优势更为明显。本科院校要跳出传统的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班制”等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时在安排实习时也要考虑“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尽可能选取专业对口程度高、实操性强的岗位,以弥补教学环节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新形势下,随着“专升本”教育模式的不断演变和招生计划的不断增加,其存在的问题会越来越凸显,对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高职院校,有更多的毕业生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必将产生影响,从而加快推进人才培养的改革;作为本科院校,学生来源也不再是“整齐”的高中毕业生,而是已有三年学习经历的大学生,生源多样化后,也必将推动学校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学生本人而言,实现了到更高层次的学习平台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因此只要理顺机制,完善政策、注重研究、加强衔接,“专升本”制度对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学生本人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专升本志愿院校
以志愿,致青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