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项目相关方“角色扮演”的教学法探讨

2021-11-30 19:28郑燊仪张万胜
科技风 2021年32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建筑设计翻转课堂

郑燊仪 张万胜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如何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行业角色要求是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重点。以往建筑设计课程培养以单一角色的方案设计任务为主,学生缺乏对于实际建筑项目设计需求的理解,导致作品过于理想化,设计思维无法贴合实际。通过引入“角色扮演”和“翻转课堂”理念,提出基于建筑项目相关方“角色扮演”的教学法,对建筑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改革,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扮演不同利益方角色加深对实际建筑设计项目的认知,进一步掌握建筑设计表达方法。

关键词:建筑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角色扮演;翻转课堂

一、绪论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掌握建筑设计理论和工作方法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建筑设计”这一课程,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要求和规范,目前“建筑设计”的教学手段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个问题,设计任务过于简单和理想化,学生很少能理解真实的功能空间尺寸,场所关系以及建筑技术的应用,处于一种“假题”训练或“真题假做”的阶段。将“角色扮演”和“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入“建筑设计”课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教师主导课程模式转化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模式,通过角色的转换,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对实际项目复杂性的认知,同时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二、“建筑设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核心专业课程,贯穿整个建筑学专业周期。目前“建筑设计”课程的大多数教学手段还是沿用传统模式,即教师讲述特定建筑类型的要求以及设计原则——布置相关建筑设计任务书——学生进行调研、案例分析——进行方案设计——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扮演设计师这一角色,在设计过程中缺乏其他视角的研究,最终方案呈现出不切合实际的设计,没有考虑成本和使用者需求,对于真实的建筑设计项目要求还是没有明确的概念,以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标准来判断,学生是没能做到适应行业角色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系类课程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

从图1可以看出,传统模式的教学流程中显示,课堂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学生发挥主动性不强,在收集资料、分析案例以及设计方案过程都是独立进行,与其他同学以及教师的互动较少,缺少交流沟通。

其次,学生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经常表现出懒怠或缺乏兴趣的状态,因为每个设计作业的时间周期较长,根据以往经验,每次都有同学会出现作业前期放松、临近作业最后期限前赶图甚至无法按期完成出现“拖图”等情况。通过引入“角色扮演”的研讨式教学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减少学生对设计任务的敷衍程度,提高其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进而增强自主研究动力和个性化设计能力。

三、“建筑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对“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期末作品,授课过程以及学生反馈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目前课程存在的三大问题:

第一,设计任务设置不够合理,跟现实中的建筑工程项目有一定差异,传统模式下的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设置较为刻板,很少考虑实际中同类型建筑的经济指标要求和常用模式,导致学生在选择参考案例和资料收集时没有明确的方向,方案无法落地。

第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更多考虑建筑造型和空间功能的创新性。对于建筑功能组织、交通流行的设计和结构构造考虑较少,让学生的设计实践局限于图纸表达这一层面,在方案中没有体现出保证使用者在使用过程的便捷性和舒适性这一方面的考虑。其次,建筑建造的成本计算跟取得的效果之间也无法取得平衡。

第三,作品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学生的主动性不足。由于课题的限制性和条件要求都是固定的,评价标准也是集中于图纸的表达,这导致学生更多地对设计任务偏向于参考现有案例,而不是自己自主研究和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从而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同时,在最后对设计方案的介绍和汇报时,在有限时间内很难抓到重点,无法总结出审阅方需要获取的信息,没表现出自身方案的最大特色,这正是单一角色进行设计任务的不足之处。

四、基于建筑项目相关方角色扮演的研讨式教学法的设计

让学生在进行“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在具体案例教学中扮演不同利益方的角色,通过不同立场的角色视角切入,审视建筑方案设计。通过扮演不同利益方诉求的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基于实际建筑工程行业情况的思考问题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建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学生对设计任务的敷衍程度,提高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增强自主研究动力和设计能力。

“建筑设计”课程之前是沿用分小班进行教学的模式,而本次改革在这种组织实践方式上进一步细化,每个小班以3~4人为一小组,在任务设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最基础的角色扮演式的教学方案只有甲乙两方,每个小组即是一个项目的甲方也是乙方,小组首先根据任务主体完成一份任务书发布给另一个小组,同时也需要接受另一小组给予的任务书,作为乙方继续设计任务。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后可以引入更多的角色,比如审批的第三方,评阅专家等,具体的实践环节如下:

(1)甲方:任务第一是根据主题设计好项目任务方案,第二,对乙方的方案进行审核,需要出一份详细的评价标准,对乙方的方案评价必须合理科学。

(2)乙方:任务是接受设计任务委托,通过与甲方的沟通,结合建筑设计原则以及甲方的要求,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创意造型和经济效益的相结合,最终提交设计方案。

(3)下一环节,甲方与乙方的身份进行交换,通过不同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更能掌握建筑设计的表达手法。

评分标准不采用“一纸定分数”的做法,改变为从方案设计、甲方需求符合度、设计表达效果、评价标准书(作为甲方时提交)这四个方面来综合评定。

从以前仅是老师基于设计方案本身的质量进行成绩评定,到现在增加了各同学在利益相关方角色扮演的成效考核,采用記录、报告、自评、互评、老师和学生共同评分等多种考核方式,同时引进校外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考评,对学生汇报环节进行点评。这种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扩展学生的视野,也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五、角色扮演的研讨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角色扮演”式的教学模式主要依托为两方面,一为“翻转课堂”概念的引入,“翻转课堂”的实质就是利用教育技术和活动学习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传统的在课堂听讲转变为课下主动学习,而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目的。二是“建筑设计”课程的特殊性,考核方式强调过程、重视交流与合作,而不是通过笔试和论文,评定成绩,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这一特点是实践角色扮演的研讨式教学方的重要基础。

(一)“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颠倒过来,教学流程的改变带来了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变化。“翻转课堂”除了学习过程的阶段颠倒外,其重点也在于课堂上主体的变换,传统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主要在课程上。而“翻转课堂”对课堂主体进行转换,以学生为主,学习过程转为课下,课堂变成讨论和总结的场所。

借鉴了“翻转课堂”理念的角色扮演的研讨式教学法,实践教学过程主体转变成学生,老师的主要作用从之前的主导转化为辅导和指引,学生通过扮演不同利益方的角色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主动进行课下的学习补充知识,其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最终通过课堂上的实践得到解决和分享,这一实践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建筑设计全过程的把握。这种接近于“实战”过程的综合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程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是多媒体工具的支撑,目前许多高校都引进类似“学习通”的程序,加上本身课堂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能够支撑开展“角色扮演”式的实践活动,如通过多媒体工具发起投票,实时反馈评分情况,学生通过实时分数来调整自身的汇报方案等。

(二)“建筑设计”课程的实践要求

“建筑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学生通过这一课程,了解建筑设计职业的工作内容及性质,进而培养运用知识、观察分析、判断评价、创意想象、表达表现等综合设计能力,并逐步掌握并巩固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基于建筑项目相关方角色扮演的实践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建筑设计”课程的实践要求,以往“建筑设计”课程的实践过程的设计中,学生对于建筑功能组织、空间造型和构造等建筑本身方向比较偏重,而对建筑使用者需求、成本以及周边环境会有所忽略,让学生的设计实践比较局限于图纸表达,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一层面。通过角色扮演法的实践有效突破图纸设计的本身,能够更接近实际的建筑项目设计过程。

六、结语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课程。目前“建筑设计”的教学设计存在一些问题,设计任务过于单一,学生对如何做一个符合实际的设计方案没有明确的认知,实践过程缺乏互动和交流。而基于建筑项目相关方“角色扮演”的教学法,将“角色扮演”和“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入“建筑设计”课程中,使得学生通过扮演不同利益方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建筑设计,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实际项目的认知。能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实现“翻转课堂”的理念,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简介:郑粢仪(1991— ),女,汉族,广东江门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建筑设计翻转课堂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角色扮演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