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三次直辖及其历史使命

2021-11-30 00:46唐润明
红岩春秋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国民政府直辖市重庆市

唐润明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历史上,重庆凭借长江这一“黄金水道”,西连三蜀,北通汉沔,东接荆襄,南达滇黔,控川东、川西、川南、川北之冲途,扼云、贵、川、藏之门户,自古以来就是大西南区位险要的军事重镇。重庆又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名城,是西部地区开埠较早、城市近代化水平较高、经济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城市。

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使重庆在中国历史上的区位优势与重要地位日益突显。而重庆自1929年建市以来不到100年内的三次直辖,充分彰显了重庆在中华民族解放、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抗战时期重庆第一次直辖,为中华民族夺取抗战最终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重庆市政组织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四川军阀混战时期,经历了重庆商埠督办处、重庆市政公所、重庆商埠督办公署、重庆市政厅、重庆市政府等几个不同的组织形式和发展阶段。1929年2月15日,重庆正式建市,被定位为四川省辖的“乙种市”。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咄咄逼人的进犯下,为免作“城下之盟”及坚持“长期抗战”,于1937年11月20日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办公宣言》,向前方抗敌将士、后方广大民众及世界各国表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经过一年多的一边抗战、一边迁徙,到1938年12月底,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首脑机关和国家都城由东向西的大迁徙终于完成。

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学校、科研单位、文化机构等陆续迁到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各地;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也迁抵重庆,并相继在重庆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兼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各党、各派的中央機关和主要负责人纷纷抵达重庆;先前往返于重庆及全国各地的大批仁人志士和社会名流,也百川归海式地聚集重庆。

重庆这一偏居西南内陆的普通城市,因抗战爆发及国民政府迁都发生了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由一个区域性的军事重镇一跃成为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社会的统治中心和活动中心,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及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舞台;由地处川东的一座偏僻山城逐渐上升为与华盛顿、莫斯科齐名的国际知名都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地区的指挥中心;由一座古老的商业城市发展成为战时中国工业门类最全、设施设备最先进、产品种类最多、生产量最大的工业基地;由一座先前在国家事务中默默无闻的地区城市一跃成为抗日战争的神经中枢。

随着国民党党政军中央机关及其所属单位相继迁驻重庆,重庆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经济文化事业迅猛发展,市区人口急剧增加。战争所带来的特殊地位和巨大变化,使重庆原有的市政组织远远不能适应作为中国战时首都的形势和需要。为此,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胡景伊等人于1938年7月向国民政府当局建议,要求改重庆为甲种市,直隶行政院。提议案得到国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赞同。1939年4月前,重庆完成了改为行政院直属甲种市的法律程序。

1939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对重庆实施了“五三”“五四”大轰炸,重庆各界、各阶层人民于大轰炸下表现得沉着镇静、同仇敌忾与团结一致,这给国民政府公布改重庆为中央政府直辖市创造了良好时机。“五四”大轰炸次日(即5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了改重庆市为国民政府中央直辖市的训令:“查重庆市现经改为直隶于行政院之市,应即通行饬知。……此令!”至此,重庆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央”直辖。

抗战时期,重庆升格为直辖市,不仅以事实回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对重庆实施的野蛮而残酷的大轰炸,粉碎了日本军方有关国民政府将迁都昆明或成都的谣言,而且向当时的中国和世界表明了中国不会亡、中华民族决不会屈服于任何暴力的决心和信心,从而稳定了全国军民抗敌的情绪、心态和斗志,对中华民族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庆第二次直辖,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出贡献

1949年11月30日,以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重庆,从而宣告了蒋介石“建都重庆,割据西南,等待国际局势变化”阴谋的破产,也宣告了国民政府苦心经营了十余年的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重镇——重庆,终于回到人民手中。从此之后,重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着建设新中国与新重庆的新目标昂首迈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为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进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本着“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的原则,决定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仍沿用革命战争年代的划大区制度,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个大行政区。为加强对各个大区的领导,党中央于各大区内设立中共中央的代表机关——中央局;为加强对各大区的行政领导,又在各大行政区内设立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

重庆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正式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并于1949年12月2日任命刘伯承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又任命贺龙、邓小平、熊克武等6人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于江震、宋任穷、胡耀邦等87人为委员,同时任命了西南军政委员会所属各内设机构的负责人。1950年7月27日,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重庆召开,标志着西南军政委员会正式成立。

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党中央逐步把设立重庆直辖市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为保证这一重大決策的实施,199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共四川省委委托重庆市代管涪陵市、万县市和黔江地区的请示》。9月15日,重庆市正式代四川省对“两市一地”行使党政、经济与社会发展及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等管理职能。为解决代管后重庆市农村人口增多、面积扩大、移民任务重等问题,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增设了移民、扶贫、农业和农村工作等机构,为直辖市的正式设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1997年初,党中央、国务院认为,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条件已经具备。2月27日,李鹏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议案》指出:“为了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且有利于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的统一规划、安排、管理,同时解决四川省由于人口过多和所辖行政区域过大、不便管理的问题”,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作出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至此,重庆完成了第三次成为中央政府直辖市的法律程序。

同年 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仪式举行,从此,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直辖后的重庆,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迅速开展各项工作,不仅完成了中央交办的三峡移民、国企改革、农村扶贫、环境保护四件大事,而且经济社会得到全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城市影响力与城市竞争力大大增强。

站在新起点,位于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庆,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今天的重庆,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

猜你喜欢
国民政府直辖市重庆市
我国直辖市房地产市场与信贷市场的相互影响分析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台“直辖市”接班战硝烟四起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数据库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