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直辖市设立始末

2021-11-30 08:13俞荣新
红岩春秋 2021年10期
关键词:黔江李鹏三峡工程

俞荣新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这是我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将重庆设立为直辖市,既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一件大事,更是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妥善解决库区移民问题、支援三峡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最初构想

重庆直辖的历史动因离不开三峡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持续了几十年的三峡工程大规模论证工作重新展开。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有关合同签订仪式后,听取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李鹏关于三峡工程的情况汇报。李鹏说:“正在考虑专门成立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区的力量来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做好淹没区的移民和经济开发工作。”又提出:“这个行政区应该包括重庆市,有了大城市,有一定的工业经济基础和人员智力的支援,便于发展经济。”对此,邓小平表示:“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城市,一个以成都为中心城市。”

邓小平这一设想,为以后设立重庆直辖市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85年2月8日,三峡省筹备组宣告成立。三峡省筹备组当时负有五大任务,包括研究制定建省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组建省级领导班子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而重中之重,则是制定移民安置计划和做好安置移民试点工作。

当时 “三峡省”行政区划范围为“三地一市”和30个县(市),包括:四川涪陵地区(今属重庆)的涪陵市、南川、垫江、丰都、武隆、秀山、酉阳、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四川万县地区(今属重庆)的万县市、开县、梁平、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湖北宜昌地区的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北宜昌市(已与宜昌地区合并为宜昌市);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三峡省”的“省会”定在湖北宜昌市。在这个范围中,没有重庆,因此和李鹏设想成立的“三峡行政区”有所出入。

“三峡省”幅员总面积为8409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760万人。1984年,构想中的“三峡省”的大体情况是:面积名列第26位,排在宁夏、北京、天津、上海之前;人口名列第24位,排在新疆、上海、北京、青海、天津、西藏之前;工农业总产值为89.82亿元,名列第28位,仅仅高于贵州和西藏。这些数据表明,从“块头”上看,“三峡省”是一个“小省”;从“家底”上讲,“三峡省”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省”。

1986年4月18日,李鹏提出,建立一个没有三峡工程的三峡省,不合适。4月21日,时任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提出,取消建立三峡省的方案。李鹏在4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现在搞三峡省,对人大、政协都交待不过去,对上三峡工程反而不利。4月30日,李鹏指出,当时决定建立三峡省筹备组是一种探索,目的是搞好移民和开发地区经济。现在看来,由湖北省和四川省搞移民也是可行的,而且可能更好。

198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将三峡省筹备组改建为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三经办)的通知》。据此,三峡省筹备组撤销,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三峡工程在论证中有很多人不赞成,许多专家提出了泥沙淤积、库岸地质灾害、水库特别是重庆主城江段水质恶化等问题,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二是省级行政区划变动是全国人大的权力。三峡省筹备组只是行政议事机构,还未真正涉及到行政区划的变化。

决策酝酿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三峡工程重新论证也已完成。同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动工,移民问题开始显现出来。1995年3月,李鹏和四川省省长肖秧讨论成立重庆直辖市,肖秧主张成立大重庆市,包括三峡库区和黔江地区。10月,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张德邻调重庆任市委书记,李鹏向他交代了中央考虑成立大重庆市和管好三峡库区移民的意图。

1995年11月9日,李鹏乘坐“锦绣中华”号轮船,第七次考察三峡工程。李鹏对陪同考察的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肖秧、副省长兼省政府秘书长甘宇平说:“为了发挥重庆作为长江上游中心城市的作用,为统一规划管理三峡移民,可考虑设立重庆直辖市。你们回去以后开始考虑研究。”

回到四川后,谢世杰、肖秧布置甘宇平把重庆、万县、涪陵、黔江、达川、南充、广安的地理、资源、经济、社会、粮食等情况摸清楚,做两个方案,一个是大方案,即重庆市管万县、涪陵、黔江、达川、南充、广安;另一个是小方案,即重庆市管万县、涪陵、黔江。12月9日,谢世杰、肖秧向江泽民、李鹏呈上一份请示报告,建议中央将四川省一分为二:四川省和重庆市。改重庆市为直辖市,将三峡库区的涪陵、黔江、万县、达川4个地级市划入重庆。新四川约为8000万人口,新重庆约为3000万人口。

12月19日,李鹏和江泽民商讨成立重庆直辖市问题,江泽民表示:可以先进行酝酿。12月25日,李鹏同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商讨成立重庆直辖市问题,胡锦涛表示积极支持。尽管江泽民和胡锦涛都赞成成立重庆直辖市,但同时又担心四川内部有异议。

1996年3月15日,李鹏约国务委员、负责民政和区划工作的李贵鲜和肖秧商量设立重庆直辖市的筹备工作问题。肖秧带了准备好的大、小两套方案赴京。经过研究比选后认为:重庆只带万县、涪陵、黔江较为合适。

4月15日,李鹏向江泽民汇报设立重庆直辖市的问题时,江泽民表示积极支持,说成立重庆直辖市有利于移民和发挥重庆的作用,并指出:“要与其他常委商量并做好工作。”

5月22日,李鹏和胡锦涛、李贵鲜谈重庆改设直辖市的问题。李贵鲜还征求了分管法制工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的意见,王汉斌同意重庆改设直辖市,直接领导县,取消“两市一地”(即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

李鹏集中精力修改了重庆改设直辖市的报告。6月14日,李鹏召开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重庆改设直辖市的问题,大家一致同意。

6月19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通过了重庆市改为直辖市的方案。

6月26日,李鹏、胡锦涛、李贵鲜请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宋宝瑞、省委副书记蒲海清、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谈重庆改设直辖市的问题。谢世杰、宋宝瑞希望把達川和广安都划入重庆,李鹏不赞成,认为这样重庆又多了1000多万人,“小马拉不动大车”,显然不合适。同时,中央正式决定成立重庆市代管筹备领导小组,张德邻为组长,蒲海清为副组长。

7月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反映:四川赞成重庆改设直辖市,但重庆直管县范围太大,鞭长莫及,会削弱领导。胡锦涛认为,重庆改设直辖市后,下面体制可暂时不变动,可从长计议,以保持稳定。他分析,直辖的阻力主要来自地市一级,而不是县。因此他认为,作为过渡,地市先保留,改制可逐步到位。

7月19日,李鹏请李贵鲜到重庆了解干部思想,做安定人心的工作。李鹏和李贵鲜认为,重庆改为直辖市以后,地市机构和干部级别暂不变动,并在合乎宪法的原则上,适当时候进行区划调整。

8月7日,李鹏致信江泽民,信中说,加快重庆市的组建工作,把移民的担子由四川省转到重庆的身上,建立一个高效的、廉洁的移民局。有关重庆市的组建工作,正在按照常委会的决定由胡锦涛主持,李鹏也参加,抓紧进行有关工作,争取8月份能基本就绪,9月份重庆开始代管工作。8月8日,江泽民批示:完全同意。

8月22日,四川省以川委厅【1996】105号文印发了李贵鲜与重庆市代管筹备领导小组成员交换意见时的讲话。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为:1.为什么要建立重庆直辖市;2.需要明确和强调的问题;3.人大批准后,重庆市要开好“两会”。

正式建市

1996年9月5日,江泽民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通过决定:重庆市从1996年9月15日起正式代管万县、涪陵、黔江“两市一地”。张德邻继续担任重庆市委书记,蒲海清为代市长,山西省委副书记王云龙调任重庆市委常务副书记。会议上,江泽民提出:“要做好‘两市一地干部的思想工作。”

9月底,经总理办公会议讨论,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并由国务院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中央认为,重庆成立直辖市,不仅有利于解决四川面积过大、人口过多、难于管理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快四川和重庆的经济发展,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开发,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做好移民工作。

1997年2月1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提交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顺利通过,并决定提交即将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提出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获得通过。

4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通过重庆市机构方案,并听取四川省及重庆市人事考察情况。会议决定,重庆市按“小政府、大社会”设置政府,准备5月份召开党代会,6月份召开人代会。直辖市的人大代表以43个区、县、市委单位选出,“两市一地”在调整前仍照常行驶职权。

5月21日,中央政治局开会,通过任命张德邻为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提名蒲海清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候选人。

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揭牌仪式在重庆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李鹏在讲话中指出:“设立重庆直辖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决策。从今后重庆的工作看,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大重庆与‘小重庆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新重庆与‘老重庆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新建与扩建改造老企业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中央支持、各地支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中指出:“设立重庆直辖市是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李贵鲜在向全国人大所作《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的说明》中明确提出,这样做的考虑是:第一,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它的区位优势、“龙头”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第二,有利于加快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利于四川省集中精力抓好其他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第三,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库区移民的统一规划、安排、管理。从中可以看出,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并不是仅仅着眼于三峡工程,而是着眼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国现代化大进程来考虑的。

为什么设直辖市而不是设省?李贵鲜在《说明》中对这个问题作了解释:在方案酝酿过程中也提出过设省的方案。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比较,从稳定全国行政区划的大局出发,认为四川省的格局不宜做大的变动。同时考虑到,如果设省,难免要建立一整套省级机构,增加编制,增加非生产性建设和行政、事业经费,势必耗费财力。设省后重庆作为省会城市,不仅与省机构重叠,也不利于发挥它的长江上游和我国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所以,在认真权衡各方面因素之后,选择设重庆直辖市的方案。

完善行政区划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一、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二、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三、重庆直辖市设立后,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作相应的调整。”

此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自代管之日起,“两市一地”的党政工作和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及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等,均由重庆市代四川省行使管理职能。直辖之初,“两市一地”继续存在,重庆市辖县级行政单位(区、县、自治县)有43个。

1997年12月,中共中央、國务院同意对“两市一地”行政体制进行调整。调整内容为:撤销万县市及其所辖的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设立重庆市万县区。同时,设立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开发区设置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万县移民开发区代管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6县。梁平、城口两县由重庆市直管。撤销涪陵市及所辖的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原涪陵市所辖的南川、丰都、垫江、武隆4个县(市)由重庆市直管。撤销黔江地区,设立重庆市黔江开发区,开发区设置党工委和管委会,代管原黔江地区所属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彭水5个县。原“两市一地的法院、检察院体制和军分区、武警部队建制按国家有关规定作相应调整”。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对万州和黔江的行政管理体制再作调整。这次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原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的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6县由重庆市直管。撤销黔江开发区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黔江区管辖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区域范围,原黔江开发区代管的石柱、秀山、酉阳、彭水4县由重庆市直管。至此,重庆市直接管辖40个区县。

2011年10月27日,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綦江县和万盛区,设立綦江区;撤销大足县和双桥区,设立大足区。2014年5月2日,璧山、铜梁撤县设区。2015年4月28日,潼南、荣昌撤县设区。2016年6月28日,开县撤县设区。12月2日,梁平、武隆撤县设区。至此,重庆市下辖38个区县,其中设区26个,设县12个。

猜你喜欢
黔江李鹏三峡工程
李鹏鹏书法作品
黔江:“三在一融合”精细化治理城市
高速公路扩宽桥梁设计研究
三峡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Creative Cram
cute pandas
关于黔江区两城同创的若干思考
关于黔江区两城同创的若干思考
基于AHP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应急储备库选址
黔江区乡村旅游发展初探